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0~3歲嬰幼兒智力開發(1 / 3)

1.什麼是智力開發

智力開發(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包括對0~3歲嬰幼兒及其爸爸媽媽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麵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教育。

早期的潛能開發可以提高嬰幼兒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6歲以前,特別是0~3歲這一階段,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2.智力開發主要方法有哪些

對嬰幼兒的教育要適應他們的心理過程,使他們有興趣去學習,掌握知識,發展智力。

(1)做遊戲:遊戲是促進嬰幼兒智力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嬰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遊戲中度過的。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寶寶成天玩“沒出息”,常加以限製或者反對,這是非常錯誤的。遊戲有助於發展嬰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搭積木遊戲,不僅可以按圖紙搭建築物,而且還能在這些形狀的基礎上,發揮創造性再搭出新的建築物來,從而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遊戲還有助於嬰幼兒快速反應判斷能力的形成。遊戲中常需及時作出反應判斷,這種反應判斷方式十分生動活潑。嬰幼兒在快樂中不知不覺養成敏捷的思考反應能力,對腦功能的發育極有幫助。遊戲還有助於培養積極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達到目的的意誌力,這是成才極其重要的心理品質。

(2)講故事:故事形象生動,有內容,有情節,嬰幼兒從中能獲得知識,開闊眼界,學習語言詞彙,對其連貫性語言的發展有很大啟發作用。1~3歲是幼兒學習口語,掌握詞彙,用連貫性的語言與別人交往的時期。故事不但對嬰幼兒連貫性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而且還能使其從故事中學習到豐富的語言、詞彙。詞彙掌握得越多,越豐富,語言表達就越準確,思維就越發達。爸爸媽媽講故事時,語言要明白、通俗,要符合寶寶的理解水平,語調要親切生動,表情要豐富,如講到百貨商店商品多,“有衣服、鞋子、杯子、碗……”就可以說成“有身上穿的衣服,腳上穿的鞋子,喝水的杯子,吃飯的碗……”另外,故事內容要適應寶寶的知識和智力水平。要把新知識和寶寶已有的知識及他們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在講故事時要不斷提出問題,啟發寶寶多思多想,講完後讓寶寶再重複故事內容。這樣,有助於提高記憶力,發展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寶寶多看、多聽、多動手:這是寶寶認識事物,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寶寶在看、聽,摸弄各種事物的過程中,從多方麵感知事物特性——大與小、多與少、香與臭、甜與苦、硬與軟、輕與重、濕與幹、光滑與粗糙等。

有些爸爸媽媽怕寶寶衣服髒了不讓摸這碰那,家中買了電動玩具,怕寶寶玩壞,便束之高閣。寶寶想撥弄一下玩具上的發條,爸爸媽媽就慌忙阻止等等。這樣會抑製智力發展。

(4)想方設法滿足寶寶的提問:寶寶好奇、好問,這是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表現。寶寶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貴的,它是智慧的火花,成人要珍惜它。這是啟發寶寶智慧,增長知識,培養寶寶良好品德習慣的好機會,決不可潑冷水或置之不理。不然,他們的好奇心會逐漸淡漠下來,甚至變得畏縮、麻木,渴求知識的熱情會受到挫傷,智力發展會受到遏製。

回答寶寶問題應該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如果寶寶提出的問題你不能立即作出準確的回答,等把問題弄清楚後,再告訴寶寶正確答案。如果是複雜的問題,爸爸媽媽一時不好作答,那麼應當或者轉移寶寶興趣,或者告訴寶寶“你長大後會明白的”,切不可訓斥,也不可不懂裝懂。爸爸媽媽不僅要回答寶寶提問,告訴他們是什麼,而且要啟發他們多問幾個“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並要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找出答案。

(5)廣泛開展觀察活動:這可以豐富知識,擴大眼界。要培養寶寶的觀察力,首先要激起寶寶的積極觀察願望。這就要求觀察對象要有吸引力,觀察對象要有一定的新奇性、複雜性,觀察對象不能過於簡單、熟悉,這會使寶寶厭倦。但也不能太陌生、複雜,因為這樣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教給寶寶初步的觀察方法。不僅要觀察表麵的、顯眼的特征,還要注意隱蔽的、內部的特征,找出觀察對象的各種特點,比較和對照不同的對象,以及它們不同的方麵,考察它們彼此間的聯係和相互作用。

