正文 第6章選擇對口專業,適合的就是最好的(2 / 3)

我們說一份職業比另一份職業更有前途,意味著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從事這份工作能夠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提升和發展機會,或者收入水平會比做另一份工作更高些。但是,具體到每個人,判斷其從事哪一份職業更有前途,情況要複雜得多。

而且當一個人接受“某某職業有前途”這一市場信息,並且按照市場信息去作出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另一個人也會同樣接受到這個信息,並且作出同樣的職業規劃。在經過了整個培養和教育周期後,就出現某類職業人才過剩的現象。

職業信息分析報告是用來參考的,而不是用來照搬的。有時候未嚐不可逆向而行之,或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認真去了解我們所接觸的每一份職業。選擇一個好的行業、一份有前途的職業往往是決定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個人選擇一份職業與投資商選擇一個行業一樣,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必須收集眾多信息與資料,加以整理並深入分析,才能作出一個合理的判斷。

在選擇職業方麵,我們要問自己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個工作適合我嗎?一份職業也許有前途,但是卻並不一定適合你。譬如房地產是一個利潤頗高的行業,但是,對於一個希望獨立創業卻缺乏資金的人來說也許並不適合,因為這個行業需要有雄厚的資本和深厚的社會關係。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分析一個行業的發展前途,更重要的應該分析自己在這個行業裏是否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和缺憾,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其發展空間有限;那些存在著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卻往往並不適合自己。但是,畢竟我們的興趣是廣泛的,而且有許多潛能尚未被開發出來,社會能夠提供的職業空間也在不斷擴充。隻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在興趣、前途和適合自己的職業之間找到某種平衡。

尋找自己所鍾愛的職業,依賴於你的熱望和現實可行的工作之間的平衡。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綜合的價值評估體係——一個理想的職業本身就不是單一的(譬如個人愛好),而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價值體係。我們將興趣放在價值判斷的第一位,是因為它對於個人未來發展影響深遠,而且很容易被忽略的。

任何一個正確的決策都是基於對各種因素的綜合平衡考慮,是平衡的產物。我們必須在現實和未來之間,在選擇和被選擇之間作出無數次選擇。

選擇轉行提防走彎路

談到轉行,也許你會說,轉行有什麼難?也許你是可以說轉就轉的人,但恐怕絕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一個工作做久了,習慣了,加上年紀大了些,有了家庭負擔,便會失去轉行的勇氣。因為轉行要從頭開始,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雖然那或許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誌已經磨損,隻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時還會扯上人情的牽絆、恩怨的糾葛,種種複雜的原因,讓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實行行出狀元,並不是說哪個行業不好,哪個行業才好,那為何又要提醒你“千萬別入錯行”呢?

找工作要睜大眼睛,找適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歡的工作,找有發展性的工作,千萬別因一時無業怕人恥笑,而勉強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歡或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人總是有惰性的,不喜歡的工作做了三兩個月,一旦習慣了,就會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換工作了。一晃三年五年過去了,那時要再轉行,就更不容易了。

雖說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選定的,為了生活,也許顧不了那麼多。這份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兩年過去了,人頭熟了,經驗也有了。有的人從此安安分分地上班;有的人則運用已經學到的經驗,自己創業當老板;有的則轉行,到別的天地裏試試運氣。

轉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過,光是想當然沒什麼關係;但如果不隻是想,而是真的要轉,那麼你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雖然,這並不是說轉行的人必定失敗,天底下沒有這麼絕對的事,而事實上,轉行後有好的發展的人也不少。但話說回來,轉行後成就不如幹老本行的人則更多。這些人有的還不死心地期待著“明天會更好”,有的則早已向後轉,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許你會說:“我沒有看到轉行後失敗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麵子,別人轉行失敗會主動告訴你嗎?

那麼,轉行之前要“三思”。“思”什麼呢?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我的本行是不是沒有發展前景了?同行的看法如何?專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無多大發展,有無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樣做得好,是否說明了所謂的“無多大發展”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歡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根本無法讓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換句話說:越做越沒趣,越做越痛苦?對未來所要轉換的行業的性質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業是不是能如魚得水?我對新行業的了解是否來自客觀的事實和理性的評估,而不是急著要逃離本行所引起的一相情願的自我欺騙?轉行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青黃不接,甚至影響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