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中國的微生物時代(2 / 2)

人們把生物菌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也是摸不著的,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我的老師陶康華幾年前一直對我說“萬物離不開微生物”,我一直以為老師說得有些嚴重,也是過於誇張。現在我漸漸地理解了。那麼,有益與有害又怎麼劃分呢?

有益菌、有害菌隻是概念上的動態劃分。比如,過去說老虎、狼是“害蟲”,是因為它們吃人,所以要消滅它們。現在這些動物還是會吃人,可是現在不僅不能消滅,而且要保護,它們又成了人類的朋友,這就是一個動態概念劃分。

又比如說魚類,魚活的時候很漂亮,一旦死了,就會腐敗、就會發臭,也就是說魚活著的時候、漂亮的時候那是因為有益菌多於有害菌,有益菌在控製著魚的生命。而魚死後腐敗了,就是有害菌多於有益菌,最後有害菌消滅有益菌,魚被分解和還原到自然。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說到的抗菌素,其實就是對有害菌進行製約。如果人有了癌症,要進行化療,化療就是殺死癌細胞,它同時也殺死了有益細胞……當然,生命中不能沒有有害菌,有害菌與有益菌之間是互相依賴,互相支撐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矛與盾的關係。話再說回來,目前我們水汙染、土壤板結、莊稼病蟲害、食品不安全、疾病增加……根源是生活的源頭出問題了,是我們沒有利用好微生物世界。

2007年5月,北京綠十字正式與北京新紀元三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綠十字的新農村試點全麵進行微生物試驗。我們在土壤、水源、植物、動物糞便等領域全麵進行推廣性示範。

示範地點選在中原,以襄陽地區的宜城市板橋店鎮王台村三組為中心,主要是對土壤中的農藥殘留、氮、磷、鉀含量進行測定,對生態環境、植物與地下水進行跟蹤檢測,對該區域進行三年的環境與生態的評估。

對白色農業,綠十字也是剛剛有所了解,所以開始了與王立平先生的合作,利用他研製的“三色源菌劑”來還土壤健康。王立平先生反複對我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有肥沃的土壤,可是沒有高科技與優良的種子;現在我們有了優良的種子和好的技術,卻沒有了曾經肥沃的土地。綠十字做的工作就是希望恢複原生態環境,還原原生態土壤,實現既發展又能持續的農業。

當前的矛盾是“發展”會縮短“持續”,也是必然的。縱觀幾千年的文明衰落,都是因為人違背了自然規律而產生了一件件不和諧的事件。那樣的文明越是燦爛,壽命越是短暫;另一種就是在持續中發展,猶如農耕文明,雖然發展緩慢,可是曆史證明這樣的文明才是可持續的。

微生物是否能改變中國,白色農業能否拯救土地,我們已邁出了第一步。了解它,使用它,就有可能迎來又一個持續發展的華夏文明。

2007年10月1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