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寶寶不肯吃飯時不要勉強,對大些的寶寶可以告訴他,“現在吃不下,等一會兒你想吃的時候對媽媽講”,但講話時不要帶責備口氣,寶寶一頓飯不吃或吃得很少,並不會影響健康,主要是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有的寶寶以不吃飯為手段,引起大人對他的注意和遷就。大人要掌握寶寶的心理,讓他懂得,隻有好好吃飯,大人才能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如寶寶有過分行為時(打人、扔東西、在桌子上搗亂等),可以讓他暫時離開,不要在吃飯時責備他。
17.如何教小寶寶用餐
一些小寶寶在用餐時喜歡玩,不專心用餐,往往吃得又髒又亂,對此要忍耐。為了使寶寶用餐時愉快,應按照如下提示做。
(1)在高椅下墊上一塊塑料桌布,這樣你便容易清理撒下的飯菜。或者在高椅周圍鋪上報紙,用餐後可收起來。
(2)在高椅的托盤上畫一個圈,告訴小寶寶這是放杯子的位置。讓小寶寶把按照圈放好杯子看作是一種遊戲。
(3)絕大部分的小寶寶是不喜歡用毛巾擦臉的。為此,你可以把手浸入水後然後用手擦小寶寶的臉。這樣做小寶寶歡迎,而且也可把小寶寶的臉洗幹淨。
(4)如果寶寶用餐時很沒有條理,弄得又髒又亂,就把他帶到洗手盆前洗幹淨。在洗手時可讓他玩玩水。
(5)如果小寶寶不肯坐在高椅上時,就把他的小手放在一個盛清水的碗裏洗洗,然後用毛巾擦幹淨。
18.如何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飲食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身體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嬰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要為寶寶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避免寶寶分心,多與寶寶進行眼神、語言交流,幫其養成專心進食的好習慣。當寶寶出現拒食時,應耐心地鼓勵寶寶進食,不要強迫,嚐試調整食物的種類、搭配、性狀、花色、口味,以提高寶寶的進食興趣。
(1)飲食要定時定量:固定吃飯時間和固定喂食者,最好在同一地點,用相同的餐具,使寶寶形成必要的條件反射。飯前半小時要讓寶寶保持安靜而愉快的情緒,不能過度興奮或疲勞,不要責罵寶寶,以免影響食欲。如果寶寶正玩得高興,不宜立刻打斷他,而應提前幾分鍾告訴他:“快要吃飯了。”如果到時他仍然迷戀手中的玩具,可讓寶寶協助成人擺放碗筷,這會轉移他的注意力,增加對進食的興趣,做到按時進餐。給寶寶準備漂亮的飯碗,碗裏的食物不要盛放太多。寶寶吃完飯以後,要給予適當的表揚,使寶寶感覺到鼓勵和快樂,對吃飯產生興趣並有新奇的感覺。
(2)營造安靜舒適的進餐環境:不要讓寶寶邊吃邊玩玩具,也不要邊看電視或者邊講故事邊喂飯;更不要追著寶寶喂飯,應該讓寶寶全身心的投入到進食過程中。吃飯時不說笑,保持環境安靜,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要根據寶寶一日營養的需求安排飲食量,使寶寶養成定量飲食的習慣。寶寶某餐進食量較少時不要強迫進食,以免造成寶寶厭食。進餐時不能催促寶寶,而要讓寶寶細嚼慢咽;應為寶寶準備一條幹淨的餐巾,讓他隨時擦嘴,保持進餐衛生;要讓寶寶咽下最後一口才能離開飯桌;注意飯後擦嘴和保持桌麵幹淨。
(3)合理安排食譜:應按食譜安排寶寶每日的飲食,盡可能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季節選用多種食物,培養寶寶愛吃各種食物,不挑食、不偏食。盡可能讓寶寶品嚐和體驗各種味道,培養對食物的喜好。餐桌上特別可口的食物應根據進餐人數適當分配,培養寶寶關心他人,不獨自享用的好習慣。
(4)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能力:要耐心培養寶寶正確使用餐具和獨立吃飯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裝小半碗飯菜,要求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飯。要教寶寶每次用勺裝飯不宜太多,以減少掉在桌上的飯菜;當寶寶吃得差不多時,父母再給予幫助把飯喂完,保證寶寶吃飽。在寶寶進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時,要耐心指導,切忌粗暴處理或包辦代替,養成寶寶的依賴性。要鼓勵寶寶自己吃完碗裏的食物,對寶寶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以增強寶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1歲半左右可開始培養寶寶學習使用筷子,自己用餐巾擦嘴、擦手。
