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後,廟會社首立即到後台敲竹杠,說:“戲有漏洞,要罰金一場。明晚仍演《琵琶記》,倘再出漏子,還要再罰!”社首走後,戲子們麵麵相覷,誰也想不出漏洞出在什麼地方。
範金寶禦妝摘下金耳環,突然醒悟,漏洞原來出在它上麵。他毅然地說:“既然漏子是我出的,就由我去堵吧,決不能負累大家!”第二晚範金寶上場,還是戴著金耳環。演到趙五娘吃糠的時候,他一邊唱一邊摘下金耳環,隨手丟到台下。觀眾們撿起來一看,原來是銅的。戲散後,社首拿著銅耳環到後台,問範金寶是什麼意思。範金寶笑道:“趙五娘雖然窮得吃糠,但她畢竟是個少婦。有道是愛美之心,人人皆有,金耳環她戴不起,就戴銅的了,這是合情合理的。可有人懷疑耳環是金的,我隻好丟給大家看看啦!”社首目瞪口呆,哪敢再提罰戲金的事?
塑出官威清末,潮安縣出了個泥塑大師,叫吳潘強。一天,突然闖來兩個士兵,吆三喝四,硬要他到潮州總兵府,為總兵方耀塑像。
方耀見吳潘強到來,笑容滿麵,忙請他入座喝酒。吳潘強說:“大人的像,料一定要講究,黃田山腳三尺之下的泥土土質最好,但還要捶搗40天才能製作。”跟著,他指了指那兩個士兵,又說:“他們兩個很能幹,就叫他們到黃田山腳,挖兩畚箕泥土田來搗吧!”方耀一聽,立即命令兩人照辦。
兩個士兵暗暗叫苦,又不敢不服從,隻得乖乖地把泥土挖來,天天捶搗。吳潘強在總兵府裏,每天吃飽喝足就去睡覺。
40天過去了,方耀還不見吳潘強動手,便怒衝衝地走來。他見吳潘強在睡覺,暴跳如雷,一手將他拖下床來。
吳潘強順手在床下摸出一團泥,輕巧地捏著,轉眼就把方耀橫眉立目的凶相塑出來了。兩個士兵一見,大叫起來:“真像老爺!”吳潘強說:“大人天天讓我看笑臉,我怎能塑出你的官威呀?我隻好等你翻臉才動手呀!”
潘玉書巧治陳恭受潘玉書是石灣著名的雕塑藝人。一天,有個狗腿子來找他,要他替財主陳恭受塑個胸像。狗腿子說:“你答應,工錢從優;不答應,哼!”潘玉書平日很憎恨陳恭受,為了不吃眼前虧,便替他塑了。
胸像造了出來,潘玉書立即扛它到陳府。陳恭受的小老婆硬說塑得不像,潘玉書問她哪兒不像,她又答不出來。最後,她橫蠻地說:“我說不像就不像,你滾!”潘玉書冷冷地說:“我也不願來到這裏,你要我走,把工錢拿來!”那婆娘惡狠狠地說:“你造這樣的像,不治你的罪算是開恩啦,還敢討工錢?”潘玉書氣憤不過,扛了胸像就走。
那婆娘猛追出來,誰知胸像搶不到手,卻被門檻拌個狗啃屎。
潘玉書把胸像倒放在大路旁的小便處裏,胸像裏麵是空的,正好盛尿。過路的人恨死陳恭受,都爭著在他的胸像裏撒尿。
陳恭受沒法,派人要買回這個胸像,潘玉書笑道:“它又不像陳恭受,買回去沒有用,就讓它盛尿吧!”
