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保守主義:理論還是實踐?(2 / 2)

西方思想的曆史表明,“保守主義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是輕視抽象的理論,注重實際和經驗”。有趣的在於,我們中國20世紀的所有保守主義都恰恰相反,它們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對於中國現實的精細觀察和實際體驗,而是一種理論的完善和全麵,倒是被它們經常指責為“激進主義”的許多啟蒙思想家較多地道出了現代中國生存的諸多事實,也更加明確更加堅定地建構著現代人的“自由”與“尊嚴”。在傳達中國人的實際體驗與捍衛人的“自由”這一“基本平台”上,我們常常隻看到了那些所謂的“激進主義”的孤獨的身影,保守主義令人遺憾地“缺席”了!正如有學者所說:“在大多數沒有自由傳統的社會,傳統的保守主義就碰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傳統的保守主義不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改造一個土崩瓦解的專製社會?”人們甚至據此認為:“中國近現代的‘保守主義’其實是守舊思想,而根本不是保守主義。”

中國保守主義這種立足於理論而脫離於現實的特征大大降低了它們作為現代思想組成部分所應有的力量。當年學衡派對於五四新文化派的批評就常常給人空洞無力之感,同樣,20世紀90年代人們對於中國啟蒙文化的批評和對於21世紀中國文化主宰世界的預言也顯得那樣的虛無縹緲。

但有趣的還在於,在整個20世紀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追求中,能夠公開地理直氣壯地以“保守”自居,承認和捍衛“保守”的學人也並不多見,這倒與我們時時可見的那些“保守”的傾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麵對由趙毅衡、徐賁提出的“中國新保守主義”的定位,許多“思潮中人”都明確表示了拒絕,這是不是表明,世紀之交的中國學者其實還是缺乏對於作為“主義”的保守的信心,並且還沒有做好在一個共同的現代思想的平麵上發掘自己、闡發自己、與其他思想流派形成有力對話的準備。

§§第四章 考古:中國“反現代性”的曆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