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權聽說名聞天下的大才子送匾給他,感到光彩非常,滿心高興地出府相迎。誰知一看,侯方域沒有親自登門,已是掃興幾分,而瞧瞧匾上那四個大字,不禁怒火中燒。原來宋權,初為明朝尚書;李自成進了北京,他便當了闖王的尚書;李自成失敗後他又投降滿清,再次當上尚書。宋權心知肚明,侯方域罵他無恥,可又發作不得,不敢將他緝拿,怕張揚出去,暴露自己的臭老底。於是便來個自搬台階自下台,說:“你們弄錯了,這匾是送關王爺的。三國英傑輩出,關雲長首屈一指,不愧‘三國一人’呀,你們快把匾送到關爺廟那邊去吧!”他見來人不願送去,便將他們轟走,命侍從拿去掛上。

自此,這小廟就改名做“三國一人”廟。

康熙試主考有一年朝廷開科大選,康熙任命大丞相劉統勳為主考。他想試探一下這位主考的才能和忠心,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又叫一位娘娘作了一篇,化名塞進舉子們的考卷中。殿試後,康熙和劉統勳一道閱點狀元。

他們一邊讀一邊議論,當讀到康熙的化名考卷的時候,康

熙拍案叫絕,說:“這舉子氣概不凡,才華出眾,當點魁首!”劉統勳卻搖頭歎道:“文章雖是出類拔萃,但口氣太大,日後恐有篡位野心,不宜作狀元!”康熙連連點頭,暗暗稱奇。

對於娘娘化名的文章,康熙又大加讚揚一番,說它字字珠璣,可點頭名狀元。不想劉統勳又把頭搖得像個貨郎鼓,笑道:“文句雖華麗,但女兒氣過重,當娘娘還可以,當狀元卻不行!”康熙聽了,不得不佩服劉統勳慧眼非凡。

狗尾王尚書蒲鬆齡很有才學,在西鋪村畢家教書的時候,很得主人的尊重。一天,主人畢際友宴請尚書王漁洋,特地請他作陪。王漁洋看不起窮教書,覺得同這樣的人一起吃飯,有失尚書的身份,心裏很不自在,可又妨著畢際友的麵子,不好開口。

正在酒酣耳熱的時候,忽然有一隻狗走了進來,趴在桌下啃骨頭。王漁洋想試試蒲鬆齡肚子有多少才學,就說:“桌子底下那隻不是狗,好像是狼呀!”蒲鬆齡見王漁洋擺臭官架,早想殺一下他的威風,便不假思索地答道:“狼跟狗不同,狼尾往下耷拉,狗尾往上堅(王尚書)。”王漁洋見蒲鬆齡有意捉弄他,不禁怒火萬丈,可又抓不到他的把柄,發作不得,隻好自認倒黴,臉紅紅地離席溜走了。

自此,人們背地裏都叫王漁洋做“狗尾王尚書”。

方進士尋騾清康熙年間,任遠有個歸田的進士,叫方文舉。一次,他到廣平府城南趕廟會,買了頭黑騾,倒背著手兒牽著到處走。

誰知出了廟會,一看騾子不見了,手裏隻剩下半截韁繩。

沒辦法,方文舉隻好直奔知府衙門。他將那半截繩子係在門前的旗杆下,然後去見知府。知府是他的同榜進士,馬上設宴接待。酒過三巡,方文舉才說:“喲,我的黑騾還在旗杆下拴著哩!”知府連忙命人牽去馬棚喂料。一會,一個衙役拿著那半截繩子回來,說沒有黑騾。方文舉假作驚慌地說:“這賊子膽大包天,竟敢偷到知府的麵前來,唉!”知府聽了,當即叫馬快捕頭迅速破案。

