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生兒如何喂養(2 / 3)

由此,專家們認定,人處在不良情緒中時,血液中的一些物質成份會發生改變,很可能生成了某種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毒素,包括乳汁中也含有。如果母親在給寶寶喂奶時,仍然在做一些使情緒波動較大的事情或談話,那麼身體內由於不良情緒而產生的毒素,就會進入寶寶的體內,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危害。

因此,母親給寶寶喂奶時,心情一定要恬靜,這是與母親與寶寶進行交流的最佳機會,而千萬不可在生氣或盛怒之下給寶寶喂奶。

353.母親什麼時間需要擠奶

媽媽的

1.當乳房太脹影響寶寶吸吮時,為了幫助寶寶吸吮,一定要擠掉一些奶。

2.乳頭疼痛暫時不能哺乳時,要將奶擠出來,這樣即可用擠出的奶喂養寶寶,緩解了乳頭疼痛,還防止了由於寶寶未吸吮而乳汁分泌的減少。

3.寶寶剛出生不久,吸吮能力不是太強,如果母親的乳頭內陷,寶寶一時還沒有學會吸吮這種乳頭,這時候要擠奶喂寶寶和擠奶保持乳汁的分泌。

4.寶寶出生體重過輕或寶寶生病吸吮力降低時,應擠奶喂養寶寶。

5.母親與寶寶暫時分開時,要擠奶喂養寶寶。

354.母親如何正確擠奶

擠奶的事情應該由母親自己做,因為讓別人擠有可能引起疼痛,反而抑製了噴乳反射,如果用力過猛還會造成乳房損傷。

擠奶前要洗幹淨雙手。母親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把盛奶的容器放在靠近乳房的地方。擠奶時,媽媽把拇指放在乳頭、乳暈的上方,食指放在乳頭、乳暈的下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拇指、食指向胸壁方向擠壓,擠壓時手指一定要固定,不能在皮膚上滑來滑去。最初擠幾下子可能奶不下來,多重複幾次奶就會下來的。

要注意的是必須擠壓乳頭後方,這樣就能擠在乳暈下方的乳竇上。然後在各個方向上,按照同樣方法壓乳暈,有節奏地擠壓及放鬆,並在乳暈周圍反複轉動手指位置,以便擠空每根乳腺管內的乳汁。一般情況下,一側乳房至少擠壓3~5分鍾,待乳汁少了,就可擠另一側乳房,雙手可交換使用,以免疲勞。

每次擠奶的時間以20分鍾為宜,雙側乳房輪流進行。一天應擠奶6~8次,這樣才能保證乳汁分泌量。

每個母親都應學會用手擠奶的方法,以便在需要時能夠很好的應用。在母乳喂養過程中,當遇到母親乳房發脹需要緩解、乳汁淤積需要去除、母嬰暫時分離(如母親外出工作),或者低體重兒不能吸吮,需要擠奶喂他等情況時,用手擠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首選的、便捷的、汙染程度最低的。它不需要設備,隨時隨地皆可進行。

355.怎樣判斷新生兒已吃飽

不少新手媽媽有這樣的困惑:寶寶總是吃,他們不會撐著吧?怎樣才能知道他們吃飽了?我們可以從幾方麵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了:

1.聽新生兒吃奶時下咽的聲音新生兒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聽到咽下一大口,如此連續大約15分鍾就可以說是他們吃飽了。如果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說明母親奶量不足。

2.觀察新生兒吃奶後是否有滿足感如果新生兒吃飽了,他們會對你笑,或者不哭了,或馬上安靜入睡。但是如果吃奶後還哭,或者咬著奶頭不放,或者睡不到兩小時就醒,都說明他們沒有吃飽。

3.注意大小便的次數正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黃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兒其大便是淡黃色稠便,幹燥,3~4次。這些都可以說明他們平時吃的很飽。如果吃不飽的時候,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綠稀便。

4.看體重的增減足月新生兒在第1個月時體重大約每天增長25克,即第1個月體重增加720~750克,第2個月大約增加600克。如果新生兒的體重增加正常,則說明他們喂養得當。如果體重增加不明顯甚至減輕了,那就要找原因了,要麼喂養不當,要麼有病了。

356.怎樣知道新生兒是否餓了

我們前麵已經講過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了,那麼怎樣知道新生兒是否餓了呢?

