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生兒如何喂養(1 / 3)

A。母乳喂養學問多

335.母乳喂養好處多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最適宜的天然營養品。醫學研究證明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包括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乳糖及大量天然抗體,這些都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極大的益處。

我們可以把母乳喂養的幾點優越性歸納如下:

1.營養豐富,適合新生兒的需要及消化吸收能力,可以降低營養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亂的危險。

2.含有大量優質蛋白、必須氨基酸及乳糖,有利於新生兒大腦的發育。

3.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可以增強新生兒的免疫力,還能減少腸胃不適及過敏。因此母乳喂養的新生兒較少發生腹瀉,並且患呼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的也很少。

4.母乳喂養時,新生兒與母親直接接觸,通過逗引、擁抱、照顧和對視,增進母子感情,並使新生兒獲得安全、舒適和愉快感,有利於建立母子間的信任感,也有利於新生兒心理和智力的發育。

5.母親喂養,乳汁溫度及吸乳速度適宜,並且經濟方便,無汙染。

既然了解到母乳喂養得這麼多好處,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倡母乳喂養,鼓勵母乳喂養,並為此創造良好的條件。

336.母乳分為四個階段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母乳的四個階段性分類。

1.初乳:一般來說,產後一周內母親乳房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呈蛋黃色、質稠、量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一種免疫球蛋白)和吞噬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這些有助於增進新生兒呼吸道及消化道防禦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新生兒的抵抗力,因此,不管今後是采用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一定要將母親在生後數天內分泌的初乳喂給新生兒,使之有效地保證初到人世的新生兒健康。

2.過渡乳:產後7天至滿月內母親所分泌的乳汁稱為過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質與礦物質有所減少。

3.成熟乳:產後2個月至9個月內母親分泌的乳汁稱為成熟乳,脂肪比較多,蛋白質、礦物質進一步減少。

4.晚乳:產後10個月後母親分泌的乳汁稱為晚乳,其量及各種營養成分較前更減少。

337.寶寶需要媽媽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7天內產婦乳房分泌的乳汁,每天最多能出10~40毫升。雖然初乳量少,但對新生兒的健康是十分珍貴的。

初乳與正常的母乳相比,蛋白質更多,但是脂肪和糖的含量較少,而這非常適合於新生兒生長快、需要蛋白質多和消化脂肪能力弱的特點。初乳的顏色為黃白色、較稠,初乳中含有較多的免疫球蛋白。初乳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由於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所以初乳呈黃色,看上去不像奶,卻絕對幹淨衛生。有的人誤以為產後頭幾天分泌的奶髒而丟棄掉,這是十分可惜的。

初乳還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被稱為是人生第一次獲得的“免疫物質”。其中免疫球蛋白A能提高新生兒咽喉和腸的防禦能力。因此,新生兒在出生30分鍾後最好就哺初乳,這樣可以刺激乳汁的分泌同時也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對母子雙方都是有利的。

初乳中含有較多的牛磺酸,新生兒早期缺乏合成這種氨基酸的能力,初乳中的牛磺酸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牛磺酸對孩子大腦及神經係統機能、智能發育,對視力的發育都要重要的意義。

此外,初乳中含有一種低聚糖物質即雙歧因子,雙歧因子促進雙歧杆菌生長。初乳中含有較多的乳鐵蛋白,這是一種能和鐵離子結合的蛋白質,對大腸杆菌有抑製作用。由此可見,初乳中既含有促進雙歧杆菌生長的物質,又含有抑製大腸杆菌生長的物質,對早期新生兒腸道菌群的建立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提倡母乳喂養的同時,更不要忽視初乳喂養的作用。

338.什麼是過渡乳和成熟乳

母親產後7~14天的乳汁為過渡乳,14天後的乳汁就叫成熟乳。成熟乳的成分逐漸穩定,尤其是蛋白質維持在一個相當恒定的水平,成熟乳中的蛋白質含量雖較初乳少,但因各種蛋白質成分比例適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並含有幫助消化的酶類和免疫物質,所以優於其他乳類。它們都是營養豐富。

另外,成熟乳中含有適合寶寶消化的各種元素,如鈣磷比例合適易於吸收,母乳鐵易於吸收等等,都是各種動物乳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天然食物。