(5)愉快地進食:不要在進餐時訓斥寶寶,應讓寶寶心情愉快地進食,更不要強迫寶寶進食。在照顧寶寶飲食時,要細心講解或提問各種食物的名稱、顏色、烹調方法,使寶寶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6)講究餐前衛生:教育寶寶飯前洗手,人們常強調“病從口入”。手接觸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汙染,洗手時用流動水,打上肥皂,邊洗邊搓,邊洗邊衝,時間不少於15秒。
19.寶寶怎樣飲水最健康
一般來說,出生後1個月內喂母奶的次數多,若母親奶水充足,一天喂1~2次水也就足夠了。以後隨著月齡或年齡的增長,喂水次數和每次喂水量都要增加。但在生活中喝多少水,可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寶寶沒有上文提到的不良狀況,每日也補充了部分水分,就不用強求寶寶多喝水。
正常情況下,3歲內的寶寶每次飲水不應超過100毫升,3歲以上可增至150毫升。隻要寶寶小便正常,喂水的次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夏天天氣熱,出汗多或經常待在空調房,可以適當給寶寶增加飲水的次數;冬天則相反。
(1)少“飲”多餐:當寶寶出現口渴甚至尿黃、唇幹等缺水信號時,應先喝少量的水,待身體狀況逐漸穩定後再喝。如果寶寶短時間內攝取過多的水分,血液濃度會急劇改變,從而增加心髒的工作負擔,甚至可能會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
(2)盡早鼓勵寶寶用水杯喝水:在1歲左右戒掉奶瓶喂養習慣,因為奶嘴會延緩新牙萌出,影響牙齒生長方向,造成齲齒。
(3)認清果汁的弊端:有些寶寶習慣喝各種果汁,但果汁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不能像白開水那樣很快離開胃部,而會長時間滯留其中,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同時,果汁中過量的色素進入寶寶體內,易沉積在不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因此,父母要把握好以下幾點:①新鮮的水果汁裏含有原糖,適宜用涼開水予以適當稀釋。②限製飲用量,2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果汁的攝入量不要超過100毫升。③不給寶寶吃含有人工添加劑,比如糖精、色素果汁和的水果泥。
(4)正確對待飲料:飲料不能當水喝,尤其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會對寶寶造成危害,如煩躁不安、食欲下降、失眠、記憶力降低等,並能影響體內維生素B1的吸收,誘發維生素B1缺乏症。
(5)把握好補水的時間段:①兩頓奶之間適當喂一點水,尤其在幹燥的季節,起到清潔寶寶口腔的作用。②玩耍以後要補水,特別是月齡大的寶寶運動量比較大,流失的水分也就更多,需要及時補充。③外出過程中,寶寶容易流汗,媽媽應該隨身準備一些水,在寶寶口渴的時候及時喂。④哭泣也是一種運動,寶寶經曆了長時間的激烈哭泣以後,不僅會流很多眼淚,還會出很多汗,所以需要補水。⑤寶寶洗完澡以後,補水也是必要的。
但是,飯前和睡前不要讓寶寶喝水。飯前補水會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影響寶寶食欲。另外,小寶寶在深睡後還不能完全自控排尿,如果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尿床,即使不尿床,也可能幹擾睡眠,最好不要補水。
20.如何培養寶寶的飲水習慣
寶寶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體質較弱、免疫力差,因此對飲用水的要求標準也比成人高。白開水有利於新陳代謝,幫助散熱,保持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純淨的白開水最容易解渴,它進入體內後可以立即進行新陳代謝、調節體溫、輸送養分及清潔身體內部的功能,特別是煮沸後自然冷卻的涼開水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寶寶抗病能力。喝涼開水還會減少肌肉內乳酸的堆積,可緩解疲勞。因此,白開水是寶寶的最佳選擇。很多寶寶不喜歡喝白開水,怎樣讓寶寶愛喝水呢?