石匠佛六朝時,有個信佛的皇帝到棲霞寺許願,要在棲霞山鑿1000尊佛像。太監將棲霞山腳一個年輕藝高的石匠帶去見皇帝。皇帝嘮叨了半天,把石匠兩腿都跪麻了。石匠越想越氣,總想要皇帝跪跪他。
心雖然這樣想,可石匠鑿佛像不敢有半點馬虎,日夜不停地鑿。鑿呀鑿呀,好容易鑿了999尊。這時,太監跑來傳旨:
“皇上要親自來朝佛,1000尊石佛一定要在天亮前全部鑿好!”於是,他又趕緊叮叮當當地幹起來,最後一尊石佛當夜也就鑿好了。誰知第二天早上,石壁上隻剩下個空窟窿,最後那一尊石佛不知去了哪裏。他正在焦急,吆喝聲突然傳來了,他遁聲望去,隻見皇帝每見一尊石佛就跪下磕個頭,一個太監在旁邊記數。他想皇帝跪自己的機會到了,便跳上石窟窿,一手握鑿,一手舉錘,一動也不動地站在那裏。皇帝一連磕了999個頭,早已頭昏眼花,來到石匠的麵前,也不看看就跪倒下去。
皇帝走了,石匠才跳下來,照自己的模樣鑿一尊石匠佛放上原來的位置。
弟弟阿兄吝嗇財主李阿十,號三郎,個個稱他李十三郎。他叫畫師畫像,講定三兩銀子。取像時,他說容貌是像,隻是沒有落款。
畫師立即題道:
相貌堂堂,掛在中堂。
若問誰人,李十三郎。
三郎拿了像,說明日付錢。過了幾天,三郎把像拿回來,說:“朋友說這像不像我,像我弟。阿弟要了它吧,題款又不相配。”畫師當場添上幾個字,把題款改成:
相貌堂堂無比,掛在中堂屋底。
若問誰人容貌?李十三郎弟弟。
三郎接過像,又推說這像是阿弟的,回去叫阿弟把銀子送來。一個月過去了,還不見三郎阿弟的影兒到來,畫師便上門去討。三郎搖著頭說:“朋友的眼力真差,這像明明像我,一點也不像阿弟呀!”畫師答道:“錢該你付啦!”三郎故作為難:
“容貌是我的,可題款卻是阿弟的,又不相配呀!”畫師忍住火氣,說:“如果我改得過來,錢半文也不能少;改不過來,這像白送給你!”三郎心想這回將他難死,一口答應。誰知畫師又加幾個字,把題款改作:
相貌堂堂無比春風,掛在中堂屋底當中,若問誰人容貌恁像?李十三郎弟弟阿兄。
三郎再無法賴帳,隻得拿出三兩銀子。
鬧龍巷明朝有個沈閣老,做過三朝皇帝的老師,最後一個學生是崇禎朱由檢。一次,他告假省親,小崇禎讀書厭了,便跟他回歸德。一天,崇禎見沈閣老身體不適,偷偷地溜出相府。仆人知他是太子,不敢過分阻攔,隻好跟著上街。崇禎來到一條小巷裏,見一群小孩在彈玻璃珠,也走進去跟他們玩。孩子們見他的瓜皮帽鑲著寶玉明珠,羅紗長袍繡著金龍銀龍,覺得很稀奇,便一齊上前,你搶帽子,我脫袍掛,爭著穿戴起來。崇禎嚇得哇哇大哭,孩子們慌忙把帽子和衣裳脫下來扔給他,一溜煙跑了。
仆人們找著崇禎,趕緊把他背回來。他見了沈閣老,又大哭起來,說:“街上有幾個人打我,丞相快去治治他們!”沈閣老聽了一震,心想崇禎將來做了皇帝,如果記著這件事,一句話就不少人頭落地,便故意說:“那條小巷叫‘鬧龍巷’,隻有那裏的孩子敢跟真龍天子鬧著玩,這是前朝傳下的規矩呀!”崇禎一聽,心裏很舒服,立即破涕為笑。沈閣老怕崇禎以後報複本地百姓,便下令將那小巷改名“鬧龍巷”。
