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收獲的堅果種類也很多,比如花生、栗子、核桃等。脂肪是產後婦女的健康和保證乳汁質量所必需的,每天適量吃些堅果,可以用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來替代油脂和肉類中的飽和脂肪。但由於堅果的熱能和脂肪含量較高,每天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8克。
秋季也是大豆的豐收季節。新媽媽可以讓家人采購些新收獲的大豆,每天做成豆漿飲用。與其他季節的大豆相比,秋天的新大豆所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都要豐富許多。
用秋天新的山藥煲湯(山藥木耳排骨湯),不但能起到補氣健脾、清胃順腸、補血及強腎的作用,有助於增進新媽媽的食欲,還能改善新媽媽血虛症狀,促進體內毒素快速排出。
9.坐月子穿衣注意事項有哪些
傳統觀念上認為,坐月子應該“捂”,意思就是要多穿、多蓋,避免著涼、受風。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產後新媽媽的身體比較虛弱,免疫力降低,與正常人相比更容易生病,因此要多加小心。但如果天氣炎熱的話,也要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減少衣物,千萬不要一味地“捂”,導致中暑。月子裏如何穿衣才能舒舒服服度過這個月子呢?
(1)應該選擇寬鬆、柔軟舒適的純棉衣物,既保暖又吸汗。產後,最常見的身體現象就是出汗多,俗稱是“褥汗”,尤其是以夜間睡眠和初醒時最為明顯,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身體在以出汗的形式排除孕期體內增加的水分。因此,新媽媽的衣物一定要選擇純棉的、透氣性好的,襪子也是一樣。隻要家裏溫度適宜,新媽媽也無須穿的裏三層外三層。
(2)應該注意保暖。平時要穿長衣長褲和襪子,尤其是淋浴後。如果天氣好,可以到戶外曬太陽,為了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照射,上衣可以選擇半袖衫,不過一定要做好防曬。
(3)睡衣要寬鬆,必要時可以穿著襪子睡覺。有些新媽媽在清醒的時候會十分小心,可是一旦睡著了就會蹬被子,很容易著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穿著睡衣和襪子入睡。
(4)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換。產後多汗,有時不到半天衣服褲子已經濕透了,千萬不要怕麻煩,要多準備一些內衣內褲和貼身的衣物,一旦感覺不舒服應馬上換下來,避免著涼。
(5)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不論在家還是外出,都要保持雙腳的溫暖,穿上舒適的棉襪和棉拖鞋。必要時可以圍頭巾或戴帽子。遇到雷雨天氣或溫度不是很高的天氣,如果想外出曬太陽,最好能圍頭巾,以防著涼。
(6)衣物洗淨後最好在太陽下暴曬消毒。換下來的衣物最好能盡快清洗,可以在洗衣的同時在水中加些專用的洗衣消毒水或是利用陽光的照射給衣物消毒。
(7)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或是生活在潮濕的環境裏,最後能用熨鬥把衣物熨幹。這樣可以防止衣物長時間不幹,滋生細菌。
(8)佩戴合適胸罩:有些新媽媽在月子期間會忽視乳房的護理,為了方便而不戴胸罩。其實哺乳期應戴合適的窗式結構的棉質吸水胸罩,以起到支托乳房、方便哺乳的作用。否則會使雙乳房下垂,失去原有彈性。
10.冬季坐月子應注意什麼
(1)室溫:冬季坐月子,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可以采用空調和電暖氣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在氣候幹燥的時候,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濕度以55%~65%為宜,可在室內放一盆水。除了溫度和濕度要適宜,還要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新。可每天開窗換氣兩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鍾。換氣時,先將新媽媽和小寶寶轉移到另一個房間。通風換氣後,待該房間恢複到適宜溫度後,再讓新媽媽和小寶寶回來。新媽媽和寶寶所在的房間最好能通風見光,這樣會讓新媽媽感到心情舒暢,並且有利於觀察寶寶的一些變化。