(1)開始喂調稀的果汁,每次都比上一次稀一點,讓寶寶慢慢適應淡淡的味道。
(2)在寶寶玩得開心的時候就喂一兩口,如果不拒絕就再喂,哭了就不喂了,一般在心情舒暢的時候寶寶是不會拒絕的。
(3)用遊戲方式哄寶寶喝水,先喂小熊(平時寶寶比較喜歡的公仔),媽媽又喝一口,裝作好喝的樣子,再給寶寶喝,那時候寶寶都會很乖地喝水,寶寶喝了就跟他說“真乖”,他會很開心的。
(4)寶寶都喜歡喝大人杯裏的東西,如果他不喜歡用自己的杯喝,可以用大人的杯給他喝水。
(5)寶寶喜歡自己動手倒水喝,就準備一些溫白開水,讓他一點點地倒入杯子裏,自己拿著喝。不要忘了要誇一下寶寶,適當的鼓勵會讓他更樂意自己喝水。
(6)一個杯子用久了,寶寶會沒有新鮮感,換其他的器皿給他,寶寶都會很喜歡的。
21.如何控製寶寶吃零食
吃零食是孩子的一大樂趣。因此要盡量給孩子一些小食品吃。2~3歲的孩子這跑跑那跳跳的,一活動就要消耗能量,而補充能量當然是糖最合適了,所以喜歡吃甜食也是孩子的自身需要。但糖類攝取過多,就會轉化成脂肪使孩子胖起來。有些寶寶一吃起零食來就沒完沒了,總也沒個夠,零食吃多了,他就不好好吃正餐了。因此,應控製寶寶過多吃零食。
(1)飯菜的外觀要吸引寶寶:零食通常在色、香、味、形上迎合了寶寶的好奇心,因此非常吸引寶寶。如果媽媽做的飯菜外觀不漂亮、口感不舒服,寶寶就很容易依賴零食。所以,媽媽在為寶寶做正餐時要在色、香、味、形上多下些工夫,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寶寶正餐吃好了,對零食的興趣自然也就降低了。
(2)不要用零食來寵寶寶:有的媽媽對寶寶的要求百依百順,如寶寶覺得零食好吃,便允許他沒完沒了地吃,一味地遷就。這不是寶寶的問題,而是媽媽本身的問題。其實,媽媽稍微動點心思,寶寶就不會為了要吃零食而鬧騰了。比如,在給寶寶拿零食時,最好不要讓他看見裝滿零食的盒子。因為,寶寶一旦看見盒子裏還有,吃完馬上還會再要,孩子小是不可能克製自己的欲望的。媽媽可事先把要給寶寶吃的零食拿出一點,放在一個器皿裏,寶寶以為就這麼多,吃完了自然也就罷休了。
(3)不要采取吊胃口的做法:不能為了引誘寶寶做某些事,就用他們喜愛的零食來吊胃口。這樣,會使寶寶養成消極、被動做事情的不良習慣。
(4)少帶孩子去逛食品超市:盡量不要養成領孩子去逛超市,在琳琅滿目的食品麵前讓孩子自己選的習慣,任性的孩子會坐在小食品櫃前不走。不僅如此,孩子一抱著小食品袋子回到家中,就認為這個袋子全都是自己的了,那母親無法控製孩子的零食量了。
22.寶寶便秘能吃蜂蜜嗎
蜂蜜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果糖、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滋補品,而且味道甜美可口,因此,不少家長喜歡把蜂蜜加在溫開水中給寶寶飲用,要知道,蜂蜜中可能存在著肉毒杆菌芽孢,寶寶食用後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大人在給寶寶食用蜂蜜時,一定不能忽視這一點。
飲用蜂蜜中毒的寶寶可出現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呼吸困難。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不要用蜂蜜來喂1歲以內的寶寶,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3.含鐵製劑能用牛奶衝服嗎
為了預防寶寶缺鐵,而導致貧血,我們提倡給寶寶多服用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可是有些家長會給寶寶服食含鐵製劑,用來治療寶寶貧血。常用的含鐵製劑有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有些寶寶不願意吃這些藥,或家長嫌麻煩,就在給寶寶服鐵劑時用牛奶衝服,這是不科學的,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鹽,它可以使鐵發生沉澱,妨礙鐵的吸收。另外,酸性環境才利於鐵劑的吸收,所以服鐵劑時常與維生素C同服。由於牛奶可使胃液的酸度大大降低,不利於鐵劑的吸收,所以含鐵劑不要用牛奶衝服。
24.1~3歲寶寶製訂食譜的原則是什麼
(1)食譜中不可缺少的奶類食品:1歲以後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他們吃的食物可能已經和大人一樣了,但因為他們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就會限製蛋白質的攝入。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能從固體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每天大約需要給寶寶提供奶類500毫升。
