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新生兒每天需要睡多少小時呢?據統計,正常新生兒每天大約睡17~20小時,是成人的2倍多;清醒安靜的時間為2~3小時,清醒伴有活動的時間為1~2小時,還有1小時左右是哭的時間。
所以,父母要給新生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新生兒的房間要空氣新鮮、濕度適宜,床上的被褥柔軟,厚薄適當。同時要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和定時睡眠的習慣。白天準時喂奶,夜間不要因喂奶將他們弄醒;睡覺時不含假乳頭,也不要拍打、搖動或抱著。總之,父母要盡可能的保證新生兒高質量的睡眠,從而利於他們的生長發育。
419.新生兒睡眠的最佳姿勢
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是他們自己不能控製和調整睡眠的姿勢,這就需要母親為他們調整成最佳的睡眠姿勢。
什麼樣的姿勢才是最佳的呢?一般的,睡眠姿勢分為仰臥、俯臥和側臥三種。大部分母親都讓新生兒仰臥睡覺,因為這種睡覺姿勢能使全身肌肉放鬆,對新生兒的內髒,如心髒、胃腸道和膀胱的壓迫最少。但是,仰臥睡覺也是有缺點的,一是嘔吐時容易被嘔吐物塞噎喉嚨引起窒息;二是仰臥時總是一個方向,就會引起頭顱變形,形成扁頭,影響頭型美觀。
新生兒期最好不要俯臥位睡覺,因為新生兒還不能抬頭、轉頭和翻身,俯臥時容易發生意外窒息。另外,俯臥也會壓迫內髒,不利於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新生兒剛出生時最好讓其保持著他們在子宮內的姿勢,四肢屈曲,右側臥位,在頸下墊塊小毛巾,使經過產道時咽進的羊水和粘液流出,並定時改換另一側臥位,因為新生兒的頭顱骨骨縫沒有完全閉合,長期睡向一邊,頭顱可能變形。
如果新生兒剛喂完奶後,最好使其右側臥位,以減少溢奶,大約在1個小時後即可平臥。一般的,4個小時左右給新生兒調換一次姿勢,同時注意不要把耳輪壓向前方。
420.睡電褥子對寶寶的身體不利
適宜的保暖對新生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早產兒。但是有的父母給新生兒鋪上電褥子來保暖,這種做法是十分危險的。
電褥子的溫度一般難以自動控製,父母一旦忘記關掉電源,新生兒又無法及時反映自己的感受,導致溫度過高、保暖過度,這對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會帶來不利影響。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高溫情況下身體內的水分丟失增多,若不及時補充液體,會造成新生兒脫水熱、高鈉血症、血液濃縮,出現高膽紅素血症。甚至還會引起呼吸暫停,嚴重時可致死。
在家裏麵,父母給新生兒保暖的正確方法是調節室溫,也可以在床上多鋪些被褥,或用熱水袋放在包被外麵保溫,整個空間提高溫度要比局部高溫安全得多,而且新生兒也會很舒服。
421.不要讓小寶寶睡偏頭
由於新生兒的頭顱骨尚未完全骨化,各個骨片之間仍有成長空隙,有相當的可塑性,再加上新生兒的頸部肌肉不發達而無力轉動頭部,所以當某一側的骨片長期承受整個頭部重量的壓力時,其形狀就會受影響。也就是說新生兒不注意睡眠姿勢,頭部長期偏向一側,時間長了,就會左右不對稱,俗稱“睡偏頭”。
那麼,怎樣才能使新生兒的頭部長得左右對稱而不會睡偏頭呢?
首先,新生兒要有良好的睡眠姿勢。一般的,不要給新生兒用枕頭,頭部不宜長期處於一種姿勢,每天隔4個小時左右調換一下。父母也可以在一側放上較軟的枕頭,使頭部不能隨意偏向該側,如此交替進行,久後即能起到防治作用。
其次,新生兒吃奶時頭轉向母親一側,並且睡覺時也習慣於麵向母親,所以,母親要經常和新生兒調換位置睡覺,這樣新生兒就不會把頭轉向固定的一側了。
另外,新生兒的頭骨左右兩側生長不均勻,除了不良的睡眠姿勢所致,還可能因為身體內缺鈣,即患有佝僂病,這時更容易發生偏頭。
如果父母已經發現新生兒睡偏了頭,應該及時進行糾正。若超過了1歲半,寶寶骨骼發育的自我調整能力就會下降,偏頭不易糾正,雖然不會影響大腦發育,但影響寶寶的外觀美。
422.新生兒“夜啼”怎麼辦
有些新生兒白天熟睡不醒,而晚上精神飽滿,甚至哭鬧不休,這種日夜顛倒的新生兒我們稱為“夜啼郎”。遇上這種情況時,許多父母是大傷腦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怎樣才能使寶寶停止“夜啼”呢?