(2)營養:月子飲食“禁寒涼”。新媽媽應吃些營養高、熱能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以促使身體迅速恢複及保證乳量充足。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蔬菜、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如果是體質虛寒的新媽媽,在冬天吃水果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可以將這些水果切塊後,用水稍煮一下,連渣帶水一起吃,就不寒涼了。
(3)補鈣:新媽媽體內鈣的流失量較大。特別是在冬季坐月子不可能開窗曬太陽,不利於鈣的合成和利用。如果新媽媽體內缺鈣嚴重,容易導致骨密度降低,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常見的有小腿抽筋、腰背酸痛、牙齒鬆動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乳母每天適宜鈣攝入量為1200毫克,而食療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4)保暖:冬季天氣冷,實施母乳喂養的新媽媽小心胸腹部受涼,應選用哺乳胸罩。寶寶夜間喂奶,穿脫衣服不要嫌麻煩,著涼很容易使肩關節受涼。有的新媽媽月子還沒坐完,就出現了肩關節疼痛,嚴重的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床邊最好準備一件睡袍,半夜起來喂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冬天宜在產後1周洗浴,並應注意防寒。浴室溫度宜在20℃~22℃,水溫以37℃左右或稍熱為宜,浴室不要太封閉,洗浴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鍾為宜。洗滌時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太多易致頭昏、惡心欲吐等。切忌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身痛等。沐浴後要及時用暖風機吹幹頭發,盡快將身體上的水擦幹,及時穿上禦寒的衣服後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晚上洗完澡之後,不要馬上睡覺,應喝一杯熱水,等身體幹爽後再睡。
11.冬季產後常遇生活細節如何應對
(1)皮膚幹燥、瘙癢:皮膚幹燥、瘙癢這些困擾,都是新媽媽必然會遇到的。特別是在冬季,由於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自然就變得更加幹燥。
新媽媽除了正確使用護膚品之外,還應學會其他一些保健方法,對保持自己麵部皮膚的細嫩也是很有用處的。例如,每天堅持科學的洗臉方法,洗臉時要認真,以徹底清除臉上灰塵和分泌物,保持皮膚的濕潤度。還可用濕熱毛巾敷麵,使血管擴張、毛孔張開,促進血液湧向表皮,使肌肉變得放鬆,皮膚表皮上的灰塵和皮屑容易脫落。麵部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防止皮膚衰老。
(2)靜電騷擾:靜電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嚴重的。衣服上由靜電吸附的大量塵埃中含有多種病毒、細菌及有害物質,對呼吸道的影響很大,輕者會感到鼻咽部不適,重的甚至引發氣管炎、哮喘發作。
冬天的空氣濕度較小,比較幹燥,人體容易產生靜電。為了預防靜電騷擾,在室內多種些適宜的花花草草,讓環境保持適當的濕度選擇合適的加濕器是較好的辦法。毛質或化纖質地的衣服容易產生靜電,新媽媽最好多準備些純棉質衣物。居室內的牆壁和地板多數屬於絕緣體,再穿上絕緣的膠底鞋,體內積存的靜電就不易“輸出”了。
(3)唇幹發炎:天氣幹燥,嘴唇很容易發幹,有些新媽媽就喜歡用舌頭舔幹燥的嘴唇,舔嘴唇並不能使嘴唇濕潤。因為當用舌頭舔嘴唇時,所帶來的水分會蒸發蒸發時,又帶走了唇部的水分,使得嘴唇更幹燥。在冬季,新媽媽們要比平時補充更多的水分,適當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對防止口角炎有較好的效果。
(4)鼻子癢痛:冬季沒有花粉等引起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但室內外溫差大,以及陰霾的天氣對過敏體質者來說造成了一種刺激,加上空氣中堆積的塵埃、細菌等,可誘發過敏性鼻炎。
防止鼻子在冬季“罷工”,提高鼻子的禦寒能力尤為重要。除了平時加強鍛煉,不妨偶爾也給鼻子做個保健操。