(6)帶寶寶去旅遊、逛公園,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大千世界氣象萬千,那裏有寶寶們取之不盡的知識,把他們帶進這千姿百態的世界之中,鍛煉他們的感官,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培養他們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可為他們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7)用藝術手段來陶冶寶寶的心靈,發展他們的智力:寶寶生來愛唱歌,愛畫呀畫,爸爸媽媽們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某一方麵的興趣,寶寶在從事某項藝術活動中,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8)讓寶寶在勞動中養成頑強的精神、堅強的意誌,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品質:勞動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自己會遇到,同伴會遇到,寶寶在克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的同時,也培養了頑強的精神和堅強的意誌;在幫助同伴克服困難的同時則養成了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優良品格。另外,勞動過程也是寶寶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過程。通過勞動使他們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培養他們艱苦樸素的精神風貌。當然,寶寶也在勞動中鍛煉了強壯的體格。

3.早期教育有哪三忌

(1)過分地強調知識灌輸:有些爸爸媽媽把教育片麵地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他們不顧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硬性地給寶寶規定學習任務,讓嬰幼兒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這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很不利。要善於啟發和誘導寶寶,比如講故事,不一定要把故事講完,可以有意識地留下一些情節,讓寶寶自己去發揮想象力,隻有這樣才有助於開發寶寶的智力。

(2)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寶寶:寶寶畢竟是寶寶,具有寶寶的天性,辦事不可能像爸爸媽媽那樣考慮周全,犯錯誤時有發生。如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寶寶,寶寶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信心,長期這樣也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3)過早地對寶寶進行專業訓練:不少爸爸媽媽熱衷於把寶寶送到各種各樣的專業訓練班裏接受強化訓練。高強度的訓練擠去了寶寶應有的玩耍時間,使寶寶過早失去了寶寶的天性。如寶寶對訓練內容不感興趣,訓練還會成為沉重的包袱,寶寶不僅學不到東西,而且心理、性格還受到扭曲,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4.合格爸爸媽媽的十條標準是什麼

爸爸媽媽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將對寶寶的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僅限於如何培養寶寶,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爸爸媽媽的素質,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爸爸媽媽素質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又怎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所以要首先做合格的爸爸媽媽。

(1)寶寶在場,不要吵架。

(2)對每個寶寶都要給予同樣的愛。

(3)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寶寶說謊。

(4)爸爸媽媽之間要相互謙讓,相互諒解。

(5)爸爸媽媽與寶寶之間要保持平等關係。

(6)寶寶的朋友來家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7)對寶寶提出的問題,要盡量全麵答複。

(8)在寶寶的朋友麵前,不要講寶寶的過錯。

(9)注意觀察和表揚寶寶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寶寶的缺點。

(10)對寶寶的愛要穩定,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5.為什麼說爸爸參與家庭教育很重要

雖然爸爸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但爸爸媽媽教育的差異性會對寶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交往的內容上,媽媽常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寶寶的生活或輔導寶寶學習;爸爸則花較多的時間與寶寶遊戲或談心。在交往的方式上,媽媽常更多地摟抱寶寶,與寶寶進行一些溫和的活動;爸爸則更多地通過身體運動與寶寶玩耍,做一些較劇烈的、冒險性的活動等。

現代家庭教育在要求媽媽參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呼喚爸爸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方麵,正是在爸爸媽媽教育差異性的襯托和對比之下,寶寶才會更好地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與特點有所理解,使寶寶性別角色健康、順利地形成。通過對比,男孩會更好地從爸爸那裏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步樹立“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女孩則會更好地從媽媽那掌握女性的特征,也會受爸爸所表現的冒險、進取、獨立性的影響。如果沒有爸爸的參與,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因沒有鮮明的對比而在性別角色形成過程中產生混淆。另一方麵,由於男性自身的特點,爸爸早期教育的參與能夠更好地培養寶寶許多優秀的品質,使寶寶的個性更全麵的發展。爸爸大多喜歡和寶寶一起玩運動性、技術性、智能性較強的遊戲,並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堅毅、深沉、果斷、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等影響兒童,這樣會更好地促進寶寶身體、智能、性格的發展。當然,這並不是說媽媽不具備這些品質,而是說這些品質更多地見之於男性。一個好的爸爸會把媽媽生活領域之外的東西盡可能地展示在寶寶麵前,並成為寶寶探索新領域的向導和力量的源泉。

6.嬰幼兒年齡如何分期

(1)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日齡,這個時期的寶寶被稱為新生兒。新生兒從母體溫暖安靜的小環境中突然進入到冷熱不定且嘈雜的大環境中,由於內外環境的突然巨變,小寶寶機體內尚未建立完整和健全的調節能力,需要包括保持室溫、精心喂養、防治感染等在內的精心嗬護。

