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選擇變通思路,思考遠比努力重要(1 / 3)

讓腦筋適當地轉個彎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墨守成規是難以適應時代潮流的。總是習慣於參照經驗的人,往往會陷入思維定勢的怪圈。一個人具有豐富的經驗是好事,說明這個人經曆的事情多,閱曆豐富,辦事牢靠。但是如果他一味地依賴經驗不知變通,遇到事情就習慣性地照搬從前的做法,那就陷入了思維定勢的怪圈。

從本質上說,思維定勢其實是活動之前的準備狀態,它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根據以往的經驗而事半功倍,節省時間和精力;但是,定勢心理的存在無疑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習慣於用固定的眼光看問題,用固定的思維想問題,而看不到事物的變化。從而踏入因循守舊的僵局,無法創新。

卓越者不僅善於使用經驗,更懂得如何突破思維定勢的怪圈,遇事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讓自己犯下因循守舊的錯誤;平庸者卻總是擺脫不了思維定勢的影響,總是習慣於走“老路”,才逐漸喪失了創新的動力和思考的習慣,從而成為思維定勢的犧牲品。

一個人總是反反複複地走老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懂得依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轉彎。試問,一條道走到黑而不知變通的人,怎麼能成功呢?

在時間的長河中,年齡的增長讓我們增加了見識,增長了經驗,可是殊不知,正是這種“成熟”讓我們陷入了自己的經驗之中,陷入了自己的思維定勢之中。我們在成長的同時,卻往往忘了該換個角度看問題,該改變立場看問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隻有一隻好眼睛、一條好腿,另一隻眼睛是瞎的,另一條腿是瘸的。有一天,他召來三個畫家,命令他們給自己畫像。國王說:畫得好的有賞,如果畫得不好就要殺頭。

第一個畫家把國王畫得很像:國王有一隻瞎眼、一條瘸腿。但國王一看,氣得直叫,說是有意出他的醜,於是把第一個畫家殺了。

第二個畫家把國王畫得很美,好手好腳,很有精神,像一個美男子,但國王一看,氣得更厲害,說是畫家諷刺他,結果把第二個畫家也殺掉了。

第三個畫家見前麵兩個畫家都被殺掉了,急得直冒冷汗,但他不愧是聰明人,畫的畫讓國王十分滿意,國王賞給他很多錢。那麼這個畫家是怎樣畫的呢?

原來,這個畫家把國王畫成在山上打獵的姿態,國王把獵槍架在一塊大石頭上,一隻瞎眼閉著,一隻好眼瞄準,一條瘸腿跪在地上,一條好腿弓在前麵。畫家畫了國王,卻沒暴露國王的弱點,所以國王很高興。

這就是說,第一個畫家的動腦角度沒有選擇好,所以吃了虧。第二個畫家一看不好,就轉換了一個角度,但這個角度也沒有選擇好,所以也吃了虧。第三個畫家在前麵兩個角度的基礎上,又轉換了一個角度,結果成功了,也就是角度轉換對了。

所謂“角度轉換”,就是在動腦時,原來想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需要重換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是一種有效而又常用的創新方法。

那麼,怎樣才能把角度轉換好呢?這就要不怕艱苦。因為,選擇思路變通,進行角度轉換,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而且成功率很低。如果碰到一次角度轉換或幾次角度轉換不成功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項角度轉換都不會成功,自然也難以讓自己變得卓越。

人生需要不斷地創新

拿破侖·希爾指出,人的可貴之處在於擁有創造性思維。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隻有通過有所創造,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其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踐,為人類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有些人總是覺得創新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認為似乎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得到。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隻要有心,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都能夠點燃創新的火炬,進而為我們的人生增光添彩。

古今中外因創新而獲成功的人數不勝數。法國美容品製造師伊夫·洛列是靠經營花卉發家的,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感觸頗深地說道:“能有今天,我當然不會忘記卡耐基先生,他的課程教給了我一個司空見慣的秘訣,而這個秘訣我盡管經常與它擦肩而過但過去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而現在我卻要說,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

1960年,伊夫·洛列開始生產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擁有960家分號,他的企業在全世界星羅棋布。他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摘取了美容品和護膚品的桂冠。他的企業是唯一使法國大化妝品公司“勞雷阿爾”惶惶不可終日的竟爭對手。他的成功得益於創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從一位年邁女醫師那裏得到了一種專治痔瘡的特效藥膏秘方。這個秘方令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根據這個藥方研製出一種植物香脂,並開始挨家挨戶地去推銷這種產品。有一天,洛列靈機一動,何不在《這兒是巴黎》雜誌上刊登一則商品廣告呢?如果在廣告上附上郵購優惠單,說不定會有效地促進產品銷售。這一大膽嚐試讓洛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當他的朋友還在為他的巨額廣告投資惴惴不安時,他的產品卻開始在巴黎暢銷起來,原以為會泥牛入海的廣告費用與其獲得的利潤相比顯得輕如鴻毛。當時,人們認為用植物和花卉製造的美容品毫無前途,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方麵投入資金,而洛列卻反其道而行之,對此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戀之情。

1960年,伊夫·洛列開始小批量地生產美容霜,他獨創的郵購銷售方式又讓他獲得巨大成功。在極短的時間內,他通過各種銷售方式順利地推銷了70多萬瓶美容品。如果說用植物製造美容品是他的一種嚐試,那麼,采用郵購的銷售方式則是他的一種創舉。時至今日,郵購商品已不足為奇了,但在當時卻是破天荒的。