339.生後多長時間可喂奶

新生兒出生多長時間才開始喂奶呢?人們過去一直認為出生12小時後可以給新生兒喂奶,這之前可以給他們喂少量糖水。但是最近有些專家指出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即可喂奶,通過新生兒自己吸吮奶頭來刺激乳汁的分泌;並提出如果寶寶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在喂奶前就不要喂任何食品和飲料。

新生兒出生後就成為獨立的個體,一切的營養都要自己攝取。同時,由於剛出生的新生兒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得盡快獲取營養,以維持生長和發育的需要。

340.媽媽尚未開奶,寶寶怎麼辦

有些媽媽生下小寶寶後沒有馬上開奶或者奶水很少,這個時候如果寶寶餓了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喂些糖水之類的東西呢?在很多愛嬰醫院裏不允許喂寶寶除母乳外的任何東西,甚至連水也不允許喂,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後1~2周產婦才會真正下奶。但在第一周必須讓他們多吸吮、多刺激媽媽的乳房,使之產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媽媽盡快下奶,直至足夠寶寶享用。如果此時用奶瓶喂寶寶吃其他乳類或水,一方麵容易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不願再費力去吸媽媽的奶,另一方麵因為奶粉衝製的奶比媽媽的奶甜,會使寶寶不再愛吃媽媽的奶。這樣本來完全可以母乳喂養的媽媽會因寶寶吸吮不足,造成奶水分泌不足甚至停止泌乳。

那麼,寶寶一時吃不飽,會不會餓壞呢?不會的。因為寶寶在出生前,體內已貯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可以維持到媽媽開奶,而且隻要盡早給寶寶喂奶並堅持不懈,少量的初乳也能滿足新生寶寶的需要。準媽媽記住千萬不能因奶水暫時不多就喪失母乳喂養的信心。

341.喂奶前要有所準備

1.產後早吸吮:新生兒出生後應盡早吸吮乳房,最好分娩後立即吸吮,此時雖然沒有乳汁,但是通過吸吮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還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並且新生兒可以吸吮到營養與免疫功能極高的初乳,利於胎糞排出。

2.在母乳喂養前,先給新生兒換清潔尿布,避免在哺乳時或哺乳後給新生兒換尿布。若翻動剛吃過奶的新生兒容易造成溢奶。

3.準備好熱水和毛巾,請產婦洗手。用溫熱毛巾為產婦清潔乳房。

4.乳房過脹應先擠掉少許乳汁,待乳暈發軟時開始哺喂(母乳過多時采用)。

5.正確的哺乳方法:新生兒應按需哺乳,每天至少8次,可以讓他們吸吮到自發放棄乳頭。另外,母親哺乳時要有正確的姿勢,既使新生兒舒適地吸吮到乳汁,又使自己舒服。

342.喂奶體位很重要

母親哺乳時采取的何種體位很重要。每位母親應該找到合適的體位,既有利於全身肌肉放鬆,也有利於乳汁排出。

1.臥位哺乳:又分側臥和仰臥。大部分母親采取側臥位,這時可在頭下、胸下各墊一個枕頭以放鬆身體,同時可用下麵的手臂托著寶寶,上麵的手托著乳房來喂奶,這種方式使寶寶的頭應向前彎,容易夠著乳頭,吸吮良好。

2.坐位哺乳:母親應緊靠椅背,使背部和雙肩處於放鬆姿勢,用枕頭支托寶寶。如果是坐著哺乳,抱寶寶時要注意:寶寶的頭、身體呈一條直線,母親要用一隻手托著寶寶的頭、肩及臀部,另一隻手要托著乳房,把手指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並以食指支撐著乳房的基底部,而大拇指輕壓乳房的上部。這種托著乳房的姿勢可改善乳房的形態,使寶寶吃奶時容易含住。采用坐位哺乳,尤其適用於剖腹產及雙胞胎兒,因為這種方式可避免傷口受壓,也可使雙胞胎寶寶同時吸乳。