(2)嬰兒期:是指從生後28天到1歲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稱為嬰兒。由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主要以乳製品為主要食物,也有人稱為乳兒期。此期寶寶的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的速度是最快的,也是大腦早期開發的最佳時期。

(3)幼兒期:是指從1~3周歲的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寶寶的幼兒期(包括生後第一年在內統稱嬰幼兒期)。通過與外界的接觸和交流,寶寶的認知能力、語言和思維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明顯增強,是開發寶寶智力的關鍵。

7.嬰兒的體格發育有哪些特點

從出生到12個月是寶寶體格發育速度最快的一段時間,為人生的第一個生長高峰期。

(1)身高和體重:寶寶的體重在4~5個月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在12個月時達到出生體重的3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6月齡寶寶體重:出生時體重(千克)+月齡×0.7(千克)

7~12月齡寶寶體重:6(千克)+月齡×0.25(千克)

1.2(2)頭圍和胸圍:頭圍的生長在嬰兒期的寶寶也極快,尤其在前半年頭圍增長8厘米,後半年增加4厘米,在12個月時頭圍達到46厘米。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小1~2厘米,在1歲時胸圍和頭圍相等,此後胸圍大於頭圍;如頭、胸圍交叉延遲,提示胸廓的發育落後或營養狀況不良。

(3)骨骼生長:顱骨發育較麵部早,寶寶的前囟在出生後頭2~3個月可隨頭圍的迅速增大略有增大,以後則逐漸骨化縮小,在9個月至1歲半之間閉合,後囟一般在6~8周關閉,骨縫在3~4個月閉合。

寶寶脊柱的增長快於四肢,在新生兒期脊柱僅呈輕微的後凸,3個月當寶寶會抬頭時出現頸椎前凸。6個月左右能獨坐時出現胸椎後凹。在1歲左右開始行走時出現腰椎前凸。因此在嬰兒期末,寶寶的脊柱3個彎曲已形成。

正常寶寶的骨化中心隨年齡增長按一定時間和順序先後出現。寶寶在生後4~6個月時出現頭骨和鉤骨兩個骨化中心,橈骨遠端的成骨中心於6~12個月出現。

(4)乳牙的萌出:乳牙一般在出生後4~10個月萌出,通常以下頜中央切牙首先萌出,但乳牙萌出的時間和次序受遺傳的影響較大,個體差異明顯。乳牙萌出的數目為月齡減4~6,10個月時,大多數寶寶已長齊2顆下中切牙和2顆上中切牙,共4顆牙。寶寶在1歲時可有乳牙6~8個。如果寶寶在13個月時乳牙還沒有萌出,應考慮出牙延遲,要去看醫生。

8.幼兒的體格發育有哪些特點

1歲以後寶寶的生長速度會漸漸慢下來,體重在1~2歲期間增加3千克,到2歲時達到出生體重的4倍(12千克)。身高增長10厘米,達85厘米,約為成人身長的一半。2歲後寶寶的體重和身長的增長趨於穩定,直到青春前期的突發生長開始。此時的體重和身長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2歲至青春期兒童體重(千克)年齡×2+7或8(千克)。

2歲至青春期兒童身長(厘米)年齡×7+70(厘米)。

乳牙共20顆,2歲~2歲半出齊。頭圍增加2厘米,為48厘米。頭部的發育速度開始減慢,四肢和軀幹長得更長,頭和身體的比例更趨向成人。

9.兒童智能發育過程中有哪些敏感期

(1)語言敏感期(0~6個月):從寶寶開始注視爸爸媽媽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呀呀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影響寶寶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寶寶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寶寶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2)秩序敏感期(2~4歲):寶寶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寶寶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寶寶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3)感官敏感期(0~6歲):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寶寶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地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裏的事物。您可以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寶寶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寶寶充滿探索欲望時,隻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寶寶的需求。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忙碌的爸爸媽媽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寶寶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寶寶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寶寶具有巨細無遺、綜理密微的習性的好時機。

(5)動作敏感期(0~6歲):兩歲的寶寶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寶寶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的訓練,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兩歲半的寶寶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寶寶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10.新生兒有哪些行為能力

