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的桂花造景
近現代桂花樹作為觀賞,食用等多種用途的經濟樹種,在城市,鄉村廣為種植。公園,風景區,住宅區,機關,學校,鄉村,道路,皆可見其綽約身姿,或孤植,或片植,或為綠化帶,或為行道樹,種植數量之多,地域之廣,麵積之大,勝於曆代。目前,全國形成了浙江杭州和紹興,江蘇蘇州和南京,安徽六安,湖北鹹寧,廣西桂林,四川新都,上海等桂花產區。近現代桂花造景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傳統的配置造景,主要吸收了我國明清時期園林造園之精華,種植桂花於窗前,院中,角隅,路旁,溪畔,池邊,岩際,樹下,坡上,構成傳統的園林桂花景觀。浙江杭州西湖風景區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景區多用花做西湖秋景的主幹樹種,突出秋夜賞月的意境和聞香效果;安徽合肥市環城公園馬路兩側的綠化帶和護城河兩岸均遍植桂花,逍遙津公園,包河公園等也廣植桂花。
二是用桂花作專題布置,在色澤,品種,樹形,大小上加以選拔相配,取得良好的觀賞效果。較為著名的有上海市的桂林公園,收集栽培有國內名貴桂花品種20多個,2000多棵,是國內著名的賞桂之處.江蘇南京中山陵風景區建有靈穀桂園,園中共有桂花樹1000多株,建有金桂品種群,銀桂品種群,丹桂品種群,四季桂品種群,木犀屬5大品種園區,共23個桂花品種和5個木犀屬種。廣西桂林的七星公園是中外馳名的桂花公園,園中植有大桂花樹6000餘株。此外,安徽合肥植物園,浙江杭州植物園和玉泉公園,福建廈門植物園,湖北武漢植物園等,都建有桂花專題園區。
詩畫裏的桂花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在讚美梅花敖霜雪,牡丹呈嬌豔之際,也對桂花落下了不少筆墨。如李白的《詠桂》:“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點出了桂花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稟性。而白居易的《廬山桂》:“生為石上桂,葉如翦碧鮮”,寫出了桂花不畏艱險、頑強生存的精神。朱淑真的《詠桂》:“清香味吐黃金粟,嫩蕊猶艙碧玉枝。”則形象地比喻了桂花吐蕊時的景象。辛棄疾的《憶吳江賞木樨》“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更是描畫出了桂花飄香世界的風采。另外流傳較廣的還有朱熹的《東渚》,李清照的《詠桂》等等。
《詠桂》
暗淡輕黃體姓柔,情疏跡遠隻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前期的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但後期經曆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多反映了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鬱淒愴。這首《詠桂》應該是她前期的作品,整首詞用其獨特的樸實的白描手法把桂花的形、色、香、品集中在上半闕,下半闕則用梅花和菊花作陪忖,點出了桂花的獨特品位。梅花雖能“雪裏開花卻是遲”(蘇軾《紅梅》),但不及四季桂既能雪中吐蕊,又能春色滿園;菊花雖然“無豔無妖別有香”(齊已《菊花》)但也隻有短短半秋,且遠不及丹桂飄香十裏遠。最叫人歎絕的是她竟在詞的結尾兩句大膽詰問屈原,當年寫《離騷經》裏為何沒有把桂花收列進去(《離騷經》是屈原引用香花香草最多的詩賦),可見這位女詞人是多麼地偏愛桂花啊!
其它桂花佳作欣賞:
《詠桂》李白
世人種桃李,多在金張門。
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
一朝雲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明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東城桂》白居易
子墜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閭城。
當時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亭地白樹棲鴉,冷霜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棵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臨軒桂》梅堯臣
山盈無惡木,但有綠桂叢。
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
不見離騷人,憔悴吟秋風。
《謝人寄雙桂樹下》歐陽修
有客尚芳叢,移根自幽穀。
為懷山中趣,愛此岩下絕。
曉露秋暉浮,清應藥欄曲。
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岩桂》朱熹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女。
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岩桂》曾幾
粟玉黏枝細,青雲剪葉齊。
團團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樹風蕭瑟,園花氣慘淒。
濃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棲。
《岩桂》楊萬裏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裏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終年枝葉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鬱,以其獨有的花香受到人們的青睞,深受曆代聞人墨客的喜愛,古人評桂花為“濃、清、久、遠”俱全,清可滌塵,濃能透遠,推之為上品,因而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詠桂佳作。特別是他們對事物的細微觀察和獨到見解,給人一種詩畫相映、美麗高潔的享受。比如李賀的“聯翩桂花墜秋月”,虞儔的“桂子飄香月中聞”,李嶠的“枝生無限月香”,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尋桂子”,李商隱的“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楊萬裏的“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裏來”等等,詩人把月和桂的形態、神態、儀態和情緒刻畫得活靈活現,默頌著這樣的詩句,好像身臨其境,忘卻外麵嘈雜的世界。在眾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氣為人們喜愛。因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濃,而桂花香氣則清、濃兼具,濃鬱超凡,香氣中還帶有一絲甜意,令人久聞不厭。曆代詠桂詩中,以宋代洪適的詩對桂花的評價最高:“誰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隻道幽香聞數裏,絕知芳譽豆千鄉。”
§§§第二節 桂花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