另外,在奶量太急時母親用中指和食指適當夾緊奶頭,使乳汁不致過快流出引起嗆奶或吐奶;在奶量不足時母親可輕輕擠壓乳房,以增加奶量。方法是:大拇指放在乳暈上,其他手指在對側向內擠壓,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膚上移動,擠壓鬆弛反複數分鍾,沿乳頭依次擠壓乳竇。

正確無論寶寶抱在哪邊,寶寶的身體與母親身體要相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嘴與乳頭在同一水平位置。必須保持寶寶的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壓入彈性乳房而影響呼吸,但也要防止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每次喂完奶後,要把寶寶輕輕豎起,伏在母親肩上輕輕拍其背部,使吞入胃內空氣排出。當把寶寶放在床上時,要右側臥位,以防溢乳。

343.如何讓寶寶更舒服的吃奶

媽媽哺乳的體位。讓媽媽坐在靠背椅上,背部緊靠椅背,兩腿自然下垂達到地麵。哺乳側腳可踩在小凳上。哺乳側懷抱新生兒的胳膊下墊一個專用喂奶枕或家用軟枕。這種體位可使媽媽哺乳方便而且感到舒適。

托抱新生兒方法及含接乳頭方法。指導媽媽用前臂、手掌及手指托住新生兒,使新生兒頭部與身體保持一條直線,新生兒身體轉向並貼近媽媽,麵向乳房,鼻尖對準乳頭,同時指導媽媽另一手成“C”字型托起乳房,或采用食指與中指成“剪刀狀”夾住乳房(奶水噴流過急時采用)。哺乳時用乳頭刺激新生兒口唇,待新生兒張大嘴時迅速將全部乳頭及大部分乳暈送進新生兒口中。按上述含接乳頭的方法可以大大減少乳頭皸裂的可能性。

哺乳後退出乳頭。退奶時用一手按壓新生兒下頜,退出乳頭,再擠出一滴奶塗在乳頭周圍,並晾幹。此法可以使乳汁在乳頭形成保護膜,預防乳頭皸裂的發生。如已有乳頭皸裂發生了,此種方法可以促成皸裂的愈合。

哺乳後該如何拍嗝呢?哺乳後將新生兒豎抱,用空心掌輕輕拍打後背,使新生兒打嗝後再讓其躺下安睡。如未能拍出嗝,則可多抱一段時間,放在床上時讓其右側臥位,以避免嗆奶。

344.如何知道自己的奶水是否充足

許多母親對自己的乳汁是否足夠,缺乏判斷力,現在就介紹一些判斷的方法。

1.看寶寶的小便。如果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小便在6次或6次以上,尿色無色或淡黃色,尿量能將尿布浸透,說明奶足夠。

2.看寶寶的體重。每日或間隔幾日為寶寶稱一下體重,如果寶寶的體重每星期增加在150克以上,說明奶足夠。還可以將所稱的體重標在寶寶生長發育圖上,如果體重的曲線在正常範圍,說明奶足夠。

3.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寶寶吃奶後神情安定、表情愉快、睡眠良好,往往說明奶足夠。

值得提醒的是:乳房的大小與乳汁分泌多少沒有多大的關係;存於乳房中的乳汁的多少,和真正的乳汁是否足夠,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345.為什麼會母乳不足呢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自己得奶水不夠寶寶吃,那麼怎樣判斷自己母乳不足呢?這裏有些標準可供參考:感覺乳房空,不脹;寶寶吃奶時間長,用力吸吮卻聽不到連續吞咽聲,有時突然放開奶頭啼哭不止;寶寶睡不香甜,常吃完奶不久就哭鬧,來回轉頭尋找奶頭;寶寶大小便次數少,量少;寶寶體重不增或增長緩慢等。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母親要積極地尋找原因,用最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母乳不足最常見的原因有:

1.喂養不當:新生兒出生後沒有及早地吸吮乳房,也沒有按需哺乳,每天哺乳的次數及吸吮的時間不夠;母嬰分離,使用奶瓶喂奶而造成“乳頭錯覺”,導致新生兒不願吸吮母乳;母親乳頭疼痛而不願讓新生兒吸吮;過早地增加輔食等等,這些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2.指導不當:醫務工作者沒有正確地指導哺乳,或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而使得母親產生自己乳汁不足的錯覺,導致新生兒對乳房吸吮刺激的以少,最終導致乳汁不足。

