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選擇對口專業,適合的就是最好的(3 / 3)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可以轉行!

不過,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評估和判斷都很好,真正做了才發現不如預期的那麼順利和樂觀。轉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奉勸你還是別轉行,有如下幾個理由:

做事靠經驗,經驗則是累積來的,而不是可從速成班學來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轉的是和本行毫無關係的行業,等於是把過去所累積的專業經驗全部丟掉,那不是很可惜嗎?而且在新的行業裏,你又要花很多時間重頭學起,這種時間和精神的浪費相當驚人。何況還不一定能學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衝勁也很重要,而人一旦到了某個年齡,衝勁就會減少。在要守成的年齡轉行,就算有衝勁,也會少了許多,守成的心態反而會讓你在新的行業進步緩慢。於是,一轉眼間,40歲了,50歲了,光陰虛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這麼說也並非叫你委屈自己死守在本行裏,但轉行的風險畢竟太大,日本有一句俗語:“滾石不生苔。”說的正是轉行這件事。要轉行,不如從老本行出發,看看與其有關的行業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轉,這樣可少花很多力氣。

若無大決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輕率作選擇,尤其不能聽別人說別的哪個行業好,就嫌棄起自己的本行,心動又行動。這種哪邊好往哪邊跑的心態會讓你一輩子都在轉行中不得安定。過於頻繁輕率地轉行,可能會使你在哪裏都無所積累,因而一生一事無成。

選擇你最感興趣的行業

縱觀世界上傑出的成功者,他們個個執著地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又興趣十足地投身於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不但使自己特有的個性和素質得到了磨煉,還使自己身上的優勢和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英國的牛頓、瓦特,瑞典的諾貝爾,美國的愛迪生、福特,他們從小都愛動腦動手,都具有好奇心,愛問個“為什麼”,接著又對實驗發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都走上了成功的科學之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法國的盧梭,俄國的西蒙諾夫、列夫·托爾斯泰,德國的歌德,他們從小都愛聽故事,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又喜歡尋找書本之外的知識,從而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最後都走上了成功的文學之路。意大利的達·芬奇、法國的羅丹、中國的齊白石、西班牙的畢加索,他們從小都喜歡畫畫,喜歡手工,喜歡觀察大自然,更喜歡創新,從而對繪畫、雕塑產生了興趣,最後都走上了成功的藝術之路。

卡西以前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一年秋天,她前去探望定居法國的哥哥。在哥哥的帶領下,她參觀了附近的雕刻坊。原本,雕刻對於卡西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但那一天起,卡西卻從此找到了真正可以改變她一生的興趣。

懷抱著巨大的熱情,她開始頻繁地出入雕刻坊,學習所有和雕刻有關的知識。此後,她一邊從事日常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雕刻。漸漸地,雕刻在她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把她的房間擠得滿滿的,以致她不得不在家裏開設工作室。

她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報,她的作品不斷出現在最新的藝術展上,還有不少藝術館要求收藏。最後,她辭掉了事務所的工作,全力投入雕刻,終於成了一位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設法將自己的興趣和工作連結在一起,是個好的開始。天才的秘密就在於強烈的興趣和愛好及由此產生的無限熱情。

興趣是勤奮的重要動力。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麵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有人研究過,如果一個人對本職工作有興趣,工作的積極性就高,就能發揮出他全部才能的80%~90%;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沒有興趣,工作積極性就低,隻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20%~30%。難怪德國偉大作家歌德這樣說:“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

勵誌大師卡耐基曾經說:“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可以將你的思想從憂慮中移開,最後還可能帶來晉升和加薪。即使不能這樣,也可以把疲乏減至最低,並幫助你享受自己的閑暇時光。”

興趣不僅可以讓人感到工作的快樂,減輕疲憊感,同時也是事業成功的助推劑。人生的快樂莫過於在工作上取得成就,而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取得成就。當一個人為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付出而不顧一切時,他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更大。正如華特·迪斯尼所說:“一個人除非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就很難有所成就,要想快樂也就更難。”

注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特別要注意那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它們可能就是“機會女神”的藏身之所。

總之,成功的秘訣,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興趣密切結合在一起。對於工作,我們會對於報酬的多寡斤斤計較;但對於興趣,我們不隻會樂意無酬參與,有時候就算花上大把鈔票都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