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想學到新東西,想不斷進步,就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隻有懂得謙虛的意義,才會得到別人的教誨,才會處處受人喜愛。低頭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變,是一種處世的大智慧。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之路會更精彩,我們的能力也會有所長進。
很久以前,有一個失望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
釋圓笑笑問:“你走南闖北十幾年,真沒能找到一個自己的老師嗎?”年輕人深深歎了口氣說:“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啊,我見過他們的畫,有的畫技甚至不如我呢!”釋圓聽了,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丹青,但也頗愛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說著,便吩咐一個小和尚拿了筆墨硯和宣紙。釋圓說:“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愛品茗,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一個茶壺?”年輕人聽了,說:“這還不容易?”於是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輕人問釋圓:“這幅您滿意嗎?”
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你畫得確實不錯,隻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位置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壺往茶杯裏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釋圓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裏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裏呢?澗穀因為低下,而能海納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著名藝術家梅蘭芳在演出京劇《殺惜》時,演到精彩處,場內喝彩聲不絕。這時,從戲院裏傳來一位老人平靜的喊聲:“不好!不好!”
梅蘭芳循聲望去是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
於是,戲一下場,梅蘭芳就用專車把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賓。梅蘭芳恭恭敬敬地說:“說我孬者,吾師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人見梅蘭芳如此謙恭有理,便認真指出:“惜姣上樓與下樓之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頭便拜,稱謝不止。以後每再演出,必請老人觀看並指正。
梅蘭芳的謙虛大度,不僅使自己的藝術造詣更進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勝人一籌,受人敬重。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抬頭昂首闊步,不料進門時撞在門框上,前輩見此情形,笑笑說:“很疼麼?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大師們提到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我們記住:不論你的資力、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裏,你隻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