3.暫時性母乳供應減少:由於母親疲勞,精神抑鬱,對母乳喂養缺乏信心;母親或新生兒患病;母親月經恢複等因素均可使乳汁暫時性分泌不足。

4.其他原因:如乳房發育不良、乳房手術、乳頭凹陷、再次妊娠、母親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使用了某些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均可使乳汁分泌減少。

346.如何對付母乳不足

有一個媽媽剛生了寶寶,沒有母乳,怎麼辦呢?母乳不足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下麵就提供一些應對措施,既有利於母乳的增多,也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

1.即使母乳不足,也要每天讓寶寶吸吮,並用吸奶器抽空,以刺激乳腺增加乳汁的分泌量。

2.母親可以吃些發奶的食物,如魚湯、豬蹄湯、骨頭湯等,以增加奶量。家人在做湯時若加入少量的醋,骨中的礦物質將溶於湯內,使營養更為全麵。另外,母親還應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牛奶、魚、雞、動物內髒、各種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由於乳汁中含水量大,母親要多喝水。

3.母親應該生活有規律、勞逸安排好,睡眠充足、心情舒暢,這樣會使乳汁分泌得較多。

4.可以采用混合喂養方法,即喂一些母乳,同時用牛奶或代乳粉補充一部分營養。補充奶類或代乳粉的用量,要根據母乳缺少的情況來定,可以先采取一定量試喂,如果寶寶能全吃掉,可以再試加一些,隻要吃後有飽的表現,而消化也正常就可以了,根據月齡的增長再適當調整用量。對小月齡的嬰兒,可以先喂約十分鍾的母乳,然後補授一定量的鮮牛奶,這樣即先吃完高營養價值的母乳,又補充了優質蛋白的不足。若母親上班了,可以早晚吃母乳,中間人工喂養。

347.如何提高“乳產量”

一些媽媽經常為自己的乳汁不多而犯愁。其實,健康的母親要想使乳汁多起來並不難,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產後盡早讓新生兒吸吮乳頭,一般認為最好在產後1小時。實驗表明,新生兒吃奶後,母親血液中催乳素的濃度可比喂奶前增加10~30倍。對乳頭的刺激和吸吮能反射性地使腦下垂體分泌大量的催乳激素,進一步促使乳汁產生。因此一定要讓新生兒反複多次吸奶,即使少也要堅持,而且每次要盡量把乳汁吸完,這樣奶汁便會源源不絕、越吸越多。

2.乳汁中各種營養素都是來自於母體,所以哺乳的母親要保證充足而豐富的營養,要盡量多吃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蛋、蝦、雞、鴨、蔬菜、水果等,還要多喝湯水(如酒釀煮蛋、豬蹄黃豆湯,鯽魚湯等)。另外,在食品的烹調上應少用煎炸,多用燉品,口味以清淡為宜。

3.哺乳期應盡量避免服用一些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或食物,如抗甲狀腺藥物、阿托品以及山楂、麥芽。麥乳精亦應少吃為宜。

4.在采用了上述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可采用食物和藥物相結合的方法,促進乳汁分泌。如常用的催乳湯:炒川芎、當歸、木通、王不留行各9克,豬蹄2隻煮湯代水煎藥服用。此外,也有其他簡易的吃法:如豬爪2隻,加2克通草,充分煮爛後吃肉喝湯;或王不留行和穿山甲各6克,用豬爪2隻燒湯等。

5.母親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處於輕鬆的狀態,也是乳汁充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母親經常處於緊張、憂慮、焦急、煩躁、氣惱的狀態下,會使乳量減少,有時甚至出現回奶的現象。

6.母親的內衣不宜過緊,以免壓迫乳房,影響乳汁分泌。

348.哺乳前可以喂糖水嗎

有許多母親在來奶之前給新生兒用奶瓶喂些糖水,用來防止新生兒饑餓和脫水。其實,專家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因為新生兒出生前體內已貯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可以維持到母親來奶,而且隻要盡早給新生兒哺乳,少量的初乳就能滿足剛出生的正常新生兒的需要。