因為胎兒在母體內是不分晝夜的,新生兒出生後不能立即適應外界環境,黑夜白天分不清,睡眠規律尚未形成。除了生物鍾尚未轉向成人化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環境的溫度與濕度,或太冷,或太熱,都會使新生兒不舒服而哭鬧;有的新生兒半夜一定要喂奶,如果不喂就哭鬧不止;患有某些疾病(佝僂病、尿布疹等)也可引起新生兒夜間啼哭。
要使新生兒“夜啼”現象消失,首先要針對原因找辦法。若隻是單純的生物鍾日夜顛倒,父母可以設法讓新生兒白天睡眠次數少些,例如白天少喂一些,讓他們吃個半飽,睡不踏實,一會兒一醒;或給他們些刺激(輕輕彈腳心,捏耳垂等),或利用聲、光、語言等逗引他們,延長清醒時間,不讓他們多睡,使他們疲勞,夜晚自然能睡熟了。若是由於外界環境不舒適,父母要及時改善,給新生兒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如果新生兒患有疾病就應及時治療。
對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生長激素在晚上熟睡時分泌量較多,從而促使身長增加。若是夜啼長時間得不到糾正,新生兒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顯得緩慢。所以新生兒一旦“夜啼”,父母應積極尋找原因並及時解決,以免影響新生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育兒專家指出,寶寶從出生到1周歲,白天清醒,晚上睡眠的規律是逐漸形成的;大約到6~7個月,寶寶的生物鍾基本上與成人接近,但個別的到了12個月時生物鍾還是日夜不分。
423.新生兒睡覺需要用枕頭嗎
育兒專家指出,新生兒睡覺是不需要枕頭的。因為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平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麵上,不會造成肌肉緊繃狀態。並且新生兒的頭大,幾乎與肩同寬,平躺、側臥都很自然,因此新生兒不需要枕頭。
如果頭部用枕頭墊高了,反而容易造成新生兒頭頸彎曲,有的還會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影響新生兒正常的生長發育。但是父母為了防止新生兒吐奶,可以把新生兒上半身適當墊高。
專家還說,嬰兒長到三四個月時,其頸椎開始向前彎曲,這時可以用1厘米高的枕頭;七八個月學坐時,胸椎開始向後彎曲,肩部也會發育增寬,這時可以用3厘米高的枕頭。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寶寶的睡眠和身體發育。
D。新生兒怎麼洗
424.如何給新生兒洗臉
給新生兒洗臉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父母要做一些洗臉前的準備,如自己的手要洗幹淨;準備好新生兒專用的小臉盆和毛巾;準備好溫水,或等開水降到適宜溫度後再用;然後,把毛巾浸濕再擰成半幹,攤開卷在2~3個手指上,輕輕給新生兒擦洗。先從眼睛開始,要從眼角內側向外側輕輕擦洗,如眼屎較多時要擦幹淨;接著擦洗鼻子,同時清理鼻子裏的分泌物,可以用消毒棉簽輕輕卷出分泌物;再就是擦洗口周、麵頰、前額和耳朵,注意擦洗耳朵時不能將水弄進而耳道中。最後,清洗毛巾後再擦洗頸部,尤其是頜下的頸部。
425.母乳洗臉有弊端
有些母親在給新生兒喂完奶後,喜歡用自己的乳汁給新生兒洗臉,認為經常用乳汁洗臉可使新生兒的皮膚變的又白又嫩,其實這種做法對新生兒是有害無益的。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這些營養物質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為細菌生長提供了條件。而且新生兒的皮膚嬌嫩、血管豐富、皮膚角質層薄、通透性強,又為細菌通過毛孔進入體內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用奶洗臉易引起寶寶毛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圍皮膚化膿感染。不及時治療可發生敗血症等全身感染,是很危險的。
另外,用乳汁洗臉後,在皮膚上可形成一層緊張的膜,使麵部肌肉活動受限,而且極不舒服。再說用母乳洗臉也不能使皮膚變的白嫩,記住千萬不可用母乳洗臉。
426.新生兒也要勤洗手嗎
因為新生兒的小手在一般情況下呈握拳狀態,手指夾縫和手掌常常藏有汙垢,所以母親要經常給新生兒洗手。在清洗時,母親要握著新生兒的小手,把手放進水盆,一麵撥動水,一麵輕輕扒開手指,可以抹上嬰兒香皂搓洗,然後用清水洗幹淨,再用毛巾擦幹。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洗另一隻手。
注意:母親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使新生兒產生舒適感,不要在他們哭鬧時強迫清洗,以免新生兒對洗手產生恐懼和厭煩心理。
427.準備充分去洗澡
為寶寶洗澡要準備哪些東西呢?