1969年,伊夫·洛列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工廠,並在巴黎的奧斯曼大街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商店,開始大量生產和銷售美容品。伊夫·洛列對他的職員說:“我們的每一位女顧客都是王後,她們應該獲得像王後那樣的服務。”公司收到郵購單後,幾天即把商品郵給買主,同時贈送一件禮品和一封建議信,並附帶製造商和藹可親的笑容。郵購幾乎占了伊夫·洛列全部營業額的50%。洛列式郵購手續簡單,顧客隻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樂部”,並很快收到樣品、價格表和使用說明書。這種經營方式對那些工作繁忙或離商業區較遠的婦女來說無疑是非常理想的。後來,通過郵購方式從洛列俱樂部獲取口紅、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護膚霜的婦女達數億人次。伊夫·洛列通過郵售建立與顧客的固定聯係,他的公司每年收到幾千萬封函件,有些簡直同私人信件沒有兩樣,附著照片和親筆簽名,信中敘友情、表信任,寫得親切感人。當然,公司的建議信往往寫得十分中肯,絕無生硬地招攬顧客之嫌。這些信件中總是反複地告訴訂購者:美容霜並非萬能,有節奏地生活是最佳的化妝品;而不像其他商品廣告那樣,把自己的產品說得天花亂墜,功效無與倫比。

公司通過電腦建立了上千萬名女顧客的卡片,每逢顧客生日或重要節日時,公司都要寄贈新產品和花色名片以示祝賀。這種優質服務給公司帶來了豐碩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郵包達上千萬件,相當於每天數萬件。

伊夫·洛列經過辛勤的勞動和艱苦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機。化妝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如果亦步亦趨、墨守成規,那肯定隻能成為落伍者。伊夫·洛列設計出與強大的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的產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妝用品低檔化、大眾化,滿足職眾多新、老顧客的需要,所以他成功了。伊夫·洛列力求同中求異,別出心裁,另尋蹊徑,打破傳統的銷售方式,采全新的銷售方式——郵售,贏得了為數眾多的固定顧客,從而為不斷擴大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伊夫·洛列的成功經曆啟示我們,如果想迅速走向成功,那麼最好去找一條終南捷徑,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擁擠,而這條終南捷徑就是創新。創新是成長,創新是突破,創新是發展,創新是靈魂。人生需要創新,創新造就美麗的奇跡。人生如果有了我們的不斷“創新”,一定會更加絢麗和精彩!

嚐試新想法化危機為轉機

在這個世界上,相信沒有誰願意遭遇危機,但是危機和成功就像是孿生兄弟,想成功就避不開危機。危機可能來自於個人的生理、心理,也可能是來自於外界因素。但無論哪一種,隻要你勇於變通思路,認真應對,很多難題都能克服。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危機中常常蘊含著轉機,關鍵看你是否善於思考。

“危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危”字的意思是“危險”,“機”字則可以理解為“機遇”。通常,保守膽怯的人習慣性地隻看到“危險”,而看不到“機遇”;那些膽大心細,敢想敢幹的人卻能撥開危險的迷霧抓住機遇,而抓住機遇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進一步說,一個人要想成為卓越者,就不能止步於解決問題、應對危機,而要努力化危機為轉機。成功的機會往往就隱藏在猙獰嚇人的假麵下,如果你冷靜、有膽識,能夠審時度勢,就一定能揭開假麵,享受成功的喜悅;反之,在危機麵前膽戰心驚、進退失據,危機自然就會成為致命的打擊。事實上,出現危機可能正是取得發展與進步的大好時機。

南宋時期,一天,杭州最繁華的街市失火,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被大火吞沒,頃刻間化為灰燼。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被大火所包圍,眼看大半輩子的心血即將毀於一旦,但他卻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幫他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不地指揮大家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令人困惑不解。

事後,裴老先生不動聲色地派人大量收購木材、毛竹、磚瓦、石灰等建築材料。不久,朝廷下令重建杭州城,因建築材料短缺,凡經營銷售建築材料者一律免稅。杭州城裏一時大興土木,建築材料供不應求,價格陡漲,因此裴先生經營建材所得盈利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原本是一場可能導致破產的大火災,卻變成了積累財富的一個契機。

人生之路哪會一帆風順?出現危機在所難免。而且,人們舒舒服服地過日子,遠不如在危機的情況下更能發奮。刺刀架在脖子上,全身的神經都會緊張起來,如果連命都豁出去了,倒很有可能拚死一搏而逃生。人們常說要自強不息、發憤圖強,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困難、壓力和挑戰,“憤”是不容易發出來的。因此,危機就是一支強心劑,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

在危機當中,成功者不但會設法解決存在的問題,而且會努力去改變不利的環境。他們敢於打破傳統的觀念,嚐試新的想法,創造新的辦法。

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麵臨著兩次大危機: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2年他在奧格爾索普大學發表過一次演講,表明了他對於問題采取進攻姿態的決心:“美國需要勇氣,需要堅持不懈地實驗新的道路。而且,如果我沒有錯誤地理解全國的情況的話,也要求這樣做,提出新辦法去嚐試乃是常情。如果失敗了,就坦率地承認失敗,再試另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