首先,清晨洗臉時,用毛巾揉揉鼻翼兩側及周圍的皮膚,直到有發熱感,可使鼻子周圍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環,使鼻子盡快適應外界寒冷的氣溫。其次,用拇指、食指夾住鼻根用力由上至下連拉12次,這樣可以促進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正常分泌鼻黏液。然後,將拇指和食指分別伸入左右鼻腔內,夾住鼻中隔軟骨輕輕向下拉若幹次,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預防感冒和鼻炎的發生,拉動鼻中隔軟骨還有利於防治萎縮性鼻炎。最後,用兩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鼻子上端,兩眉之間,能刺激嗅覺細胞。
12.什麼情況下新媽媽需要回奶
(1)寶寶遺傳了苯丙酮尿症(PKU):此症通常在新生兒篩查時被發現,寶寶肝髒中的苯丙氨酸羥化酶發生缺陷,無法把母乳等食品中的苯丙氨酸轉變成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逐漸升高而造成智力發育遲緩、小腦畸形等嚴重後果。這類寶寶需要吃苯丙氨酸含量很低的特製配方奶。
(2)寶寶遺傳了半乳糖血症:體內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轉移酶缺乏,不能處理母乳、牛奶中乳糖分解成的半乳糖,導致半乳糖及其氧化還原產物在體內積累,造成肝大、白內障、智力發育不良等嚴重後果。這些寶寶要改喂豆漿、米糊等食物,並且添加各種維生素。
(3)寶寶對乳糖不耐受: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腸道內先天性缺乏乳糖酶,分解不了母乳中的乳糖,因此產生腹痛、腹瀉、腹脹症狀。
(4)新媽媽患有乙肝(大三陽):一般不建議哺乳。如果媽咪是乙肝,但屬於“小三陽”,反而建議哺乳,因為這樣可刺激寶寶產生抗病毒抗體,從而獲得免疫力。
(5)新媽媽患有嚴重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產後病情嚴重、分娩時或產後發生出血休克等重症狀態時也不宜哺乳。另外,新媽媽正在使用可能對寶寶有害的藥物時不宜哺乳。
13.在哪些特殊情況下不能母乳喂養
(1)患傳染病時:新媽媽患有嚴重傳染病時不能喂奶,以防傳染給寶寶。如新媽媽患有肝炎、肺病時,就必須停止母乳喂養。
(2)服藥期間:新媽媽患病(如感冒、發熱等)不得不服用藥物時,應停止哺乳,待病愈停藥後再喂。但應注意每天按喂哺時間把奶擠出,保證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擠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給寶寶吃,以免其中的藥物成分給寶寶帶來不良影響。
(3)患有消耗性疾病時:如患心髒病、腎病、糖尿病的新媽媽,可根據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可授乳。一般情況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夠分娩的新媽媽就能夠哺乳,但要注意營養和休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縮短母乳喂養的時間。
(4)患有嚴重乳頭皸裂和乳腺炎時:新媽媽患有嚴重乳頭皸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時,應暫停哺乳,及時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擠出喂哺寶寶。
(5)進行放射性碘治療:由於碘能進入乳汁,有損寶寶甲狀腺的功能,應該暫時停止哺乳,待療程結束後,檢驗乳汁中放射性物質的水平,達到正常後可以繼續喂奶。
(6)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或農藥:有害物質可通過乳汁使嬰兒中毒,故哺乳期應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及遠離有害環境。如已接觸者,必須停止哺乳。
14.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是什麼
(1)過早添加配方奶或其他食品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吃了其他食物後不感覺饑餓,自動減少吸奶的時間,乳汁便會自動減少分泌。
(2)限製哺喂的次數,或者每次喂食時間過短,都會造成母乳分泌量減少。母乳喂養不必有固定的時間,應按需哺乳。
(3)生後前3個月,是嬰兒較為快速的生長階段,若在此時添加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新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進食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藥物治療,有時會影響泌乳量。