1.新生兒饑餓時,會哭鬧不安,且哭聲洪亮。相反若是吃飽了,他們會對你笑,或馬上安靜入睡。

2.如果新生兒吃不飽,總是處於饑餓狀態,則他們的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綠稀便。正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黃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兒其大便是淡黃色稠便,幹燥,3~4次。

3.新生兒體重增加不明顯甚至減輕了,那就要找原因了,要麼喂養不當,要麼有病了。正常足月新生兒的體重變化:在第1個月時體重大約每天增長25克,即第1個月體重增加720~750克,第2個月大約增加600克。

如有上述現象,就要考慮改善奶水質量,給乳母增加營養,或每日給新生兒補喂1~2次牛奶,以消除饑餓狀態。

357.母親臥床喂奶到底好不好

臥床喂奶好不好?

有的母親喜歡躺在床上給寶寶喂奶,認為這樣母子都比較舒適輕鬆。殊不知,這種喂奶方式可給寶寶帶來嚴重惡果,甚至造成耳聾。

母親在躺著喂奶時,因為寶寶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將有一部分奶或寶寶嘔吐物帶細菌流到孩子的耳朵裏去,加之寶寶的免疫機能尚不健全,細菌侵入耳的鼓室的中耳,寶寶極易得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治療不及時就可導致耳聾。所以母親不要躺在床上給寶寶喂奶,同樣寶寶也不要躺在床上吮吸奶瓶,因為這樣也可使乳汁順著寶寶短且低平的咽鼓管流入耳內汙染中耳,也可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那怎麼才是正確的姿勢呢?

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母親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將寶寶抱起,左肘部抬高45°將寶寶頭部放在左肋部,再讓寶寶吮吸乳汁。人工喂養也要讓寶寶頭部抬高45°,這樣可以防止乳汁流入耳內引起汙染。

358.該不該叫醒寶寶喂奶

常常有新手媽媽有這樣的疑惑:保健醫生告訴我差不多3~4小時喂寶寶一次奶,但是有時寶寶一直睡著,常常間隔5小時~6小時才吃。我該不該準時叫他起來吃奶呢?

專家提示:

如果你的寶寶在吃奶時睡著,試試這個方法:把他扶起,坐在你的大腿上,用一手撐住他下巴,另一隻手扶著他的背,讓寶寶自腰部慢慢往前傾斜。一旦他醒來就可以恢複喂奶姿勢。你也可以試著捏捏他的耳垂,輕搔他下巴附近,如果各種辦法都不奏效,就讓他多睡一會兒,等他真的餓了就會專心吃的。

359.吃止痛藥會影響到寶寶嗎

有的母親有這樣的疑惑:剖腹生產之後的疼痛相當難以忍受,大夫給我開了止痛藥,我卻擔心是否會影響到吃母乳的寶寶?

專家解答:如果你不吃,對孩子的負麵影響也許更大。因為你承受的疼痛和精神壓力會使你無法全神貫注於寶寶,也會減少你的乳汁分泌。另一方麵,藥性殘留在初乳中的量微乎其微,通常不會對寶寶產生副作用。

還有這樣的疑問:今早,當護理人員把寶寶帶出來給我時,孩子似乎有東西哽在喉頭裏,然後吐出來某些液態物,我還沒開始喂他奶吃,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家解答:你的寶寶有長達九個月的時間生活在羊水中,那時他還無法像我們一樣直接呼吸空氣,而是吸進一堆液體。雖然在出生之後,醫生護士清理了他的呼吸道,但仍可能有些殘留的液體或是黏膜在他的肺裏,所以他以這種方式排出這些東西。這種現象完全正常。

360.不宜生氣時喂奶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的實驗表明,人在生氣時體內可產生毒素,此種毒素可使水變成紫色,且有沉澱。由此提示,媽媽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就喂奶,以免寶寶吸入帶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輕者生瘡,重者生病。

361.不宜運動後喂奶

人在運動中體內會產生乳酸,乳酸瀦留於血液中使乳汁變味,寶寶不愛吃。據測試,一般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即可產生此狀,故肩負喂奶重任的媽媽,隻宜從事一些溫和運動,運動結束後先休息一會再喂奶。