(2)食物品種應多樣化:1歲後,寶寶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要保證足夠營養素的攝取,必須給寶寶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因此,給寶寶的食物搭配要合適,要有幹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都不重複。
比如,主食要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給寶寶準備飲食時要注意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做菜,一個炒菜裏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時吃些蒸胡蘿卜、豆製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
(3)各餐營養比例合理: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能的比例一般為早餐占25%~30%,午餐占40%,午點占10%~15%,晚餐占20%~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進食量應高於其他各餐。因為,寶寶已活動了一個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另外,寶寶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很大,需要多補充些蛋白質。
(4)食物製作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牙齒逐漸出齊了,但他們腸胃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食物製作上一定要注意軟、爛、碎,以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
(5)每天少量多餐:寶寶的胃比成年人小,不能像大人那樣一餐進食很多。但是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量卻比大人多,因此每天進餐次數不能像大人那樣以一日三餐為標準,進餐次數應該多一些。1~1歲半的寶寶,每天進餐5~6次,即早、中、晚三餐加上午、下午點心各1次比較適宜。在臨睡前增加1次點心,但3次加餐的點心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正餐。
(6)口味應清淡:給寶寶準備食物不能根據大人口味的喜好來做,而要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會增加寶寶腎髒的負擔,損害其功能,並養成日後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添加調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尤為不宜,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25.1~2歲寶寶一日食譜建議是什麼
食譜舉例1
8:00母乳或幼兒配方奶200毫升,肉鬆粥1小碗。
10:00餅幹3~4片,酸奶50克。
12:00軟飯1小碗,蒸蛋羹或碎菜炒豆腐末,蔬菜湯半碗。
15:00香蕉1根,蛋糕1塊。
18:00蝦皮碎菜包2個,白米粥1小碗。
21:00母乳或幼兒配方奶250毫升。
食譜舉例2
8:00母乳或幼兒配方奶150毫升,瘦肉青菜麵條1碗。
10:00酸奶50毫升,小點心1塊。
12:00軟飯1碗,黑木耳炒黃花菜70克,蝦皮紫菜湯1小碗。
15:00香蕉或蘋果100克,餅幹2塊,母乳或幼兒配方奶150毫升。
18:00二米粥(小米、大米)1碗,黃瓜沙拉50克。
21:00母乳或幼兒配方奶200毫升。
食譜舉例3
8:00大米豆粥70克,小花卷1個(約25克),幹酪少許,母乳或幼兒配方奶100~150毫升。
10:00酸奶100毫升,小點心1塊。
12:00軟飯1碗,清蒸鱈魚50克,菠菜湯1小碗。
15:00香蕉或蘋果100克,幼兒配方奶120毫升。
18:00高湯水餃100~120克。
21:00母乳或幼兒配方奶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