馬快捕頭把賽時遷交出的黑騾牽回衙門,對知府說明原委。

知府怪方文舉訛他,方文舉笑道:“你一府管九縣,騾子是在廣平府城南丟的,不找你找誰?”紀昀對對聯乾隆皇帝好為人師,愛妒才使氣。一天,他在宮中設宴,酒至半酣,乾隆突然雅興大發,要與群臣聯對以助興。此時天正下著大雨,乾隆借景先出一上聯:玉帶行兵,風刀雨箭雲旗雷鼓天為陣。群臣連聲稱好,然而阿諛奉承一陣之後,良久無人以對。乾隆正在得意,忽見大臣紀昀神態悠閑,便點將要其續下聯。紀昀推辭一番後,慢慢道出下聯:龍王充宴,日燈月燭山肴海酒地當盤。紀昀話音剛落,在坐的大臣們一片讚歎,誇紀昀的下聯續得妙。可是,乾隆皇帝卻麵無悅色,沉吟不語。因為下聯在氣勢上壓過了上聯,這對於萬聖之尊的皇帝來說,是不能接受的。紀昀也是一個明白人,見皇帝如此情態,忙解釋道:“聖上為天子,因此風雨雲雷任從驅遣,威震天下;臣乃酒囊飯袋,則隻看到日月山海都在筵席之中,可見,聖上好大神威,為臣不過好大肚皮而已。”經紀昀這麼一解釋,乾隆覺得給了他麵子,立刻笑逐顏開,還把紀昀表揚了一通,說:

“紀愛卿飯量雖然好,如果胸中沒有藏著萬卷詩文,也不會有如此大的肚皮。”紀昀主動解釋自己的不遜之言,不僅使自己脫了險,還得到了乾隆的表揚,真可謂應變有術。

紀昀“投河”紀昀是清代翰林院大學士,字曉嵐,博學多才。一天,乾隆故意問他什麼叫“忠孝”。紀昀背書似的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乾隆想難難他,便問:“現在我命你去死!”“臣領旨!”紀昀毫不猶豫地說。

乾隆又問他打算怎樣死,紀昀說去投河。

“好,準許你投河!”乾隆說罷就坐下來看書。他知道聰

明過人的紀昀不會真的去死,隻想看看他如何應付。果然,紀昀出去一會就回來了,便問他為什麼沒死。

“我來到河邊,正想往下跳,”紀昀煞有介事地說,“突然屈原從水裏走上來,硬將我抱住。他叫我回來問一問皇上,所以便轉了回來!”“問我什麼?”乾隆感到奇怪。紀昀答道:“屈原說,當年楚襄王是個昏君,他才不得不死。如今皇上是不是昏君?你回去問清楚皇上,如果他說是真的,你再死也不遲呀!”乾隆聽了大笑,說:“得啦,我算服了你啦!”

老頭子有一天,時值盛夏,酷熱難當,紀昀打著赤膊正在編纂《四庫全書》,不想乾隆突然駕到。衣冠不整見皇帝,就犯欺君之罪,何況自己這個樣子呢,於是他慌忙鑽進桌子底下躲避。誰知乾隆早就看到了,他向左右示意別作聲,特地在紀昀藏身的桌前坐下來。過了許久,紀昀實在憋不住氣,聽聽外麵全無動靜,桌圍又遮住看不見,鬧不清皇上走了沒有,便偷偷伸出個中指,低聲地問他的同事:“老頭子走了沒有?”乾隆見稱他做“老頭子”心想這回可以難倒紀昀了,便喝道:“誰敢在這裏放肆?快滾出來!”等紀昀爬出來後,乾隆說:“為什麼你叫我做老頭子?如果不說出道理,嗯……”紀昀隨口答道:“陛下是萬歲爺,該稱‘老’;又是一國之首,當然是‘頭’;三是天子者,‘天之驕子’也。這是對皇上至尊的稱呼呀!”乾隆又問中指是什麼意思。紀昀伸出一隻手,動動中指說:

“這個代表‘君’,‘天地君親師’的‘君’。不管從左邊數起,還是從右邊數起,天地君親師,中指仍是君。”乾隆明知紀昀詭辯,但難得他有這樣的急方,便恕他無罪。

彌勒佛為什麼要笑一天,紀昀陪乾隆遊大佛寺。來到天王殿,乾隆見殿中的大肚彌勒佛,袒胸露腹,對著他們憨笑,很是有趣。他靈機一動,又想難一難紀昀。於是,他指著彌勒佛問紀昀:“紀學士,彌勒佛見了寡人,為什麼笑呢?”紀昀不慌不忙地答道:“這是佛見笑佛呀!”“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乾隆又問。紀昀正兒八經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