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選擇友好同事,分憂解難共同提高(2 / 3)

一個員工不僅要自重,同時對同事也必須尊重,如果要達到“自重、重人”的境界,除了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之外,還必須要有雅量來接納別人的批評,能夠做到這種程度,才算符合坦率的第一要件。

不要自掃門前雪,若同事需要你的幫助,要盡力而為,即使不會立刻獲得回報,但你的投資是不會白費的,起碼同事會認為你是個大好人。

如果你做錯了事,且影響到別人,就盡快道歉。勇於認錯的人並不多,你這樣做自然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還有,處處設身處地去感覺他人的心態,再給予支持,沒有人會不喜歡你的。

上司必然欣賞勤奮的員工,不過要他們選一個主管的話,要考慮的就不隻這一個因素,還有備選者是否令其他同事信服,魄力是否足夠,是否能知人善任等。如果你經常超時工作,或許會令其他同事不滿。因為,你處處表現自己,無形中好像在貶低其他人,何況上司可能認為超時工作有兩個理由:勤奮或能力不足。所以,最要緊的一點是,平時要跟同事好好拉關係。如果你能每個星期均抽時間與同事下班後去喝茶,大家多溝通,或者即使要多做工作,索性帶回家去做,這樣,就能大大減少別人對你的敵意。

和同事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巧妙地處理,力爭將其化解掉:首先不要讓矛盾升級,要立刻著手處理。要直接與對方打交道,別另外拉進第三者,讓更多人承擔你的沮喪不好。另外,除非幫人調解是你的工作職責,而且雙方都希望你出麵幫助協調,否則不要成為別人矛盾的調解人。不要因責備對方而把事情人格化,如果矛盾源於對方的行為,記住要對事不對人。預先準備好至少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備用方案,並盡量顯示幽默感,還要強調雙方差異中的積極因素,從而緩和緊張氣氛,並支持他人嚐試改變的意圖。在製訂計劃時留下足夠的時間作階段性回顧,以便在出現新問題時有可能及時解決。

盡量不要通過上級來解決矛盾,除非沒有其他辦法。如果你確實需要上級幫忙的話,要先擬一個合適的程序,並告訴對方你的計劃。

總之,與同事的關係不可小視,它將直接影響到你的工作熱情、工作效果,隻有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才能彼此分憂解難、共同提高。

要樂於向同事虛心求教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總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麵強的人,總會有自己不懂的事,這就必須提問請教。不要讓虛榮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否則,就是堵住了進入知識殿堂的大門。

錢先生是廣州某日化廠的廠長,他隻有高中學曆,所以,當他初入社會時就發現除了做工人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工作。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廠當裝配工人,幹了不到三個月,跟工頭吵架,就被廠方開除了。說起來,隻是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有一天吃晚飯,錢先生是最後一個離開餐廳的,工頭發現有幾條餐巾掉在地上,要他回來把餐巾撿起來。

錢先生回頭望了望,愛理不理地說:“我不撿,要撿你自己撿吧。”工頭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難看,不過,他還是把這口氣忍了下來,笑笑說:“如果你太累了,我來撿也沒有關係。”

工頭把餐巾撿起來,然後隨著錢先生到了休息室,很客氣地對他說:“錢先生,你認為你剛才的態度是否過分了一點?”

“我沒有感覺到,”錢先生態度傲慢地說,“這本來就不是該我做的事。”

“難道應該是我做的事嗎?”

“你願意這樣做,我管不著。”

“如果我們都不做,”工頭很耐心地說,“該誰來做呢?”

“誰把它們弄到地板上,就由誰來撿。”

“你知道是誰嗎?”

“不知道。”

“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難道就把它們放在地上不撿了嗎?”

“這是你的事,我管不著,”錢先生換好衣服,不耐煩地說,“我要下班了,沒有時間在這裏跟你窮蘑菇。”

他走到休息室門口時,聽到工頭喝道:“站住!”

錢先生停住腳,慢慢地調轉過身子,心裏已有戒備,他認為工頭要跟他動武:“還有什麼指教?”

“你明天不必來上班了,”工頭說,“除非你帶一份悔過書來。”

錢先生瞪了工頭一眼,掉頭甩開大步走了。

當然他沒有再回到這家工廠去,因為他自覺無過可悔。可是,幾年之後,錢先生談起這件事來卻悔恨不已,因為在工作的磨煉中,他體會到這種“衝動”是非常幼稚的。

當時他以為:“又不是我把餐巾弄到地上的,當然不應該我來撿。”可是他忽略了一項事實,有很多人一當了主管,就有一種指使人的習慣,如果你不接受他這種習慣,你就有氣好受了。事實上,身為員工,如果連這種舉手之勞的小事也要爭個是非曲直,一點虧都不肯吃的話,也就已經失去當員工的資格了。這道理很簡單,自己人的這一點氣你都不能受,你怎麼能跟那些顧客打交道?

這往往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員工由於血氣方剛而容易犯的錯誤。他們自視甚高,不甘人下,以為聽從上司的指使是跌了份,驕傲自滿,不屑於做小事。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和上司發生衝突,而且喜歡頻頻換工作。但是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下級總要服從上級。否則,將很難在社會立足,往往是吃了許多虧,走了許多彎路後才明白,但已耽誤了太多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