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藍濤的設色茶花《寒香幽鳥圖》,融兩家畫法於一幅,也頗具創新。崔的工筆設色茶花《百雀圖》,則帶有宮廷西法的傾向。
其次,以詩書印入畫的表現形式日臻完善。清代茶花畫中鄒一桂尤擅長用詩書印入畫。其代表作《白梅山茶圖》表現出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藝術效果,頗具民族文化特色。清初名重一時的畫家兼鑒賞家王武(1632~1690年),長於勾花點葉的寫意畫,其《茶花竹石圖》上的題跋,可謂茶花畫史上最長的一篇題跋。西泠八家之一的趙之琛本身是一位篆刻家兼畫家,工書善畫,其茶花代表作《梅花山茶圖》是一幅熔鑄金石氣息的佳作。詩書畫印密切配合,增強了繪畫的表現力,使文人畫的形式達到一個新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晚清畫家任淇的《送子得魁圖》。該圖是一件臨摹之作(臨明代陳洪綬)。圖中仕女手中所持傘蓋上方飾有紅、粉二色山茶花。該圖雖為摹本,但是以傘蓋的方式表現茶花尚屬罕見,被視為茶花畫中較為獨特的一幅作品。
近代茶花畫名家疊出,作品富有個性和時代精神
近代茶花畫有一代大師吳昌碩(1844~1927年)、齊白石(1863~1957年)、黃賓虹(1864~1955年)、潘天壽(1898~1971年)、張大千(1899~1983年)等的珍品,囊括了近現代“四大家”、“北齊南張”,可謂明珠璀璨。
吳昌碩是近代花鳥畫主流的經典代表人物,開創了雄渾蒼勁、色酣墨飽的畫風,使後海派藝術大放光彩,並直接影響其後花鳥畫的發展。其茶花作品重整體,尚氣勢,富有金石氣,融詩書畫印於一體。吳昌碩有《茶花山石圖》、《茶花》、《茶花圖》等七幅茶花作品傳世,足見其對茶花的傾情。齊白石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藝術家,生前曾獲國際和平獎、人民藝術家等殊榮,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齊白石學吳昌碩的粗放,自創紅花墨葉一派,筆墨縱橫,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觀其畫,無不被其創造自然的才力所折服。齊白石的茶花代表作有《山茶》、《山茶花圖》,後者為白石老人85歲時作。黃賓虹是開一代風氣的中國畫大師,為中國山水畫開辟了一條走向現代的道路。他的花鳥畫造詣極高。他把山水的\"漬墨\"法運用於花鳥,發展成“漬色”法,對花鳥畫作出了貢獻。黃賓虹的茶花作品《山茶》,以他深厚的修養和精到的筆墨,使筆底茶花顯出一種內斂之氣,格調奇高,傳達出賓虹筆墨之精神。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擅畫寫意花鳥與山水,並長於指墨畫。他的畫以大筆墨線為主,雄健剛直,凝練老辣,其作品呈現雄潤奇崛、樸質高華的獨特風格,表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風貌,具有扛鼎筆力。潘天壽的茶花作品有《山茶圖》、《百花齊放圖》、《先春梅花圖》等。被譽為海外華人中三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著名畫家張大千,20世紀30年代即與齊白石齊名,並稱“北齊南張”。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工寫俱能,是一位全才畫家。張大千的《持花仕女圖》是一幅工筆人物畫,圖中一古代仕女持重瓣紅山茶一展風姿,具有張大千工筆畫清妍端秀之特色,亦是茶花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人物畫之一。陳師曾(1876~1923年)曾留學日本,深究文人畫理貴於革新,善詩書,尤長繪畫、篆刻。魯迅稱讚其“才華蓬勃,筆簡意饒”。作品為寫意《山茶》並題畫詩一首。油畫大師劉海粟(1896~1994年)的國畫《山茶錦雞》,筆意凝重練達,頗具傳統功力。李苦禪(1899~1983年)的《茶花圖》為紅色山茶,花朵稚拙處見生機,墨色厚重處見態勢。吳之(1900~1977年)是一位寫意花鳥畫家。他的茶花作品《冬暖》,具有重氣韻、渾厚古樸的特色。王個(1896~1988年)的茶花畫有《香蕉鮮花》、《臘梅與山茶圖》。
近代工筆茶花以陳之佛(1895~1963年)最有成就。陳之佛作有《早春》、《梅雀山茶》、《露冷風靜》等六幅工筆茶花。他曾留學日本。其茶花畫最大特點是茶花枝幹借鑒日本畫法,以用色為重,清潤高雅超絕一世。畫工筆茶花的還有王師子,作品有《春意圖》。