(1)視覺:新生兒在覺醒狀態時能夠注視物體,並能追隨物體移動眼睛和頭,這是評價中樞神經係統功能完整性的一項重要啟示。

(2)聽覺:如在新生兒耳旁柔聲呼喚或說話,覺醒狀態的新生兒會慢慢把頭轉向發聲的方向,有時甚至會用眼睛去尋找。

(3)嗅覺、味覺、觸覺:在新生兒早期就已經出現,表現為能區分自己母親乳墊和別人的差別,對不喜歡的味道會表現皺眉,對撫觸表現安靜。

(4)習慣形成:睡眠狀態的新生兒均有對連續的光、聲反複刺激反應減弱的能力,說明新生兒具備了對刺激有反應,短時記憶和區別兩種不同刺激的功能。

(5)與成人的相互作用:90%以上新生兒能追隨移動說話人的臉,通過哭吸引爸爸媽媽注意,並具備一些表情變化。

11.1~3個月寶寶智能發育的特點是什麼

(1)運動發育特點:1個月以後的寶寶手足的活動力增強,放入他手中的東西逐漸可以握留一段時間,到3個月時,寶寶可以拿著並看著手裏的玩具。扶他坐時他的頭從低垂進展到一搖一晃的豎直起來,到偶爾豎直,3個月俯臥位時,寶寶的頭可以自由抬起,並能用手支起上半身,可由仰臥位轉為側臥位。

(2)語言及社交行為發育特點:1個月的寶寶還很少有表情,且注意力較不集中,對於進入視野的物品可能不會馬上注意到。從2個月開始,寶寶的表情明顯靈敏起來,放在視野中間的物品會馬上注意到,並且會轉頭90度追逐物品,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會對你笑了,當你對他說話的時候,他還會發出“a、o、u”等聲音,似乎在與你一問一答。3個月的寶寶更會給你帶來驚喜,因為他們已經可以笑出聲音,並且能夠轉頭180度去追尋物品了。當他好奇地吃自己的小手的時候,表明他開始去學習接觸這個世界了。

12.4~6個月寶寶智能發育的特點是什麼

(1)大運動發育特點:4個月寶寶俯臥位前臂支撐可以穩穩地抬頭90度,並保持很長時間;他已經學會在床上自己開始翻身,但還不能完全翻過來。5個月的寶寶在仰臥位時輕拉他的腕部,可使他的頭和身體保持水平線坐起,坐的時候他的頭是豎直且穩定的,俯臥的時候,他可以兩臂伸直,雙手支撐體重,全胸抬離床麵;6個月的寶寶能從俯臥位翻到仰臥位,能獨坐一會兒,握住成人雙手從坐位站起來。爸爸媽媽扶著站立時,兩腿會做跳的動作,並有爬的願望。

(2)精細動作發育特點:4個月寶寶雙手的活動增多,開始學會玩弄手指,並抓著衣服或毯子把它們蓋在自己的臉上,同時出現吃手,會看自己的手或是手中的玩具,看到東西雙手會揮舞起來,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5個月的寶寶已經會主動伸出手去抓視野內的玩具了;6個月的寶寶則學會了撕紙和伸手玩弄麵前的小物件。

(3)語言發育特點:4個月時會出現非常興奮的表情,興奮時會呼吸加深,會大聲的笑;5個月的寶寶開始出現喜歡尖叫的特點,6個月的寶寶則會轉頭尋找聲源,呼喚他時會轉頭找人。

(4)社交行為發育特點:4個月時觸碰他身後時,會轉頭尋找,喜歡找人抱。跟媽媽在一起,高興時會大聲笑;6個月時照鏡子會笑,用手摸鏡中人;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明顯提高,能注視周圍更多的人和物,會尋找當著他的麵藏起來的東西,喜歡常接近的人,開始認生。會自己拿餅幹吃,會咀嚼。能理解爸爸媽媽的態度,對親切溫和的語言表示微笑,若對他大聲斥責能表現恐懼。把玩具藏起來知道找,抓搶書報,喜歡撕紙,感情開始豐富;坐著可玩30分鍾左右。

13.7~9個月寶寶智能發育的特點是什麼

(1)運動發育特點:7個月左右,寶寶可以獨自坐穩,甚至可以長時間坐著遊戲,也會匍匐在地上,以單手支撐體重,另一隻手拿玩具。手指的運動變得靈活。兩隻手都能抓握玩具,逐漸學會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對立抓起玩具,可以發現掉在地上的小東西,然後撿起。下肢支撐力量逐漸增強,扶著寶寶站立時,他會在桌麵上或者成人的膝上不停跳躍。能自由自在地翻身,尚無法爬行,但是會用手腕支撐身體,慢慢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