不宜喂奶時逗笑。寶寶吃奶時若因逗引而發笑,可使喉部的聲門打開,吸入的奶汁可能誤入氣管,輕者發生嗆奶,重者可誘發吸入性肺炎。

362.不宜香皂洗乳房

有些媽媽為了保持乳房清潔,經常清洗,這是正確的,但不可用香皂來清洗。因為香皂類清潔物質可通過機械與化學作用除去皮膚表麵的角化層,損害其保護作用,促使皮膚表麵“堿化”,從而助於細菌生長。時間一長,可能引起乳房炎症。所以,哺乳媽媽最好用溫開水清洗乳房。

363.什麼是母乳性酒精中毒

當哺乳母親喝了較多含酒精飲料後,酒精吸收後通過乳汁排出,新生兒吃了含酒精的母乳引起中毒。表現為皮膚潮紅,煩躁不安,心率、脈搏加快,嗜睡等。這時應立即停喂母乳,給予大量水分,加速酒精排出。

364.什麼是母乳性青紫

哺乳母親吃了大量不新鮮、煮後隔幾天的蔬菜或未醃透的泡菜,此類食物中含有高濃度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乳汁中可使新生兒皮膚、口唇青紫,頭暈、心慌、惡心嘔吐,一旦發現應送醫院治療。

365.什麼是母乳性腹瀉

發生腹瀉的原因多與母乳中含有較多的前列腺素E2有關,一般新生兒大便每天2~3次到8~9次。雖然有腹瀉,但不會影響生長發育。此種腹瀉往往隨著新生兒的成長和添加輔食會漸漸消失,不必停止喂奶。

366.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有的新生兒吃母乳後出現皮膚、眼鞏膜發黃,但是不發熱,食欲好,生長發育正常。若停止吃母乳,黃疸在6~9天消失。這是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名叫3α~20β孕二醇的激素引起的,這種激素在新生兒出生3~10周後會逐漸消失,因此不必停止母乳喂養,或臨時用牛奶喂養。

367.不宜母乳喂養的幾種情況

1.有先天性半乳糖症缺陷的嬰兒,在進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後,可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積,引起嬰兒神經係統疾病和智力低下,並伴有白內障,肝、腎功能損害等。所以在新生兒期凡是喂奶後出現嚴重嘔吐、腹瀉、黃疸、神色委靡、肝脾大等,寶寶就極有可能得了本病。經檢查後明確診斷者,應立即停止母乳及奶製品喂養,給予特殊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養。

2.患有糖尿病的嬰兒是先天性缺乏分支酮酸脫羧酶,從而引起氨基酸代謝異常,臨床表現有喂養困難、嘔吐及神經係統症狀,多數患兒伴有驚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應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患有本症的嬰兒應給予低分支氨基酸膳食,另外要注意喂食母乳要少量。

3.母親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時也不宜哺乳。如癲癇需用藥物控製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用藥物治療者,腫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療期間,這些藥物均可進入乳汁,對嬰兒不利。

4.母親處於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時,乳汁內含致病的細菌或病毒,可通過乳汁傳給嬰兒。而治療感染的大多數藥物都可從乳汁排出,如紅黴素、鏈黴素等均對嬰兒有不良後果。所以要暫時中斷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時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防回乳,母親停藥後可繼續哺乳。

5.母親進行放射性碘治療時,碘能進入乳汁,有損嬰兒甲狀腺的功能,應該暫時停止哺乳。待療程結束後,檢驗乳汁中放射性物質的水平,達到正常後可以繼續喂奶。

6.母親接觸了有毒化學物質或農藥時,有害物質可通過乳汁使嬰兒中毒,故哺乳期應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及遠離有害環境。如已接觸者,必須停止哺乳。