§§§第二節 山茶名地
山茶花原產於喜瑪拉雅山一帶,中國,浙江、江西、四川及山東;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尤以雲南為盛。後來山茶花傳遍歐美,成為世界知名的花卉之一。
目前中國山茶花品種已有306個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蘇等地已開始批量生產。目前,已成為花卉市場冬季主要的盆栽觀賞花木。
四川山茶
中國山茶花以雲南山茶出名,但四川山茶要比雲南山茶的出現還要早一些,至今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
四川氣候四季分明。夏有酷暑,冬有嚴寒。更能顯示四川茶花之獨特魅力,體現茶花具有牡丹之絢麗、梅花之傲骨、鬆柏之情操。
四川野生山茶古樹資源之豐,令人驚喜。峨眉山脈、邛崍山脈和龍門山脈生長著數以萬計百年以上的山茶古樹。僅峨眉山腳、洪雅一帶就有逾百年的野生山茶古樹九千餘株,邛崍山脈也有萬株百年以上的山茶原始種。成都采集了野生山茶標本實地考察了上萬株百年以上的野生山茶,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古藺都大量分布著野生山茶,最早開的白色茶花都在海拔一千五百米的深山中,大紅色花多在海拔七百至八百米的淺山中。山茶花也多從岩石縫中長出,粗壯而蒼勁。
四川野生山茶樹不下有百萬株,百年以上的老齡大樹也有數十萬株之多,人工種植的老齡大樹也不少(據史料記載,在南北朝中原地區的庭院中已經開始栽培種植茶花了)四川人工栽培山茶古樹的重慶市有兩株曆史500多年的‘花王寶’古山茶,其中一株由於缺乏管理,於1981年死亡。一株名為“翻天印”(又名“大紅繡珠”)也有四百多年曆史;一株名為“七心紅”的山茶古樹也有160年以上。四川什邡邊界居民發現兩株530年的古山茶。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的山茶樹是四川彭州市的兩株“元寶”堪稱山茶之聖品,距今已有千年左右的曆史。四川具有如此豐富的山茶資源,確實是中國一筆巨大的茶花遺產。川茶文化曆史悠久,更需要去探索、發現。
四川茶文化正在蓬勃發展,將來前景又是那樣光輝燦爛。四川茶花基地以弘揚川茶文化為己任,願於各地同行,為茶花行業的興旺做出貢獻。
全國著名的茶花園
浙江金華中國茶花文化園;
浙江金華國際茶花物種園;
浙江富陽亞林所茶花種質園;
重慶南山公園茶花園;
重慶萬縣西山公園古茶花園;
四川成都南郊公園茶花園;
江西廬山植物園茶花園;
廣西防城金花保護基地;
廣西南寧金花茶公園;
廣西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金花茶園;
廣西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茶花園;
江蘇南京古林公園茶花塢;
江蘇南京中山植物園茶花園;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園;
雲南昆明金殿植物園茶花園;
雲南園通公園茶花園;
上海植物園茶花杜鵑園;
浙江杭州植物園茶花品種園;
浙江杭州植物園木蘭山茶園。
§§§第三節 山茶生活
山茶花鼻煙壺
鼻煙壺小巧玲瓏,以藝術完美和工藝精巧著稱,既便於收藏,又便於把玩。與明清瓷器相比,寸餘大小的鼻煙壺就像藝術品收藏中的“灰姑娘”。紐約佳士得(CHRISTIE’S)2005年曾推出“小有洞天——鼻煙壺珍藏”,其中一件清乾隆禦製琺琅彩人物圖鼻煙壺以550萬元成交,創當時鼻煙壺拍賣的紀錄,今年3月22日,紐約佳士得在其“中國陶瓷及工藝品”拍賣中,又將舉行“小有洞天——鼻煙壺珍藏”專拍,包括88件工藝精湛的鼻煙壺,均由知名藏家李公偉(JamesLi)及其夫人搜集。
乾隆年間是鼻煙壺的鼎盛時期,特別是畫琺琅鼻煙壺,裝飾手法和題材內容豐富創新。從近年來的拍賣成交記錄來看,清乾隆製作的鼻煙壺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來自名家收藏的,更是身價不菲。此次拍賣引人關注的拍品多為清宮禦器作坊的乾隆禦製畫琺琅鼻煙壺,其中清乾隆禦製涅白地畫琺琅雪中二友圖鼻煙壺,估價18萬美元,通體涅白玻璃,琺琅彩繪山茶花和臘梅,紅色的茶花與淡黃色的臘梅交相輝映;其胎質細膩,製作華麗,畫工精細,充滿皇家氣韻。茶花和臘梅、白梅、水仙被齊稱“雪中四友”,表現了堅韌的生命力,集高潔剛強等高尚情操於一身,可謂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