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新起點再出發(1 / 3)

新世紀以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信息渠道增加,分流了廣播的聽眾,廣播麵臨前所有未有的挑戰。曆經十多年發展,體育廣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樣形勢嚴峻。如何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通過實踐與思考,體育廣播的人們認為,應該做好三個方麵的工作,那就是個性化、專業化和地域化。

首先,體育廣播要有個性,要做出特色。

體育廣播的個性、特色是什麼呢?分管體育廣播工作的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張鬆華認為:“簡單地說,我們要爭取做到——聽到的體育也精彩。一般人認為,現在人們都願意看電視和上網,在廣播裏聽比賽轉播和報道的人越來越少了。確實,現在中國專業的體育電台不過三四家,廣播體育節目似乎在萎縮。但實際上,調查顯示,體育新聞和報道依然是聽眾關心的內容。一方麵,為聽眾提供體育轉播和體育新聞,是廣播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部分。在車上的聽眾,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看電視、看報紙的人,我們有責任向他們提供體育廣播節目。另一方麵,從市場的角度說,體育新聞和賽事直播,也是體育廣播的一大特色,應該堅持下去。”

2012年1月1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中)到北京電台檢查工作,在北京電台台長汪良(右二)、常務副台長王秋(左一)的陪同下走進體育廣播直播間,他要求體育廣播努力創新,加快發展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北京電台總編輯席偉航(右二)、副總編輯張鬆華(右一)等到報道團隊駐地看望編播人員就賽事轉播來說,目前,北京體育廣播是全國轉播體育比賽最多的電台,平均每年轉播比賽都在140場左右。2013年1月21日至27日這一周,體育廣播轉播了澳網、CBA、WCBA和中國排球職業聯賽等共七場比賽,除去奧運會、世界杯、亞運會等大賽集中的時期,這是體育廣播開播以後轉播比賽最密集的一周。

密集的比賽轉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解說員隊伍。體育廣播王異、陽程、曉亮、林苑、曉軒等是這支隊伍的中堅力量。

在2009年國安奪冠比賽中一吼成名的解說員王異,被聽眾、網友稱讚為頭腦清晰,吐字清楚,激情四射。王異從2000年體育台還未成立時就開始解說,經過13年磨練,他已經成長為體育廣播全能型的解說員,他解說國安奪冠的音頻在網上流傳甚廣,成為北京球迷的心動記憶。

陽程的解說特點是情緒飽滿,按照網友的話說——“陽程最大的能耐就是忽悠,能把一場普通的CBA忽悠得跟NBA似的”。對於這一點,陽城解釋說:“不管是什麼級別的比賽,場上一出現激烈的場景,我就激動。激情解說其實是一種自然的情感流露,相對平靜的解說很難贏得聽眾的共鳴。廣播本來就沒有畫麵,解說員的情緒元素是必要的,它能夠增強廣播解說的色彩。”

與陽程的激情、陽剛相比,林苑的解說風格則是冷靜、柔和的,被聽眾戲稱為“林妹妹”。作為中國廣播幾乎唯一的女性足球解說員,林苑平時主要擔任采訪工作,她說:“我一直感謝廣播這個平台,能夠讓我以記者的身份走出去,再以解說員的身份‘收回來’。在轉播比賽的時候,我自然而然地擔當了解說員和嘉賓的雙重角色,因為采訪和平時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資料,所以轉播時做背景介紹和分析就更有說服力了。這對於女解說員來說,是能否被認可的關鍵。”

曉軒,排球的專項記者和解說員,從一知半解到輕車熟路,從模仿宋世雄,到自己做出專業的解說,他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曉軒說:“解說要做到言之有物,得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曆史資料、專業術語隻能大量閱讀和記憶。對於比賽參與者的情況,還是要通過深入采訪來獲得。我始終認為,一個優秀的解說員,說到某個運動員、教練員時,能像說自己的親人那樣脫口而出,而不是停留在查數據上,那才是一種境界。”

曉亮,以籃球比賽為主的解說員,他別具特色的解說語言得到了聽眾認可。2013年1月23日,在北京廣播網論壇裏,網友“的哥作家”寫到:曉亮解說籃球比賽可以說是爐火純青的水平。“金隅隊躺著都能投籃”,“馬布裏是京城的大腕啊,在老馬身上玩家夥,真沒人敢啊”,“怎麼投籃怎麼有啊,蒙上眼睛都能投進去啊”……這些煽情的詞彙就出自曉亮的解說詞,都是激情解說創造出來的詞彙,也就是他的解說風格吧。如果是一杯白開水,溫溫吞吞的解說,廣播聽眾早就跑光啦。我想,欣賞體育比賽,解說員的風格也是一種魅力,曉亮的解說,真的很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