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大年初二,舉人、秀才們聚集和風書院,舉行每年一度的春宴。陳尚伯因為是新科解元,被推上首席。大家見陳尚伯年少英俊,才華橫溢,都讚不絕口。不想有幾個酸秀才,私下在議論,說文曲星瞎了眼,他才偶然得中。陳尚伯不動聲色,隻當沒聽見。

酒過三巡,便開始賦詩助興,陳尚伯坐在首席,按例頭一個賦詩。隻見他手拈羊毫,一揮而就,然後高聲吟道:

偶然不是這偶然,偶然直上九重天。

世間多少偶然事,諸君何不學偶然?

酸秀才們聽了,一個個漲紅了臉。

五大天地從前有個貪官,嗜酒成性,愛財如命,貪贓枉法,胡作非為,百姓恨他入骨。好容易熬了三年,眼看著貪官卸任離開,大家便在一起商量,想辦法出出這口怨氣。

正當貪官在忙著收拾刮來的金銀財寶的時候,一個窮秀才領著百姓們敲鑼打鼓來到縣衙,說給老爺送個德政匾,賀他任滿遷升。貪官喜逐顏開,立即整衣出來接見。

貪官見德政匾上刻著“五大天地”四個字,莫名其妙,便問是什麼意思。

窮秀才代表大家解釋說:“老爺一來,就要金天銀地;老爺在家,天天花天酒地;老爺判案,全是昏天黑地;百姓含冤,個個怨天恨地;老爺卸任,大家謝天謝地!”孝子失笑在靈前清末,浙江玉環有個縣官死了老父,他乘機標榜自己是個大“孝子”,凡有客人來吊祭,他都要親自陪祭一番,而且顯得極其哀傷。

有個叫沈明東的人,很厭惡別人弄虛作假。他見縣官這個樣子,決定出出他的洋相。這天,他戴著一頂小碗帽來到老太爺的靈堂,縣官見了,急忙穿上孝服走來陪祭。沈明東那頂小碗帽,隻套著個頭頂,頭一叩便丟在地上。他並不用手去拾,而是伸長脖子,拿頭去套帽子。誰知頭頂一頂,帽子便滾一滾,可他還是不把手伸出來,繼續用頭去頂。縣官見他一頂一滾,一滾一頂,怎麼也無法把帽子套到頭上,忍不住失聲大笑。

沈明東霍地站起來,氣憤地說:“估道縣官老爺知書明禮,誰知連做孝子的規矩也不懂,孝子在靈前能笑得的嗎?!”縣官被他說得麵紅麵青,十分尷尬。

巧勸美人阿醜生得很醜陋,卻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妻子。一天,來了幾個搞惡作劇的小混蛋,故意在他門前堆上一堆牛糞,然後插上一朵美麗的鮮花。阿醜妻見了,又羞又傷心,覺得無臉見人,便打了個包袱,流著眼淚回娘家去了。

過了半個月,阿醜還不見妻子回來,自知人醜留不住嬌妻,日夜在唉聲歎氣。隔壁的教書先生很同情阿醜,想法幫助他們夫妻重圓。

第二天,教書先生來到阿醜妻的娘家,在門前走來走去,像在尋找什麼。阿醜妻見了,奇怪地問他丟了什麼東西,他說是鈕扣。

“鈕扣失掉算了,買一顆縫上吧!”阿醜妻說。

“大嫂,”先生答道,“找回失落的鈕扣縫上,才是原配呀,如果買過一顆,就不是原配啦!”阿醜妻聽出弦外之音,頓時臉紅耳熱,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第二天一早,她便挽著包袱,羞答答地回家來。

七竅通了六竅有個蠢財主,見兒子比自己更蠢,便不惜重金聘來一位很有名氣的先生來教他。過了三年,這位少爺才學會寫幾個字,勉強胡謅兩句文章,可全都是狗屁不通的東西。先生拿他沒法,就在他的作業上批下“七竅通了六竅”幾個字,卷起行李頭也不回地走了。

財主莫名其妙,去問一個窮秀才。秀才怕得罪財主,便說:

“‘七竅通了六竅’,意思是說文才離中狀元差不遠了。少爺學問如此高深,先生不嚇跑才怪呢!”財主大喜,逢人都誇獎自己兒子聰明。

一天,有幾個人來拜訪財主,財主立即將兒子的文章拿出來,向他們炫耀。這些人一心想巴結財主,誰不爭著豎起大拇指讚賞一番?財主正樂不可支,突然來了個化緣和尚。和尚以為是什麼佳作妙文,拿過來一看,不禁拍案叫絕起來。財主忙問怎麼個絕法。和尚笑道:“我說的是先生的批語太絕,‘七竅通了六竅’就是‘一竅不通’。這樣的狗屁文章,你們也讚不絕口,看來你們也是‘七竅通了六竅’哩!”摔香爐清初,山東老頭馮炳雲開了間當鋪,並收珠寶古玩。一天,有個人拿來一個金閃閃的香爐,說是純金做的,馮炳雲便給他1000兩銀子。事後,馮炳雲發覺香爐是鐵製鍍銅的,不禁大叫上當。

滿族人吾多查決心幫助他,叫他以關照生意為名,宴請官紳富商等人。席上,吾多查向馮炳雲要了那個香爐,當眾揭露此事,並將香爐摔個粉碎。馮炳雲見了,暗暗叫苦。

第二天一早,那人要贖回香爐。按規定:未到期限,賣方翻帳不賣,要出錢幾倍,買主拿不出原物,賣方可索回他出價的錢。那人見馮炳雲犯難,非常得意地催他拿出香爐。這時,吾多查來了,問那人出多少錢贖回。那人開口就說:“5000兩!”吾多查叫他立據,之後,他把原來的香爐拿出來。那人一看傻了眼,隻好認晦氣,交5000兩銀子給馮炳雲。