如果開奶前就用奶瓶給新生兒喂糖水,新生兒用過橡皮奶頭後,就不願再吸吮母親的乳頭了。而且,由於糖水比母乳甜,也會影響新生兒吃母乳的興趣。如果新生兒不吸吮母親的乳汁,就得不到初乳內豐富的免疫物質,易發生感染或疾病,母親也容易發生奶脹或乳腺炎。如果確定需要喂水,用小勺喂少量的白開水即可。

349.按時哺乳好還是按需哺乳好

長期以來人們都強調嬰兒要按時哺乳,即新生兒2~3小時喂哺一次,較大的3~4小時喂一次。由於過分強調按時,母親常常看著時間喂奶,即使寶寶餓得直哭,不到時間就是不喂。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對新生兒。新生兒期是要按需哺乳的,即新生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喂。當他們饑餓性啼哭時,可予哺乳;當睡眠超過3小時,可喚醒哺乳。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乳汁的分泌是通過嬰兒的吸吮刺激而誘發的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的建立,以及母體體內腦下垂體分泌的泌乳素和催乳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吸吮刺激越頻繁、吸吮力越強,泌乳量越多。所以當今最新觀念是提倡按需哺乳,即不加時間限製,完全根據嬰兒生理需要想吃就喂,母親感到奶脹就給嬰兒哺乳,這樣有利於母親早下奶和乳汁源源不斷地分泌,以充分的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

350.寶寶可以含著乳頭睡覺嗎

許多寶寶睡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需要一個固定的安慰物,隻有在這個安慰物的陪伴下才能安然入睡,如小奶嘴,手絹,枕巾,玩具等等都可以讓寶寶入睡。但是還有一些寶寶隻有含著媽媽的乳頭才能睡覺。

其實,寶寶含著乳頭睡覺是十分不好的。首先這會對寶寶牙齒的正常發育有不良影響,會使上下頜骨變形,導致上下牙不能正常咬合;另外媽媽的乳房容易堵住寶寶的口鼻,容易使寶寶發生窒息,這些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利。因此,媽媽們要注意,不能讓寶寶養成含著乳頭睡覺的習慣,如果已經形成習慣,也應該改正。

媽媽們在哺乳結束後,不要強行用力拉出乳頭,因為在口腔負壓下拉出乳頭,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損,也容易造成寶寶的牙齒向外突出。應讓寶寶自己張開口,乳頭自然地從口中脫出。當寶寶仍含住乳頭不鬆時,可用手指頭從他們的口角伸入口腔內,或用食指輕輕按壓寶寶的下頦,溫柔地中斷吸吮。

351.母乳的“情感”作用

我們都知道,母乳有許多優點,如經濟、方便、省時,營養豐富等,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有利於新生兒的身心發育。

母乳為什麼會有情感作用,會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呢?這歸因於母乳喂養的方式。喂奶時,新生兒躺在母親的懷抱裏,能接觸到母親溫暖的肌膚,聞到母親身上親切的氣味,能夠再次聽到早在宮內已熟悉的母親心跳的節律,再加上母親愛撫的動作和溫柔的言語,這一切都能使他們感受到母愛,產生愉快的情緒,這對新生兒的身心健康發育是很有好處的。可見母乳喂養不僅供給了新生兒必需的營養素,而且還給予他們感情與溫暖,促進他們的身心發育。因此,為了孩子,母親要堅定母乳喂養的信心,排除一切幹擾因素,進行母乳喂養。

如果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致使母親確實無法給新生兒喂奶,就要注意在保證營養的同時,給孩子母愛,以彌補人工喂養的缺陷。喂牛奶時也要像喂母乳一樣懷抱新生兒,盡量縮小人工喂養與母乳喂養的差別。不能圖省事,把奶瓶往孩子嘴裏一放就完事,這樣會使新生兒親近奶瓶,而生疏母親,影響母嬰感情的發展。母親平時要多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這樣能使孩子也像母乳喂養兒一樣身心愉快,健康成長。

352.母親給寶寶喂奶時應專心

美國生物學專家通過一項實驗發現,人在不同情緒下呼出的氣體,其中所含的物質完全不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體在為成液體時,是無色、無雜質、清澈、透明的;發怒時呼出的氣體在變成液體時,裏麵含有白色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