1.洗澡時所需的清潔用品要準備好,如浴盆、小毛巾、無淚洗發精、沐浴液或嬰兒皂、棉花球、橄欖油等。
2.洗澡後所需的用品和衣物,如潤膚露或爽身粉;大浴巾、包被、幹淨的尿布和衣褲等。
3.洗澡前要把門窗關好,不要有穿堂風。若是在冬季,室內溫度以23~26℃比較適。另外,中午1~2點時氣溫較高,適宜洗澡。
4.洗澡時最好把浴盆放在合適高度的台上,不僅方便給寶寶換衣服、換尿片,還能讓父母身體輕鬆。
5.洗澡水要先放涼水再放熱水,約放三分之一的水。水溫在38℃~40℃,在放新生兒進浴盆前,父母可以用肘部放入水中試試水溫,溫熱即可。
6.洗澡要在新生兒吃奶前1~2個小時左右,以免吐奶。
428.給新生兒洗澡有哪些要領
洗澡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利於新生兒健康成長,但是給新生兒洗澡時一定要小心,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臍帶脫落前不要把新生兒放在水中洗,要上下身分開洗,或進行擦洗,以免臍部感染。新生兒臍帶脫落後就可以在浴盆裏洗澡了。
2.根據季節及氣溫變化做安排。如冬天可以隔幾天1次,一般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洗澡;夏季出汗多,可以每天洗1次。另外在洗澡時室溫以23~26℃為宜,水溫以38~40℃為宜。
3.洗澡的清潔用品最好選用新生兒專用的,如無淚洗發精、沐浴液、香皂等。
4.洗澡的順序一般是臉、頭、身體、背、屁股、臍部。在洗澡的時候要防止水和泡沫進入耳朵、鼻子和眼睛。
5.洗澡時父母的動作既要快,又要輕柔。每次洗澡不能超過10分鍾。
6.洗完後用柔軟的毛巾擦幹,而後用幹棉球擦淨臍部。注意新生兒的皮膚皺褶處,如耳後、頸部、腋下、大腿根等部位要擦幹,防止發生折爛麵、濕疹等。
7.新生兒吃完奶後1~1.5小時或是吃奶前1~2個小時洗澡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429.新生兒洗澡不宜太勤
父母不宜天天給新生兒洗澡,因為在洗澡過程中,給新生兒擦抹香皂會除掉他們皮膚表麵的油脂,而這層油脂具有保暖、防止感染和外部刺激的重要作用,是任何其他精製油脂所不能代替的。另外,新生兒天天洗澡容易疲勞,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育兒專家建議:新生兒洗澡,冬天隔三天洗一次,夏天一天一次。不要讓新生兒在水中時間太長,最好不超過十分鍾。
430.使用浴罩洗澡影響寶寶健康
一些父母給新生兒洗澡時,在小浴盆的外麵罩上浴罩,怕把新生兒凍著。這樣做雖然保證了一定的溫度,但是卻增加了另一種危險。因為浴罩一般都是由塑料薄膜製成的,通過隔絕外界空氣而達到保暖的目的。但是在浴罩內時間越長,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氧氣的濃度越低。在成人還能忍受的情況下,新生兒會出現暫時的缺氧。時間長了,便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尤其是體弱多病的新生兒,更不宜使用浴罩洗澡。
431.發燒的寶寶不宜洗澡
新生兒患某些疾病時不宜洗澡。
1.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疾病時最好不要洗澡。
2.皮膚燙傷,水泡破潰、皮膚膿皰瘡及全身濕疹等有皮膚損害時,應避免洗澡。
3.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時更不能洗澡,以防洗澡過程中發生缺氧,導致生命危險。
父母為了讓新生兒身體幹淨舒適,可以用柔軟的溫濕毛巾或海綿擦身。由於新生兒生病期間需要更多的休息,所以擦身時動作一定要輕,從上到下,從前到後逐漸地擦幹淨。若某處皮膚較髒不易擦幹淨,可以用嬰兒專用的肥皂水或嬰兒油擦淨皮膚,然後再用濕毛巾擦幹淨,以防皮膚受到刺激而發紅、糜爛。
432.為新生兒清潔五官
新生兒的五官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眼角發紅;睡醒後眼內有很多眼屎;鼻腔內分泌物塞住鼻孔而影響呼吸等等。那麼,父母該如何給新生兒清洗呢?