原來吾多查摔的是另外一個香爐。消息傳開,那人以為真的毀了原物,想來大撈一把,結果倒賠了4000兩銀子。

叫花子的妙聯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時,聽隨行宮員稟告:南京十裏秦淮的繁華依托於內秦淮河的東、西兩個水關。

乾隆就微服出巡,逛至東關頭。隻見雄偉的水城門,有上、中、下三層建築,每層11個拱券。下層拱券在清澈的水底下明顯可辨,中、上兩層的券洞麵朝西對著內秦淮河。在駐足觀賞中,忽見中層城門靠邊上的一個洞口兩側貼了副對聯:逍遙自在神仙府;天下貧窮第一家。

乾隆看後好生奇怪:這上、下聯的意思,不是自相矛盾的嗎?於是走到券洞口朝洞裏張望,才知道這東水關城門洞裏住著一大幫沿街乞討的“叫花子”。

乾隆進得券洞,問“叫花子”們此聯表達何意。花子頭目笑嘻嘻地解釋道:“住在城門洞裏,不透風,不漏雨,冬暖夏涼,迎麵就看到秦淮河的秀姿美景,這裏不是逍遙自在樂如神仙府嗎!”“下聯呢?”乾隆又問。

花子頭兒搖首一笑:“先生你看,我一身隻有虱子沒有錢,風掃地,月當燈,普天下數我們窮,還不是天下貧窮第一家嗎?”乾隆皇帝聽了連連點頭。

老方丈巧答乾隆乾隆皇帝遊江南,到處賦詩題字,他誇下海口,要滅絕天下奇才。這天,乾隆到海鹽登鷹窠頂。聽說山上雲岫寺裏的老方丈學識淵博,便打定主意。出題刁難他,倘有漏洞,就拿他開刀。老方丈迎接乾隆上山,路上乾隆突然問他:“聞說你能詩善對,這上山又如何說法?”老方丈說:“萬歲上山步步高!”峰回路轉,過一會便下坡,乾隆又問:“那下山呢?”老方丈又隨口作答:“後麵更比前麵高!”乾隆找不到岔子,眼珠一轉換個話題:“朕正月十五生了個兒子。”老方丈吟道:

元宵佳節降金龍——乾隆瞪他一眼:“是個女的!”老方丈跟著吟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乾隆假裝歎息:“想不到三天不夠就死啦!”老方丈不慌不忙地吟道:

誰料人間留不住——乾隆見難他不倒,發起狠來:“死了一看,又是個男的!”誰知老方丈當即吟道:

翻身跳入水晶宮!

乾隆聽了,哪敢再跟他鬥詩鬥聯呢?

何官不貪何縣官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百姓有苦沒處訴,常常背地裏罵他。他暴跳如雷,下令嚴辦說他壞話的人。這天,衙役抓來一個農夫。

何縣官立即升堂,拍響驚堂木吼道:“大膽刁民,竟敢造謠惑眾,詆毀本官?”農夫說:“小人不敢誹謗老爺,隻是說:

天下烏鴉一般黑,地上貪官一樣毒,該斬盡殺絕!”何縣官又氣又恨,咬牙切齒地說:“好啊,看到底誰死誰活!左右,給我狠狠地打!”衙役正要動手,農夫又說:“慢,還有下文哩,老爺聽稟:小民對貪官疾惡如仇,但對老爺卻備加讚頌,說老爺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哩!”何縣官怒氣登時消了一半,忙問:

“此話當真?”農夫答道:“不假,不假!天下人都說你官清如水,我怎能說你的不是呀!”何縣官樂滋滋地問:“天下人都是這麼說?你怎麼知道呀?”農夫說:“‘何水無魚,何官不貪’——這句話到處流傳,想老爺也聽到啦!老爺姓何,這話不是說老爺不貪嗎?!”何縣官一聽滋味不對,明知農夫譏諷自己,但又抓不到把柄,隻好順階下台,說:“既然你知道本官清廉,以後說話得小心,你回去吧!”活捉“竇總兵”三個窮孩子結拜兄弟。老大發誓說:“今後我若有出頭之日,決不忘記兩位兄弟!”後來他讀書當了官,竟悄悄地走馬上任。一年之後,老二前往探望老大,誰知老大嫌他寒酸,反目不認,喝令將他轟走。老二回來對老三一說,老三決心去治治這個無義之徒。

這天,老大在縣衙大擺壽筵,突然聽說有位曾一起立過戰功的朋友前來拜訪,很是奇怪,忙說“有請”。不想進來的卻是老三,他眉頭頓時打了結。老三昂昂然地入座,說:“大哥,戰後一別,十分想念。今日祝壽來遲,望乞恕罪。想當年出征草原,大哥好不英勇,一杆鉤鐮槍,斬盡多少草頭王!記得有一回槍頭斷了,掉進湯豆城,擊潰湯元帥,兄弟三人一齊活捉竇總兵,哈,想起來……”老大怕他抖出自己的老底,忙不迭地向他敬酒,堵他的嘴。

眼看快要散席,老三站起來高聲地說:“剛才我說的草原征戰,諸位大人知道那位大將是誰麼?”跟著他把弟兄三人耕地的事說了出來。原來有一次,老大的鋤頭甩了出去,砸灑了一盆湯,三個人連忙揀掉落在地上的綠豆吃。

賓客們聽了捧腹大笑,老大氣得昏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