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嘲腐儒
有個姓石的先生好賣弄自己的才學。一日,他寫出一句“細羽家禽磚後死”,自以為是個想絕了的難對,特去向蒲鬆齡炫耀,讓蒲鬆齡對出下聯。蒲鬆齡說:“這對子要一字一字的對,我對一字,你寫一字吧。”說著念道:“細對粗,羽對毛,家對野,禽對獸,磚對石,後對先,死對生。”石先生寫出來一看竟是:“粗毛野獸石先生。”
蒲鬆齡醫詩《聊齋誌異》作者蒲鬆齡懂醫道,六月初的一天,他為縣官治好了上吐下瀉,縣官請人寫塊“妙手時醫”的匾送去,可那人把“時”字寫成了“詩”。匾一掛出,便有人來請他醫詩。
一個老秀才執意刁難他,讓他醫杜枚名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蒲鬆齡說,這詩得吃補藥,加點字改為“十年久旱逢甘雨,千裏他鄉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燭夜,老童金榜題名時。”老秀才又用《清明》刁難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蒲鬆齡略加推敲說:“這詩得瀉,改為‘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秀才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汝珍審鵝《鏡花緣》作者李汝珍曾在河南當縣丞,斷過不少奇案。
這天,有個財主和農民扭著來告狀,縣官隻顧在內宅喝酒,便推給他代辦。
原來這農民進城賣鵝,不小心讓兩隻鵝跑了,鑽進財主的鵝群裏,農民要捉回自己的鵝,財主硬說他是賊。李汝珍聽說,當即對衙役說:“把那些鵝統統都抓來審問!”衙役們暗暗好笑,可又不敢不照辦。
鵝捉來了,李汝珍又叫差役給每隻鵝一張紙和一支筆寫供。
差役也隻得按吩咐去做。鵝一邊“嗚哇”地傻叫著,一邊在紙上亂踩。叫呀踩呀,便拉起屎來。差役們忍不住哈哈大笑。
財主乘機說李汝珍瞎胡鬧,要把鵝趕回去。李汝珍冷笑說:
“慢,你的鵝喂的是什麼料?”財主答是稻糖玉米。李汝珍跟著問農民:“你的呢?”農民說是青草野菜。李汝珍說:“鵝吃稻糠玉米,糞是黃白色的;如果吃青草野菜,糞是青綠色的。
來人,驗鵝糞!”衙役驗完了,說有兩隻大肥鵝,拉的屎又青又綠。財主一聽,嚇得跪在地上求饒。李汝珍將那兩隻鵝斷回農民後,喝令衙役亂棍把財主打出大堂。
王壬秋保釋和尚清末,湖南湘潭有個才子叫王壬秋。他家鄉雲湖橋有座廟,廟裏有個和尚觸犯了縣官被捉去縣衙。小和尚請求王壬秋保釋他師父,王壬秋叫他去打聽複審日期。
到了複審那天,王壬秋假裝去拜訪縣官。走進縣衙,正好是縣官在審問和尚,便上前指著跪在地上的和尚冷笑:“前幾天我跟你下棋,我要你讓一著也不肯,哈,你也有今天呀!”說完,他跟縣官打個招呼。縣官要請他到裏麵坐,他推說有事改日再來,叫縣官繼續審案,便告辭走了。
王壬秋一走,縣官心裏嘀咕道:“王大人肯同這個和尚下棋,他們一定是老朋友了,還是做個人情吧。於是,縣官再沒有追究下去,隻是隨便問幾句就放了他。
和尚出來,立即向王壬秋道謝。王壬秋笑道:“哪裏哪裏,我一句情也沒有說過呀!”和尚聽了,對他的才智佩服得五體投地。
錢眼裏坐南宋時候,有個大奸臣叫張俊,曾跟秦檜同謀殺害嶽飛。
他又愛錢如命,貪得無厭,人們都恨死他。
一天,宋高宗趙構在宮裏設宴,席間叫一個戲子表演。戲子扮作天文學家,說:“凡是世上顯貴的人物,沒有一個不應天象的,用渾天儀對著他看,隻能見到星,卻見不到人影。現在沒有渾天儀,可用一枚銅錢代替。”趙構下令先看自己,戲子看了說是“帝星”。接著,趙構又叫他看看身邊的幾位大臣。戲子看秦師坦說是“相星”,看韓世忠說是“將星”。輪到張俊,他卻說看不見有星。大家覺得很驚奇,叫他再看仔細。戲子裝著很認真的樣子,反複看了幾回,然後說:“始終見不到星,隻看見張循王在錢眼裏坐。”趙構和大臣們聽了,個個笑得前仰後合。張俊又羞又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機智的主考官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胸無點墨而熱衷科舉,考場上打開試卷,竟有一多半字不認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眼看交卷時間就要到了,該人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道:“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戚)。”當主考官批閱這份考卷時,不禁拈須微笑,提筆在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娶(取)你。”