(6)新媽媽睡眠不足、壓力過大所致精神疲憊,也會直接影響乳汁的分泌。
15.怎樣能使奶水更多
(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新媽媽對自己能夠勝任母乳喂養的信心是母乳喂養成功的保證。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能製造出足夠的奶水,從而帶給寶寶足夠的營養。
(2)注意“食”效:應當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吃的“好”不是所謂的大補,傳統的豬蹄、雞湯、鮮魚湯中的脂肪不僅會堵塞乳腺管,不利於乳汁分泌,還會讓新媽媽發胖。
(3)兩邊的乳房都要喂:如果一次隻喂一邊,乳房受的刺激減少,自然泌乳也少。每次喂奶兩邊的乳房都要讓寶寶吸吮,有些寶寶食量比較小,吃一側乳房的奶就夠了,這時先用吸奶器把前部分比較稀薄的奶水吸掉,讓寶寶吃到更濃稠、營養價值更高的奶水。
(4)多多吮吸:新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借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房。喂得越多,乳汁分泌得越多。
(5)吸空乳房:新媽媽要更多與寶寶的肌膚接觸,孩子對乳頭的吸吮是母乳分泌的最佳刺激。每次哺乳後要讓寶寶充分吸空乳房,這有利於乳汁的再產生。
(6)保持好心情:母乳是否充足與新媽媽的心情關係極為密切。所以,新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以平和、愉快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7)補充水分:新媽媽常會在喂奶時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新媽媽在喂奶時要注意補充水分,或是多飲豆漿、牛奶、果汁、原味蔬菜湯等。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即充足又富含營養。
(8)充分休息:睡眠不足會使奶水分泌減少,因此哺乳新媽媽要注意抓緊時間休息。
(9)按摩刺激:專業的按摩疏通不僅使奶量充足,而且會避免哺乳期產生一係列的乳房問題。
(10)避免回奶食物:如麥芽、山楂、花椒等。
16.哪些藥物可以進入乳汁
由於乳汁偏酸性,堿性藥物較易進入乳汁,如嗎啡、紅黴素、丙硫氧嘧啶等。弱酸性藥物也能進入乳汁。隻要乳兒食用一定量含藥物成分的母乳,就可出現相應不良反應。例如,新媽媽使用嗎啡或有吸食毒品的惡習,不僅嗎啡藥汁可使新生兒呼吸受到抑製,還會使嬰兒成為癮君子。患有甲亢的乳母哺乳期仍然服用抗甲狀腺藥,如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等,這些藥物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造成嬰兒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甲狀腺腫大。乳母如果經常靠服地西泮(安定)入睡,嬰兒也會出現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狀。抗生素也不能亂用,四環素可抑製乳兒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育。磺胺類藥對乳兒腎髒有損害,如複方新諾明,新媽媽服用過多可能會使嬰兒發生溶血性貧血。鏈黴素可損壞聽神經,造成嬰兒耳聾、耳鳴。
17.新媽媽在哺乳期不宜用哪些藥物
(1)抗生素:哺乳期新媽媽用藥要慎重,因為有些藥物可通過哺乳進入嬰兒體內對孩子造成損害,還有些藥物可抑製乳汁的分泌。新媽媽如果服用抗生素時間長,可引起寶寶患鵝口瘡及真菌性腸炎等疾病,甚至出現頑固性腹瀉;新媽媽不能服用磺胺類、四環素、甲硝唑和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藥物。如果不得不服用,則必須停止母乳喂養。
(2)退熱藥:常用的退熱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前兩者母乳中的含量極低,對嬰兒影響極小;後者的代謝產物——水楊酸雖然在母乳中的含量也不高,但嬰兒代謝水楊酸的能力極差,因此一般不推薦使用。
(3)抗代謝藥物:如甲氨蝶呤,在乳汁中含量較高,具有潛在細胞毒性作用。如果新媽媽必須服用這類藥物,隻能終止母乳喂養。
(4)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不會通過新媽媽血液分泌到乳汁內,因此新媽媽可以放心使用。口服降糖藥雖然目前相關研究較少,但有經驗表明口服降糖藥可能導致母乳喂養的嬰兒出現低血糖,所以應該限製使用。如果新媽媽必須使用,要密切觀察嬰兒,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18.哺乳期媽咪用藥法則是什麼