7.患嚴重心髒病的母親要停止哺乳,因為哺乳會使母親的心髒功能進一步惡化。

8.患嚴重腎髒疾病的母親要停止哺乳,因為哺乳能加重髒器的負擔和損害。

9.患嚴重精神病及產後抑鬱症的母親要停止哺乳。

10.處於傳染病急性期的母親也要停止哺乳。如母親患開放性結核病,各型肝炎的傳染期,此時哺乳將增加嬰兒感染的機會。

B。如何進行人工喂養

368.母乳不足,寶寶怎麼辦

首先應該知道母乳不足有什麼現象。嬰兒在吃母乳時,常常是吃奶時間超過20分鍾或更長一些還不肯放開乳頭,或是用力吸住乳頭,不讓媽媽抽出,也有時吸一陣,吐出奶頭哭一陣再吸。這種種表現,就表明母親的乳汁分泌不足。母乳不足時嬰兒常常不到吃奶的時間就感到饑餓,因而哭鬧,夜間也不好好睡覺,另外,從嬰兒生長的情況也能判明,假如體重增加得不好,嬰兒長得瘦弱又無其他疾病,多是母乳不足造成的。

母乳不足時除喂母乳外還要用其他乳類或代乳品,采取人工喂養的方法來補充營養的需要,進行混合喂養。

1.小月齡的嬰兒,可以先喂約10分鍾的母乳,然後補授一定量的鮮牛奶,這樣既先吃完高營養價值的母乳,又補充了優質蛋白質的不足。

2.如嬰兒吃完母乳後不肯再吃乳類食品,而母乳在間隔一次不喂,奶量夠吃一次時,就可以采取一頓純吃母乳,下一頓完全喂牛奶或其他代乳食品的間隔喂法。

3.也可根據母親工作情況或其他原因,安排早、晚吃母乳,增喂1~2次乳類或其他代乳食品。

4.如母乳不太缺少就可以采用一次喂純母乳,下次喂母乳後加喂一定量的代乳品的間隔喂法,或多吃幾次母乳,而其他乳類或製品隻喂1~2次。

5.個別嬰兒如吃母乳後不肯吃其他乳類或代乳品,而母乳又不夠吃飽一頓時,就采取先吃牛奶後吃母乳的辦法。

補充奶類或代乳品的量要根據母乳缺少的情況來定。可以先采取一定量試喂,如果嬰兒能全吃掉,可以再加一些,隻要吃後有飽的表現,而消化正常就可以了,以後再根據月齡的增長適當調整用量。

369.什麼是混合喂養

由於母乳不足或其他各種原因,采取既喂母乳又加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的喂養方式,稱為混合喂養。

混合喂養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喂母乳,接著補喂一定數量的牛奶或代乳品,這叫補授法,適用於母乳量不足時的喂養和6個月以前的嬰兒。其特點是,嬰兒先吸吮母乳,使母親乳房按時受到刺激,保持乳汁的分泌。另一種是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輪換間隔喂食,這種叫代授法,適用於母乳量充足而因某些原因不能哺乳的喂養和6個月以後的嬰兒。母親在不能哺乳時,也要保持每天喂奶3次,不哺乳的時候,要按時將奶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保持正常分泌。

其中,這兩種方法中以補授法為好,因為能保持較多次的吸吮刺激和乳房排空,可防止母乳越來越少。專家指出,一天中喂哺母乳不應少於3次,如果減到1~2次,則母乳有迅速減少的可能。

混合喂養每次補充其他乳類的數量應根據母乳缺少的程度來定。混合喂養不論采取哪種方法,每天一定要讓嬰兒定時吸吮母乳,補授或代授的奶量及食物量要足,並且要注意衛生。

在混合喂養中失去了部分母乳的營養,有的成分是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所缺乏的,因此要提早增加一些輔食,如新鮮的水果汁、蔬菜泥、魚肝油等。

370.混合喂養的兩種方法

我們知道混合喂養是一種既喂母乳又加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的喂養方式,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做到科學的混合喂養呢?

