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乃文殊菩薩轉世,是當今活佛。活佛到來佛殿禮拜,彌勒佛見了,怎麼不笑嘻嘻呢?”乾隆聽了雖然很高興,但沒有難倒紀昀,心裏有點不痛快。

他故意走了幾步,突然回過頭來問紀昀:“我看見彌勒佛也對你笑,這又是怎麼回事?”這話問得實在厲害,紀昀不禁一怔。乾隆暗中偷笑,誰知紀昀竟一口答道:“陛下,彌勒佛見了微臣笑,是笑微臣不能成佛哪!”乾隆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鄭板橋逗衙役清時,進士鄭板橋曾在山東濰縣當知縣。一次,他喬裝下鄉私訪一個多月,帶的錢用光了,隻剩下三個雞蛋,就和衙役宿在破廟裏。兩個衙役一個在門口放哨,一個睡在神台上,他在供桌整理記錄,不知不覺睡著了。

突然,鄭板橋被什麼吵醒,一看,原來一隻老鼠抱住雞蛋滾下桌子,另一隻老鼠咬住它的尾巴往窩裏拖去。他覺得很有趣,怕驚動它們,隻是悄悄地瞅著,任它們把雞蛋一隻隻拖走。

這時,天已放亮,他見放哨的衙役在打盹,便想逗逗他,於是,便拍響供桌,叫他們起來。

兩個衙役不知發生什麼事,慌忙站到供桌前。鄭板橋對守門的大喝一聲,說:“雞蛋哪裏去了?分明是你乘我們睡著,偷去吃掉!”那衙役慌忙分辯,鄭板橋便喝令打他20大板。他慌忙招了,還煞有介事地編了一段詞兒。

鄭板橋不禁歎道:“雞蛋是老鼠偷走的,我是逗你們玩兒,不想你也屈招了,分明是怕那20大板呀!由此可見,我不知斷錯多少案件,做出多少傷天害理的事來呀。不如趁早散夥,大家回家去吧!”一片一片又一片大雪紛紛揚揚地漫天飛舞,西子湖畔的亭台樓閣,山丘林木,都披上光耀奪目的銀裝,煞是好看。這時,一條龍船在湖上緩緩行駛。船上,坐著乾(qián)隆皇帝,身邊有禮部侍郎沈德潛等隨從陪伴。

乾隆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觀賞湖光山色。“西湖的雪景確實別有一番風韻啊!”乾隆情不自禁地讚歎,禁不住想賦詩詠雪,抒發情懷。他沉思了一會兒,對著眾人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他念了這三句,突然“卡殼”了。眾人正準備恭維,見此狀不禁一愣。他皺著眉,一邊苦苦思索,一邊重複著前麵的句子,可就是想不出第四句,心想:這後一句想不出,成不了一首詩,豈不有失尊嚴?於是,他向身邊的沈德潛瞄了一眼。沈德潛聽著萬歲爺的詩句,心中好笑,什麼“一片一片又一片”,這也算詩?這不是當眾出醜嘛!可他臉上還是流露出一本正經在欣賞的神色。看到皇上向自己遞眼色,馬上心領神會,上前下跪說道:“奴才想到一句,請恩準續上。”乾隆欣然同意。他站起來大聲念道:“飛入梅花都不見。”乾隆把四句詩連起來一念,說:“嗯,續得好!”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為自己擺脫了尷尬處境而高興。他對沈德潛的機智聰明和才學十分欣賞,特地解下自己身上的貂裘(qiú)披風賜給了沈德潛。

