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上的準備
有一句經典的創業成敗座右銘:“創業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所以,在創業之初你不要想著以後要做得如何如何成功、如何如何偉大。萬事開頭難,你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讓企業活下來。當然了,在創業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所以,創業者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萬一失敗了,你是否接受得了,有沒有重新爬起來的勇氣。在遇到很大的困難時,有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3.主觀上的準備
所謂主觀上的準備,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項目有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是不是懂得這個行業的一些專業知識。在創業之初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計劃,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計劃,那麼在創業之初你就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忙得暈頭轉向。所以,有一個好的創業計劃是很重要的。
4.客觀上的準備
在創業之前就要開始累積相關的資源,如創業資金、人才等。在創業之初無疑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所以在創業開始前要先累積人脈,這樣當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利用他們的優勢資源。
創業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作為一個創業者,你將在各個方麵受到嚴格的考驗,沒有充足的準備,任何一個環節的紕漏都會將你送到失敗者的行列。因此,一旦選擇了這條路,你就要做好方方麵麵的準備,將事業大廈的地基打得盡可能牢固些。
捕捉一個真正的創業良機
當你真正踏上創業之路後就會明白,創業難,但發掘創業機會更難。雖然大量的創業機會可以經由有係統的研究來發掘,不過,最好的點子還是來自創業者的長期觀察與生活體驗。創業就好像十月懷胎,創業構想在創業者心中不斷思索醞釀、反複鑽研,一直到創業者感覺時機到來。
機會並不意味著無需代價就能獲得,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從解決問題起步的。所謂問題,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比如,顧客需求在沒有滿足之前就是問題,而設法滿足這一需求,就抓住了市場機會。美國“牛仔大王”李維斯的故事多年來為人津津樂道。19世紀50年代,李維斯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帶著發財夢前往美國西部淘金。途中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李維斯設法租船,做起了擺渡生意,結果賺了不少錢。在礦場,李維斯發現由於采礦出汗多,飲用水緊張,於是,別人采礦他賣水,又賺了不少錢。李維斯還發現,由於跪地采礦,許多淘金者褲子的膝蓋部分容易磨破,而礦區有許多被人丟掉的帆布帳篷,他就把這些舊帳篷收集起來洗幹淨,做成褲子銷售,“牛仔褲”就這樣誕生了。李維斯將問題當做機會,最終實現了他的財富夢想。
所以說,真實的市場需求才是所有賺錢項目的立足之本,因此創業者們要學會透過項目的表麵光環,直視其本質——發現、轉化、創造市場需求,這樣才能找到真正賺錢的項目。
創業者通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來捕捉到市場需求信息:
(1)關注熱點新聞。央視的《新聞聯播》、地方經濟新聞都是小投資者獲取商機的渠道。小投資者在關注熱點新聞時,隨時要想著是否存在商機。如有一段時間各地媒體都在播報的一種新型職業——威客(指個人的智慧、知識、專長可以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入的模式),很多人就當做趣聞一聽而過,但在有些人看來這就是一個賺錢機會。如建立威客網站、為威客做法律顧問,甚至直接加入威客群體,都是不錯的賺錢機會。熱點新聞背後很可能都隱藏著巨大的“金礦”。投資者要想找到“金礦”,就要學會思考:新聞的主題是什麼,與主題相關聯的行業都有哪些,這些相關聯的行業是否有賺錢的機會,自己能否介入?
(2)關注熱門話題。熱門話題之所以“熱”,是因為這個話題和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聯。而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消費,有消費需求就意味著有賺錢機會。比如說2007年是“金豬年”,雖然是坊間流言,但的確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在2007年生孩子,這就意味著2007年第一季度有望成為婚慶的高峰期,為婚慶市場帶來巨大市場需求,同時婦幼保健的市場需求也會快速增加。這兩個領域賺錢機會就會遠比其他領域多。
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商機也稍縱即逝,因此要捕捉它,作為創業者,除了要具有駕馭市場風雲的超前慧眼,以及把握市場脈搏、審時度勢的能力外,還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