混合喂養可分為補授法和代授法兩種,其中補授法適合母乳量不足時,即在每次喂哺母乳後,用其他代乳品補充母乳不足的部分;代授法適合母乳充足而因某些原因不能哺乳時,即在喂哺母乳之間,一天加喂數次代乳品。專家提醒:母親在不能哺乳時,也要保持每天喂奶3次,尤其是在不哺乳的時候,要按時將奶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保持正常分泌。

在混合喂養中采用最多的就是牛奶,在使用牛奶喂養時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寶寶吃過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負擔。一般的,出生時體重為3~3.5千克的寶寶,在開始兩個月時,每天吃600~800毫升的牛奶為宜,每天可分7次吃,每次100毫升左右。對食量過大的寶寶,每次最好不要超過150毫升,否則會加重腎髒、消化器官的負擔。

混合喂養會失去了部分母乳的營養,有的成分是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所缺乏的,因此要提早增加一些輔食。添加輔助食品應從少量到足量,從稀到稠,由細到粗。

另外,輔助食品應在寶寶身體健康時根據不同年齡適當添加。一般出生後2周起即應加服維生素A、D製劑,多曬太陽以防發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1~4個月內可添加適量鮮果汁、青菜汁之類,以補充維生素A、D和礦物質;5~6個月應添加富鐵食物及動植物蛋白質,如蛋黃、魚泥、菜泥、水果泥等,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7~9個月訓練寶寶咀嚼能力,促進出牙,添加餅幹、魚、蛋、豬肝泥、肉末等;10個月起添加軟飯、掛麵、饅頭、麵包、碎菜、碎肉、豆製品等,訓練咀嚼。

371.人工喂養喂什麼

一般的,人工喂養的寶寶食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乳及其乳製品;第二類是以黃豆為主要原料的代乳品。一般說來,應優先選擇動物乳及乳製品。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代乳品的特點:

⊙牛奶及製品。

1.鮮牛奶:鮮牛奶是人工喂養的首選食品,這是由於牛奶是動物奶中營養素含量比較豐富的奶類,而且牛奶比較容易獲得。與人乳相比,牛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但以酪蛋白為主,較難消化;牛奶中的礦物質較人奶多2~3倍,對腎髒尚未發育完善的嬰兒來講,過多的礦物質是一種負擔;牛奶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比例也不如人乳合理等。但將牛奶加工以後,可以克服難以消化和一些物質的比例不合理的缺點,對於人工喂養的嬰兒來講仍然是較好的食品。

2.牛奶粉:是將鮮牛奶濃縮、噴霧、幹燥製作而成,具有便於保存運輸、使用方便等優點。現在有不少生產廠家對牛奶粉進行改造,力圖使各種營養成分更接近於人奶,從這點上講,配方奶粉優於一般奶粉或牛奶。

3.蒸發乳:是將鮮牛奶蒸發濃縮為原乳汁容量的一半而成,經高溫消毒、裝罐密封、便於保存。食用時加水一半即又成為鮮奶。

4.酸牛奶:

用乳酸菌加入鮮牛奶中發酵而成,也可加入檸檬酸、乳酸或稀鹽酸來製作。酸牛奶中奶的凝塊變小,酸度增加有利於消化。

⊙鮮羊奶。

有的山區或牧區可以得到鮮羊奶,用鮮羊奶喂養嬰兒也是可行的。羊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均較牛奶為多,而且脂肪球小易於消化。但羊奶中維生素B12和葉酸較少,如不合理補充容易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馬奶。

馬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含量均較少,如用其喂養嬰兒,應當加一些別的代乳品為好。

⊙米粉。

將米粉衝成糊來喂養小兒,是不適宜的。因米粉中多是澱粉,蛋白質及脂肪含量極少,其質與量都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樣喂養的嬰兒看上去可能很“胖”,但肌肉鬆弛,麵色蒼白,抵抗力差,容易感染。

因此,米糊不能作為代乳品來喂養嬰兒。

372.奶具消毒保健康

奶瓶和寶寶的生活息息相關,奶瓶的消毒卻常常讓父母發愁,如何消毒奶瓶才最安全可靠,可以放心給寶寶使用呢?

1.煮沸法:為了防止奶汁在奶瓶中發酵、發黴,每次喂奶完畢,要立即倒掉餘下的奶汁,用奶刷清洗奶瓶、奶嘴。將開水煮沸後把奶瓶拆開,放入沸水中,煮沸15~30分鍾,撈出晾幹即可。

2.微波消毒法:將清洗後的奶瓶盛上清水放入微波爐,打開高火10分鍾即可。切記不可將奶頭及連接蓋放入微波爐,以免變形、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