麵部清潔:每天早晨用溫水洗臉,然後用柔軟的毛巾擦幹。
眼睛護理:新生兒剛出生時,眼睛可能會被產道裏的細菌汙染,引起眼炎。所以要注意新生兒眼睛周圍皮膚的清潔,每天可用藥棉蘸生理鹽水擦拭眼角,由內向外,切不可用手擦抹。若新生兒眼屎多或眼睛發紅,擦拭幹淨後用0.25%氯黴素眼藥水點眼,每次1滴。
鼻腔護理:一般不宜洗滌,因為弄不好,反而引起炎症。當新生兒鼻腔內分泌物較多時,千萬不能用發夾、火柴摳挖,以免觸傷鼻粘膜,應用棉簽輕輕卷出。如果鼻腔內的粘性分泌物結成硬痂,致使呼吸不暢,影響吃奶、睡眠時,可用藥棉浸一些清潔的植物油滴入鼻腔,待硬痂軟化後再用棉簽輕輕卷出。
耳朵護理:一般耳朵內的分泌物是不需要清理的。同時要注意防止耳朵內進水,若有淚水或洗臉水流入耳朵時,要及時擦幹,以免引起外耳道炎症。
口腔護理:新生兒口腔粘膜十分嬌嫩,父母不要隨便擦洗,否則引起破損,造成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在兩次喂奶之間喂寶寶幾口溫開水。
E。新生兒的大小便
433.怎樣料理新生兒大小便
新生兒在出生時膀胱中已經有少量尿液,所以在出生後6小時內排尿,開始尿少,以後逐漸增多。一般出生後的前4天,一天隻排尿3~4次,大約1周以後,隨著進水量的增多,每日排尿可達20次左右,尿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尿呈淡黃色且透明,但有時排出的尿會呈紅褐色,略微混濁,這是由於尿中的尿酸鹽結晶所致,2~3天後會消失。尿液的顏色因母乳喂養還是牛奶喂養的不同而有差異。
新生兒在出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出粘稠、黑色或墨綠色、無臭味的胎糞,這是胎兒腸粘液腺的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吞入的羊水或產道的血液等的混合物。一般每天2~3次,2~4天後胎糞排盡,轉為黃色糊狀便,每天3~5次,通常是在喂奶時排便。在喂奶時排便是胃腸反射引起的,屬正常生理現象。
一般的,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糊狀,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但沒有泡沫,沒有奶瓣。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吃的是配方奶,大便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幹燥、粗糙,有便秘傾向,帶有難聞的糞臭味,有時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新生兒大便時很用力,有時因屏氣用力而臉麵漲得發紅,伸臀、仰頭、皺眉,甚至發出特殊的聲響,有些母親誤認為新生兒便秘,其實不是的。這是因為新生兒的神經係統發育還不健全,對各種肌肉群的調節和控製還不準確,往往是一處用力而引起全身用力。隨著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這種狀況會消失的。
434.如何護理女孩的外陰
新生兒期女孩的處女膜腫脹、呈紫紅色,微突出於外陰裂隙;陰唇軟、形圓、豐滿,外陰可有白色凝乳狀或粘液狀分泌物覆蓋,有時還有少量的分泌物,這種顏色透明、沒有難聞氣味的白帶,對陰部的皮膚粘膜無刺激性。
