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這個詞時下非常盛行,但人們卻對其具體含義十分模糊。博弈又被稱為博弈論,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簡單說來,其實它就是“遊戲”的意思。更準確地說,“博弈”就是可以分出勝負的遊戲。博弈論如果直譯就是“遊戲理論”,它就是通過“遊戲規則”獲取利益的理論體係。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結論,博弈即是抽象的人生遊戲。
不要小看博弈這種遊戲,它的確是人生的潛規則。從小我們就是從遊戲裏學習怎樣生活、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適應並利用這世界上的種種規則,並在這個過程中確立自己的人格。因此,千萬不要低估生活中的博弈論,它確實能反映各種規則的製約與平衡。
由生活中的博弈論,我們可以想到我國的圍棋,它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作為一種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遊戲,直到現在,我們也未必真弄懂了它。說它簡單,首先是最簡化的棋盤——縱橫各19條線所編織成的一張網格;另外是最簡化的棋子(隻分黑白兩色);其次是最簡單的規則(輪流下子,兩氣活棋,空多者勝,再加上一些“劫爭”之類的補充規定),一個對圍棋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在幾分鍾內熟悉這些規則與要求,可是它的玄妙深奧卻又超過了任何一種棋類遊戲。如果你對圍棋下過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從中領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輸就是贏”、“流水不爭先”、“亂中求勝”、“過猶不及”等等。在這一點上,遊戲有些像我們從小閱讀的寓言故事,我們不正是從這些“小中見大”的故事中學會生活的道理嗎?
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製,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如果將博弈論與下圍棋聯係在一起,那麼博弈論就是研究棋手們“出棋”時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係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遊戲,或者可以說博弈如象棋、撲克等。
如果你會下國際象棋便會知道其中包括這樣幾種角色:國王、皇後、騎士、主教和小兵,這儼然是一個政教兼具的小王國。當然,比照人生,這個模型是太簡單了,但是一樣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而且,唯其簡單,這些原本被生活的複雜表象所掩蓋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見。擊敗了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曾說過:“滑鐵盧之役的勝負是在伊頓中學操場上決定的。”平時勤於練習技巧和戰術,在危急時才不致慌了手腳,這個原則適用於大多數的比賽或遊戲。在遊戲過程中,你即使是輸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在大富翁的遊戲中,你可以從一眨眼輸掉幾百萬元的經驗裏,學會如何精明地買賣房地產,事後又不必付出任何代價。
一個參加了海灣戰爭的美國飛行員回國後,有人問他對戰爭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電腦遊戲。事實上,現在很多電腦遊戲已經被應用於軍事訓練。“9·11”之後,微軟的一款飛行遊戲受到了關注,因為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駕駛飛機在紐約等大城市上空飛行的感覺,甚至可以從世貿大樓中間穿過。人們擔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這個遊戲獲得練習機會,或許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麵對複雜事物時,人們常落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被細節壓得喘不過氣來,找不到重點。而在遊戲中,可以反映出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並將幹擾因素減至最低,是一種很適當的決策入門方法。當然,遊戲各不相同,對遊戲者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長於思考性的遊戲,但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決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拳擊或相撲這樣按“重量級”來劃分比賽等級的遊戲中,聰明才智就不那麼重要了。
玩遊戲需要用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技巧,但博弈論的策略思維則是另外一種技巧。它要求從你的基本技巧出發,考慮的是怎樣將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所以說,博弈論其實是一種抽象的思維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