智破黑山城大黑山東側有個土城子,三麵是懸崖絕壁,隻有一道岩縫勉強容得一個人爬上去。土匪大黑頭在這裏占山為王,殺人擄掠,官兵征剿多次也無法攻上。
一天,花木蘭掃北來到這裏,百姓請求她鏟平黑山城。大黑頭根本不將花木蘭放在眼內,待她快要接近土城子的時候,立即下令將滾木擂石推下去。花木蘭的人馬,當場倒下一片。
跟著,大黑頭又叫嘍羅點著灰瓶子炮,濃煙熏得人兩眼睜不開,加上山路奇險,花木蘭又有不少將士摔下深澗。她見勢不妙,急令收兵。
當夜,花木蘭無法入睡,便出營溜達。遇一個老人趕著一隻羊走過。她見羊角上掛著個燈籠,便問老人為什麼。老人說:“燈籠掛在羊角上,遠看像兩個人在走路,野獸輕易不敢來呀!”花木蘭頓醒悟,心生一計,決定以羊代兵。
第二夜三更,四鄰八鄉的百姓趕著羊群來到山下,花木蘭下令將羊角上的燈籠點亮,趕上山去。羊嘴全用繩綁著,一隻隻毫無聲息地爬上了人不容易上的山岸。這時,山下突然殺聲四起,驚天動地。大黑頭從夢中驚醒。見無數人馬擎著燈籠殺上山來,慌忙打開山門投降。
山東強盜山西賊山東師爺和山西師爺商量好,要戲弄戲弄紹興師爺。這天,山東師爺買來紹興加飯酒,叫山西師爺作陪,請紹興師爺吃飯。席間,山東師父乘著酒興對紹興師爺說:“紹興老酒好吃,紹興強盜蠻多。”山西師爺跟著答腔:“紹興老酒好吃,紹興賊骨頭蠻多。”說罷,兩人哈哈大笑。紹興師爺不動聲色,照樣開懷暢飲,談笑風生。
酒足飯飽,紹興師爺便起身告辭。山東師爺和山西師爺送出門口。臨行時,紹興師爺對他們說:“兩位有所不知,敝邑紹興,城裏有一座山,山的東邊出強盜,山的西邊出賊骨頭。
‘山東強盜山西賊’,是風水不好的緣故呀!”山東師爺和山西師爺聽了,非常尷尬,哭笑不得。紹興師爺瞥了他們一眼,拂袖而去。
狀元改名一天,皇帝宣新科狀元進宮賜宴。新科狀元姓任名王,一到來就跪下稟道:“新科狀元任王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很不高興,心想自己是一國之主,人中之王,這新科狀元竟也稱“人王”,那還了得?便對任狀元說:“寡人賜你一‘點’,愛卿將它加在‘王’字上吧!”過了不久,任狀元進宮,向皇帝呈上奏折說:“微臣任主,有事稟奏陛下!”皇帝勃然大怒,斥道:“寡人叫你改名,你膽敢欺君抗旨,該當何罪?!”任狀元連忙申辯:“啟稟陛下,微臣已將名字改了。”皇帝哼了一聲,說:“寡人讓你改名‘任玉’,你偏稱‘任主’,你想造反,要當‘人主’不成?”任狀元答道:“微臣萬萬不敢!隻是這一‘點’是陛下禦賜,微臣隻能頂在頭上,豈敢夾在腰間呢?”皇上啞口無言,隻好怨自己錯賜這一“點”。
諸君何不學偶然清代,鬥門縣南山鄉有個秀才,叫陳尚伯,在乾霧鄉教館。一年,他到廣州參加省試,由於帶錢不多,一考完就立即趕回乾霧。陳尚伯自幼家貧,很多人瞧他不起。這些人見他匆匆歸來,以為他自知沒法考中,不敢留在廣州等候放榜,便故意問他:“先生這麼快就回來,定然中式啦,請問中了第幾名?”誰知過了幾天,報子紛紛到來報喜,都說他名列第一,點為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