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菊花釀酒,陶淵明之前就有了。相傳漢武帝時,宮廷中即有重陽節飲菊花酒的儀式。據劉歆《西京雜記》卷三記載:菊花初開,與莖葉一同采下,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始熟,稱作菊花酒。飲菊花酒風俗一直流傳下來,唐玄宗時的社會名流“飲中八仙”,其中一位擔任過左相的李適之,《唐書》其傳記寫道:“凡天子饗會遊豫,惟宰相學士得從,秋登慈恩寺,獻菊花酒稱壽。”宋人史鑄在他的菊譜中說,“漢俗九日獻菊酒,以祓除不祥。”南宋吳仁傑的《離騷草木疏》講述那時菊花酒釀造方法:說八月采收菊花,曝幹,浸酒中,隔一段時間,便可飲用;並說當時諸洲縣所產菊花酒,差不多都是這樣釀造的。清代《食物本草會篡》亦記載了釀造配方,說:“菊花酒,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麵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菊花酒釀製現今仍有。菊花酒清涼甘美,是強身益壽佳品。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陶淵明詩雲“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病,菊解製頹齡”,便是稱讚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傳說中重陽節飲菊花酒還能辟邪祛災。
菊花入茶,雖不比菊花酒那樣古老,但也堪稱源源流長。唐代學者陸羽著有《茶經》,他是一位品茗行家,僧人皎然有詩《九日與陸羽飲茶》,寫道:“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看來菊花酒已很普及,被稱作俗人的口味,而飲菊花茶則是高人雅士的興致。宋朝史鑄《白菊集譜》介紹:“菊花古人惟以泛酒,後世又以入茶,其事皆得於名公之詩。”他說的“名公”,應當是指陸羽,或者還有李白,他們都寫過精彩的飲茶詩。至宋代,菊花茶風行於世,孫誌舉《訪王簿同泛菊茶》詩曰:“妍暖春風蕩物華,初歸午夢頗思茶。難得北苑浮香雪,且就東籬擷嫩芽。”洪遵《和弟邁同台》詩中有言:“戶小難禁竹葉酒,睡多須借菊苗茶”;陸遊《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詩中句:“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這都是兩宋時代以菊代茶或與茶同烹的明證。如今,菊花仍是茶用主要香料之一,產於浙江的杭菊,河南的鄧菊,河北的祁菊,以及安徽歙縣的貢菊、滁縣的滁菊、毫縣的毫菊,都是有名的甘菊。尤其是杭菊,泡茶微甘而香,生津潤喉,堪稱佳茗。
“研暖春風蕩物華,初回午夢頗思茶。難尋北苑浮香雪,且就東籬擷嫩芽。”菊花茶香氣濃鬱,提神醒腦,而且有疏風清熱、養肝明目、降壓通脈的作用;早起時,用化妝棉蘸菊花茶汁輕敷眼周,更可消除黑眼圈。菊花也適宜與多種花、茶一起泡水飲用,功效更為顯著,如以下幾種菊花茶飲。菊花山楂茶:取菊花10克,加山楂、金銀花各10克,代茶飲用,能消脂降壓、減肥輕身,適用於肥胖症、高血脂症和高血壓患者。三花茶:菊花,金銀花,茉莉花均少許,泡水作茶飲,可清熱解毒,適用於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
除了入酒入茶,菊花自身也是別具特色的清涼飲料。古人曾說:“用甘菊曬幹,密封收藏,間取一撮,如烹茶之法,謂之菊湯,用作消渴者。”如今,民間多有泡水飲用的,特別是到了炎熱夏季,如菊花蜜飲: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後保溫30分鍾,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之後飲用,具有養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腦、潤腸等作用。而固體菊花晶飲料,早已為我國廣大消費者熟悉。
鮮菊花加工飲品
整理:采收的鮮菊花不宜久置,要立即整理,剔除其中的碎石片、草渣等雜物,然後用清水衝洗幹淨,放在通風處晾幹。注意采用的鮮菊花切勿堆積在一起,以防內部發熱而出現腐爛。如一時加工不完,可薄薄地攤放在幹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但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影響加工質量。
上籠:鮮菊花晾幹後即可上籠。通常籠用竹片紡織而成,直徑30至40厘米,深7厘米左右。菊花入籠應鬆緊適度,以便均勻受熱,不宜裝得過多,以防夾生,一般每畝3籠以裝鮮菊花1000克左右為宜。
蒸器:蒸製鮮菊花的鍋灶直徑一般80厘米,鍋內盛水3000克左右,鍋水煮沸後,將裝有菊花的籠放在蒸鍋上,每鍋放菊籠3個,蓋上鍋蓋。蒸4-5分鍾停火,趁熱開鍋取出菊籠。蒸製時火要大而穩定,切忌忽大忽小;蒸一次要換一次水,保持鍋中水質清潔。鍋中加水不宜過多,以免沸水燙傷菊花;但也不宜加水太少,以免蒸汽不足,造成生花。
幹製:蒸過的菊花形似一塊扁圓的花餅,從菊籠內取出立即攤放在竹簾上,曝曬6-7天(每1-2日翻一次,以往受熱均勻),曬至花餅幹燥為止。如遇連陰雨天氣,也可人工進行烘幹。
菊花的養生功效
菊花具有釀酒、泡茶、製食、入藥等藥食同源的功能,有如下養生功效: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目、解酒。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表明,被用作中國傳統中藥的菊花有助於消除癌細胞。
菊花羹:將菊花與銀耳、蓮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許冰糖,可去煩熱、利五髒、治頭暈目眩等症。
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製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活血行氣、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如果再加入地黃、當歸、枸杞子同泡,對頭暈目眩、疲勞多夢有較好的療效。
菊花粥:將菊花與粳米同煮製粥,能清心、除煩、悅目。
菊花糕:將菊花拌在米漿裏,蒸製成糕,或用綠豆粉與菊花製糕,具有清涼降火的食療效果。
菊花肴:將菊花與豬肉、蛇肉炒食或與魚肉、雞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葷中有素,補而不膩,清心爽口,可用於頭暈目眩、風熱上擾之症的食療。
菊花膏:將鮮菊花加水煎熬,濾取藥汁並濃縮,兌入煉好的蜂蜜,製成膏劑,具有疏風、清熱、明目之效用。
菊花香氣:有疏風、平肝之功,嗅之對感冒、頭痛有輔助治療作用。
菊花枕:將菊花瓣陰幹,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菊花護膝:將菊花、陳艾葉共搗碎成粗末,裝入紗布袋中,做成護膝,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治療鶴膝風等關節炎。
菊花洗浴:菊花連莖、葉四兩,衝開水適量洗浴,能使肌膚潤澤,不生痤疿。浴麵有美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