此時女孩的生殖器官發育尚未成熟,陰道粘膜薄,陰道內酸度低,如果有病原體或異物侵入,容易感染發病。並且女孩的尿道短而寬,尿道口與陰道、肛門比較接近,細菌容易侵入,發生尿路感染的機會也比較多。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要做好女孩的外陰護理。首先,尿布最好用棉製品,盡量避免纖維類,防止局部潮濕或濕疹。其次,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每次便後要清洗外陰。清洗時,毛巾從陰道口向肛門的方向(大便後用手紙擦時也是這個方向),如果方向相反,肛門周圍的細菌就會傳到陰道或尿道。另外,父母應該給她們準備專門洗外陰的小盆和毛巾。
435.你會給孩子擦屁股嗎
父母千萬不要小看給孩子擦屁股這件事,這裏麵有一定學問呢!近年來,患肛瘺的孩子越來越多,其原因就與沒有正確給孩子擦屁股有關。
父母為新生兒準備的尿布一般都是用舊床單、舊衣裳做的,雖然這些舊布柔軟且吸水,但是由於它們經過多次的反複搓洗,布上的絨毛早已變成了一層毛刺,這些毛刺在舊布幹燥狀態時很堅硬,對皮膚嬌嫩的新生兒來說是十分有害的。
新生兒在大小便後,父母常常在換尿布時順手用幹尿布給他們擦屁股,再加上新生兒的大便比較粘,需要反複擦幾次才能幹淨,從而增加了損傷新生兒皮膚的機會。還有的父母用廢紙給新生兒擦屁股,這更容易使新生兒的肛門粘膜受到損傷,並且一旦感染後易致肛門炎,引起肛門膿腫,破潰後形成肛瘺。
男孩肛門發炎時紅腫疼痛,形成膿腫後肛周皮膚腫脹光亮,中心軟化,破潰後流出膿液而形成肛瘺,大便則從瘺管口流出。女孩一般是外陰紅腫,破潰後大便從陰道口處女膜外部位的瘺口排出,開始3天大便幾乎全從陰道口排出來,肛門不排便。大約過10天,肛門才逐漸恢複排便,隨著陰道排便的減少,肛瘺周圍炎症也會消退。但是女孩的肛瘺不會自動愈合,如果腹瀉時仍會從瘺口漏出糞便。要想徹底治愈肛瘺,父母應帶孩子及時到醫院治療。
可見,父母掌握科學育兒知識是多麼重要。為了孩子將來的健康,父母可以選擇質地柔軟、吸水性強的新棉布做尿布,或選用一次性的“尿不濕”,並且給孩子擦屁股時不要太用力。新生兒在大小便後,父母可以先用溫水給他們清洗外陰肛門,然後用消毒的軟衛生紙輕輕地擦幹,這樣能有效地預防肛瘺。
436.新生兒紅臀怎樣預防
新生兒紅臀又叫尿布疹,是指新生兒臀部、會陰部等處的皮膚發紅,有散在的斑丘疹或皰疹,然後漸漸糜爛、破損,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因為新生兒消化功能差,大小便次數多,若尿布更換不及時,臀部皮膚經常處在潮悶的環境中,又由於糞便中含脂肪酸,尿中含尿酸,這些化學物質經常刺激臀部皮膚就會發生紅臀。
由此看來,預防紅臀的最好辦法就是勤換尿布。新生兒大小便次數比較多,隻有及時更換尿布,才能保持臀部皮膚的清潔幹燥。同時父母最好選用柔軟、吸水性強、透氣好的純棉布做尿布,用過的尿布應先浸在水中半小時後再洗,肥皂水一定要漂清,然後在太陽下曬幹。陰幹的尿布常留有一定水分,最好放在熱水袋或燙鬥上烘一下,使尿布幹燥。並且還要避免使用橡膠或塑料的防水布,免得積尿、積汗。另外,父母可以在新生兒大便後用溫水給他們洗屁股,然後要用毛巾吸幹,不能在潮濕的時候撲粉。
如果新生兒已經有了紅臀,父母要根據不同的創麵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忌亂塗爽身粉或油膏。如果臀部隻有紅斑,父母在給新生兒清洗時可以少用些肥皂,然後用柔軟且吸水的棉布或衛生紙吸幹,再塗上5%~10%的鞣酸軟膏;如果寶寶有皮膚破損,父母可以給寶寶塗紫藥水;如果情況很嚴重,就要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