主考官巧借李某一個錯字,順水推舟,來個“錯”批,取得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優伶博人一笑胡亥麵紅耳赤叱吒風雲的秦始皇,使紛爭了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在他手裏結束,從而開創了一統中國的新局麵,在中國曆史上建立了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可是,他的兒子,就是那個紈絝子弟秦二世胡亥,卻是個窩囊廢。雖然有他老子為他創下的基業,有他老子往日的餘威在震懾著六國的臣民,還是蒙受了趙高“指鹿為馬”的奇辱。由於連年勞役,百姓苦不堪言,國家危機四伏,他也日益覺得自己的江山不穩。一天,他忽然想出一條防止賊兵攻城的“妙計”,即油漆京城之牆。他覺得塗上油漆的城牆,賊兵往上爬,自然會滑落下來。於是,他把自己的主意當作妙計告訴群臣。大家聽後都麵麵相覷,一言不發。為什麼?因為秦二世胡亥雖然軟弱可欺,被趙高玩於股掌之上而不敢吭一聲,但是,他畢竟是皇上,除了趙高之外,其他人還是不敢看輕他的。因此,當胡亥想出一條“漆牆禦敵”的“妙計”對大家說時,眾臣雖然都覺得可笑,但畢竟沒人敢當麵譏笑他。正在眾臣緘默不語之際,侍從優旃從班中搶步而出,樂嗬嗬地對秦二世說:
“好,真是一條妙計!皇上雖然沒有讓我說話,我自己按捺不住請求發言。皇上漆城禦寇的主張,雖然耗資大,又要百姓破費,但是高大而又厚實的城牆,再塗上漆,光滑無比,賊寇攻城,一定會滑落下去,一個也爬不上來。這真是上策。隻不過城牆塗過油漆不能讓太陽暴曬,需要蔭幹才行。要讓油漆的城牆蔭幹,那該要造多大的蔭室來罩住城牆啊!”一席話說得群臣掩口而笑,秦二世胡亥也被羞紅臉麵,低頭不語。自此後,再也不提“漆牆禦敵”之事了。
假一品氣壞真七品戲班有個張鐵頭,演奸相活靈活現。一天,一位新來的知縣,聽說張鐵頭演奸相是一絕,特地打轎去看他演出。
上演的是出《精忠記》。知縣見奸相秦檜與金國暗通,召歸嶽飛父子,投入監牢,後來又跟其妻定計,將他們害死在風波亭,不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知縣本想當堂把張鐵頭拉下來上刑,無奈在戲園子不好升堂,便立即趕回縣衙,然後差人傳張鐵頭。
張鐵頭見知縣一邊看戲,一邊咬牙切齒,心中早已明白幾分,妝也不卸,馬上跟差役來到公堂。知縣見他昂昂然地站著,氣得把驚堂木拍得震天價響,厲聲喝道:“奸賊,見了本官,為何不跪!”誰知張鐵頭冷冷一笑,說:“俺堂堂一品命官,豈有跪你七品芝麻官之理?”知縣氣得兩眼冒火,吼道:
“你的是個假一品,膽敢如此放肆!”張鐵頭哈哈大笑,說:
“大人既然知我是假的,又何苦動真肝火呢?”知縣這時才醒悟過來,尷尬地一笑道:“都怪你把奸相演得太活呀!”
六千兵散楚歌聲有個將軍,以為立了一點戰功便可以胡作非為,擅自把官兵調離營房,為自己建造府第。手下人不服,又不敢違命,便請兩個做戲的想法幫忙。
兩個戲子假扮書生,故意在他家門前誦詩。一個高聲誦道:
“六千兵散楚歌聲。”另一個馬上糾正他,說:“你錯了,楚霸王率領的江東子弟是八千嘛,應該念做‘八千兵散楚歌聲’呀!”他倆各不相讓,爭辯了很久,最後那個說念六千官兵的戲子才解釋說:“你還不知道呢,那兩千官兵都到長官家裏建造府第去了,根本就不在楚霸王的軍營裏呀!”那將軍聽了很羞愧,把官兵全放回去。
假戲真罵阿三常在戲園子賣五香豆,戲看得多了,也學會唱幾句。
一次開台之前,二花臉突然病倒了,班主沒法,隻好叫阿三頂替飾演大將許褚。阿三見台詞隻有“在”和“得令”兩句話,輕輕易易就能賺到兩塊錢,便滿口應承。
戲開演了,班主扮曹操上台點將:“許將軍過來聽令!”阿三立即轉到台前:“在!”“命你帶兵三千破敵!”“得令!”不想台下頓時掌聲四聲,個個為阿三喝采。班主暗暗罵道:“老子演了幾十年戲,觀眾從來也沒有這樣捧場過。你別得意,看老子收拾你!”於是,他對快要進場的阿三喝道:“許將軍轉來!”阿三一愣,隻得轉回來。“許將軍帶兵前去,有何妙計破敵?”阿三知道班主存心要出他的醜,便靈機一動,說:“軍機大事,不可泄露,丞請附耳過來!”班主也隻好把頭伸過去。阿三在他耳邊罵道:“老賊,俺隻賺你兩元,為何如此刁難俺?”班主無計對付,不得不點頭笑道:“許將軍,好妙計!”阿三乘機進場卸妝,去賣他的五香豆。
十八紅救戲著名晉劇演員馬萬金,藝名叫“十八紅”。他不但演技高超,而且在台上表演能隨機應變,常常把險戲救活。
一次上演《下河東》,十八紅飾演主角趙匡胤。有一場戲,趙匡胤與呼延讚對打,戰了幾個回合後,趙匡胤用棍架住呼延讚的鞭喊道:“來將通名!”扮呼延讚的二花臉不知為什麼,竟錯報是“楊七郎”。台下登時一片起哄,大喝倒彩。十八紅眼看砸鍋,靈機一動,連忙將右手一舉,三指並攏暗示司鼓,即興叫板道:“你滿口胡言!”跟著就唱:
趙匡胤俺好敗興,遇上了這樣的兵。
明明你是呼家後,假裝七郎嚇寡人!
十八紅滴水不漏,把戲救活,當即贏得炸雷似的掌聲。
趙五娘的耳環一年廟會,有個婺劇團上演《琵琶記》。男旦角範金寶表演很精采,觀眾全入了迷。當演到趙五娘吃糠的時候,他掠掠蓬鬆的鬢發,不想露出一對光閃閃的金耳環。頓時台下議論紛紛,說趙五娘窮到吃糠,戴得起金耳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