媽咪產後不久,就要開始給寶寶喂母乳,然而產褥期卻常常是媽咪特別容易用藥的時候,如鎮痛藥、鎮靜藥、抗生素等,可達到產科用藥的60%。研究表明,哺乳期媽咪服用的藥物大多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汁中,經過寶寶的吸吮,藥物又會進到他們的身體裏。因此,用藥更要謹慎,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理用藥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哺乳媽咪用藥有五大法則。
(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有些藥物對寶寶是安全的,有的藥物會產生不良甚至出現非常嚴重的反應,如病理性黃疸、發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或嘔吐等,因此,哺乳媽咪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明智的做法是需要用藥時,應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2)不應隨意中斷哺乳:除了少數藥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過媽咪用藥量的1%~2%,這個劑量不會損害寶寶的身體,對於服用安全的藥,不應該中斷哺乳。
(3)服藥後調整哺乳時間:服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媽咪可在哺乳後馬上服藥,並盡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要隔4小時,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媽咪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藥:避孕藥中含有睾酮、黃體酮,以及雌激素類衍生物等,這些物質進入媽咪體內會抑製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夠寶寶吃。而且,避孕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使男嬰乳房變大及女嬰陰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媽咪不宜采取藥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濫用中藥:有些中藥對產後的媽咪有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增強體質,促進子宮收縮和預防產褥感染。但有些中藥會進入乳汁中,使乳汁變黃,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黃、炒麥芽、逍遙散、薄荷等。
19.暫時不能哺乳時該怎麼辦
(1)有病需服藥者:新媽媽如果有病不能不服藥,或者身體發熱一時過於虛弱,最好暫停哺乳。此時可選擇口味、營養要素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喂養嬰兒,同時最好每天能把母乳擠出來,以免因減少乳汁的分泌,以後無法繼續哺乳。身體虛弱難以恢複的,最好不再考慮母乳喂養,那就不必每日擠奶。
(2)乳頭開裂、乳腺炎者:乳母因乳頭開裂、乳腺炎一時無法母乳喂養的可考慮暫停哺乳,給嬰兒喂配方奶,並馬上進行乳腺疾病的治療,同時盡可能每日能擠出乳房內乳汁,這樣可以使乳房炎症和乳頭開裂盡早痊愈,也可使泌乳不致減少而影響日後哺乳。
(3)因工作而一時不能繼續哺乳者:可暫時采用配方奶喂養,但新媽媽一定要每日定時擠出乳房內的乳汁,以免減少泌乳。由於母乳珍貴的營養價值,又由於這種情況下擠出的是完好無恙的乳汁,新媽媽要想方設法保留下來給嬰兒哺喂。最好在工作之地能找到冰箱,隨身帶上幹淨的奶瓶,把乳汁擠到奶瓶內,放進冰箱,下班後帶回家溫熱了再喂給嬰兒。回家的路途如果較長,要考慮把裝奶的奶瓶放進保溫瓶以低溫保鮮。保存的母乳如果是一天前的,要煮沸後放溫了再喂給嬰兒,注意不要用微波爐熱奶,以免破壞了營養,或造成熱度不勻使嬰兒服後不適。
如果長時間不哺乳,一定要用吸奶器把多餘的乳汁吸出來。如果不斷分泌的乳汁在乳房內淤積,乳房會感覺脹痛,還可出現生理性體溫升高(38℃左右)。乳汁還可進一步堵住乳腺管形成硬結,產生強烈的疼痛。如果處理不及時,可演變成急性乳腺炎。有時甚至會令乳汁分泌減少,影響以後的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