確實,乾隆的那幾句,根本算不上詩,但經過沈德潛添上最後一句,倒也別具一格,頗有些兒情趣。

“柳絮飛來片片紅”“柳絮”是白的,怎麼會“片片紅”呢?——別急,先得說說一位“胡謅(zhōu)詩人”。此人對寫詩並不精通,卻偏偏喜歡自作風雅,專愛在別人麵前胡謅。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個文人雅士的聚會。大家一邊飲酒,一邊談天。席間,有人提議即興賦詩,以助酒興。他立即響應,並大言不慚地說:“我最喜歡作詩,每天要寫好幾首哩。”人們不禁向他投去驚異的目光。又有人說:大家不妨先聯句,看誰的詩句最妙。他馬上讚同:“最好,最好。”還沒等人思考,他就站起來,搖頭晃腦地大聲念道:“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一聽,哄堂大笑。柳絮哪有“紅”的呢?晉朝著名女詩人謝道韞(yùn)曾用柳絮比喻潔白的雪花,留下“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名句。如今這位“胡謅詩人”卻說柳絮“片片紅”,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他自知出了洋相,柳絮不“紅”,他的臉卻“唰”地紅起來了。

就在這時,有人隨口續了一句:“夕陽返照桃花塢(wù)”。

話音剛落,眾人為之一驚。在瞬間的靜寂之後,立刻爆發出一片熱烈的讚揚聲。夕陽紅豔豔的,照在飄飛的片片柳絮上,不就變成緋紅了嗎?這樣一來,“柳絮飛來片片紅,夕陽返照桃花塢”,竟成為絕妙的聯句,令人拍案叫絕!

這續下句的是誰?人們驚奇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胡謅詩人”的鄰座。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詩人、“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金農能把上一句不通的句子挽救過來,而且使上下兩句聯得自然貼切,他才是做詩能手。至於那個胡謅詩人還在不知羞恥地說“我下麵要說的就是這一句”,隻能又引起人們一陣不屑的笑聲。

新科狀元不要官清乾隆二十八年,窮書生秦大成中了狀元,以為從此可以為國效力,為民請命,好不高興。

幾天後,乾隆皇帝宣秦大成進宮賜宴。酒過三巡,乾隆皇帝叫太監拿來一捆東西,問秦大成:“聽說秦愛卿老家嘉定,竹刻和竹器很有名。這些東西,不知嘉定俗稱什麼?”秦大成見是篾青、篾黃,覺得很奇怪,皇帝怎麼拿這極其普通的東西來考一個狀元呢?他仔細一想,立即醒悟過來,清朝大興“文字獄”、“篾青、篾黃”的諧音就是“滅清、滅皇”,乾隆是在試自己忠不忠呀!秦大成想到這裏,心裏一震,連忙答道:“陛下,這些是竹皮、竹肉呀!”乾隆讚許地點點頭,接著又問:“你的姓跟秦檜的姓是同一個字嗎?”秦大成心裏不是滋味,強作笑顏回答說:“《百家姓》隻有一個‘秦’字。秦檜那時,昏君坐朝;如今大清,賢君當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一時,彼一時,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呀!”乾隆無隙可乘,樣子有點難堪。

夜裏,秦大成無法入睡,心想伴君如伴虎,決定什麼官也不當,回鄉隱居。

白鶴變“黑鶴”乾隆皇帝帶著一班文人學士下江南,到處遊山玩水。一天黃昏,遠遠地看見一隻白鶴向他們飛來。乾隆想試試隨從們的才華,便命他們每人各吟一首《詠鶴》詩。別看這班人平日舞文弄墨,自命不凡,可突然一襲擊,一個個便瞠目結舌。

陪遊的江南才子馮誠修見了,不禁啞然失笑,隨即脫口吟道:

眺望天空一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

“寡人要你們吟詠的是黑鶴,並非白鶴呀!”乾隆有意刁難馮誠修。他做夢也想不到馮誠修靈機一動,竟天衣無縫地將白鶴變成了“黑鶴”:

隻因覓食歸來晚,誤落羲之洗硯池。

傳說書聖王羲之日夜練字,家旁的清水池因洗硯而成為墨池。馮誠修巧借典故,隨機應變,乾隆不得不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