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生兒的日常照料(3 / 3)

育兒專家指出,女嬰小便更容易浸濕臀下的尿布,發生紅臀的幾率較男嬰高。所以父母在照料女嬰時,可以使其臀部的尿布稍厚些,而且更要勤換、勤洗,保持臀部幹燥。

437.新生兒尿布的選擇和使用

父母在給新生兒選擇和使用尿布時要注意:

1.新生兒的皮膚嬌嫩,並且大小便次數比較多,選用尿布時要柔軟、吸水性強、透氣性好和方便洗曬的尿布。所以父母可以用棉布製作尿布,以淺顏色為宜。另外,紙尿布的透氣性不如棉布好,隻能做臨時性使用。

2.尿布可以做成正方形,也可以做成長方形,大小要適宜。正方形尿布可對角折疊兩次成三角形,或折疊三層成長方形使用;長方形的尿布一般折疊四五層,注意折疊後不宜過寬,以免新生兒不舒服。係尿布的帶子最好用布條,不要使用鬆緊帶。尿布的數量要充足,一般新生兒一晝夜大約需要20~30塊。

3.父母可以先用長方形尿布兜住肛門及外生殖器。男嬰尿流方向向上,腹部宜疊厚一些,但不要包過肚臍,防止尿液浸漬臍部;女嬰尿往下流,尿布可在腰部墊厚一些。

4.在給新生兒墊尿布時,不僅要保證大小便不泄露出來,不弄髒衣褲和被褥,還要使他們的膝、髖關節處於自然的狀態,切忌拉直新生兒的雙腿而造成髖關節脫位。

5.換尿布時,首先要輕輕提起新生兒的腿及臀部,把汙染的尿布處折疊覆蓋,然後用溫水棉球輕輕擦淨臀部及周圍的部分,再用紙巾擦幹,最後拿走髒尿布換上幹淨尿布。

6.在清洗尿布時不宜用洗衣粉、藥皂和堿性太大的肥皂液,可以先用熱水燙一下,除去尿堿,使尿布柔軟;尿布上的糞便應先用清水洗淨,然後用肥皂搓洗。日曬是利用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來消毒,它比晾幹、烘幹等方法要好得多。

438.如何給小寶寶換尿布

母親在給新生兒換尿布時要掌握以下4個細節:

時機:給寶寶喂奶前、後都應檢查尿布濕了沒有,母親可以用手指從寶寶大腿根部伸入摸摸就知道了。

預防:在給寶寶換尿布前,先要在寶寶下身鋪一塊大的換尿布墊,防止在換尿布期間寶寶突然撒尿或拉屎,把床單弄髒,並一手將寶寶屁股輕輕托起,一手撤出尿濕的尿布。

差異:男嬰可以把尿布多疊幾層放在會陰前麵,女嬰可以在屁股下麵多疊幾層尿布,這樣能增加特殊部位的吸濕性。同時,清潔男、女寶寶臀部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男嬰小陰莖的後麵、陰囊的皺褶和大腿根部不好擦;女嬰要從前向後擦,即會陰向肛門處,以防糞便細菌侵入尿道引起感染。女嬰要注意擦淨大腿根部,並且在擦外陰時輕輕把大陰唇分開,手指包上濕毛巾輕輕擦裏邊的汙物。

適合:把尿布前片折到新生兒肚子上,長度不要超過肚臍,再折上尿布兜用布條綁好,或用粘扣粘住。

最後,檢查和調整腰部的固定是否合適,鬆緊以母親的兩個手指能放進去為宜;檢查大腿根部尿布是否露出,鬆緊是否合適,太鬆會造成尿液側漏。

439.新生兒的尿布要好好清洗

作媽媽就不要怕麻煩。為新生兒尿布的清洗要注意幾點。

首先要選用中性洗滌劑清洗,不要用柔軟劑、漂白劑或堿性太大的肥皂液。要衝洗幹淨,不要殘留洗滌劑,否則會降低尿布的吸水性,還會使新生兒容易患尿布疹。然後在清洗的時候,若尿布上僅有尿液,可用熱水浸泡後再用清水漂洗幹淨;若有大便,可將尿布上的糞便清除後放入清水中,用中性洗滌劑揉搓,洗淨後一定要用清水多衝洗幾遍。所有尿布洗淨後,最後均要用開水燙一燙,擰幹後晾在陽光下曬一曬,以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

溫馨提示:尿布上不管尿多尿少,都不能不洗就放在煤爐、暖氣上烤烤或在太陽下曬曬再用。這是因為沾有尿便的尿布對新生兒臀部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中乳酸杆菌較多,呈酸性;而喂牛奶的新生兒大便多呈堿性,無論酸性還是堿性,對新生兒柔嫩的皮膚都有一定的傷害。因此,一定要將尿布上的尿液、糞便以及肥皂或洗衣粉中的酸堿成分徹底清除掉,才能達到真正清洗尿布的目的。

可見,父母千萬不能忽視新生兒尿布的清洗,如果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不僅尿布髒,有氣味,同時也會損害新生兒的皮膚並引起感染,從而影響新生兒的健康。

440.衛生紙不可給新生兒當尿布

一些母親用衛生紙代替尿布給新生兒墊屁股,認為這樣既可免除反複洗刷尿布的麻煩,又能防止病菌的感染。其實,這是很不妥的。

到目前為止,人們所用的以各種保健、治療為目的衛生紙,不管製作工藝多麼精細,都不能完全清除紙中殘存的燒堿等堿性物質,也不能完全除去紙中的漂白劑等氧化程度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雖然濃度不高,對成人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但對皮薄肉嫩的新生兒來說,腐蝕或刺激作用就不可忽視了。

441.如何使用一次性尿片

在給新生兒使用一次性尿片時,先將尿片打開,粘性搭扣在上,將新生兒的雙腿抬起,移動尿片,使其上部與新生兒的腰部平齊;將尿片的前部經新生兒的雙腿間折起,撫平新生兒肚子上的尿片邊緣,把它整齊地折好,然後揭開粘性搭扣,將其緊緊地按在前麵以粘牢尿片。

如果尿片髒了,用洗液或油脂及棉花擦洗,從雙腿和臀部向裏擦,每次都要用新的棉花。然後用一塊濕布或棉花擦拭尿液,清洗生殖器和周圍部位。

442.如何為寶寶選購紙尿褲

為寶寶選用可拋棄的紙尿褲時,首先會注意到尺寸的問題,目前市麵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尺寸,可以說相當完備。其次還有注意男嬰、女嬰的區別。除了尺寸及款式上的挑選,還必須注意一些貼身、貼心的小細節。

1.吸收多,吸收快:吸收多,可以減少更換頻率;吸收快,可以減少尿液與皮膚接觸的時間。另外,尿褲表層的材質也要挑選幹爽而不回滲的,這樣可讓睡覺中的寶寶不被濕濕的尿布弄得無法睡安穩。

2.透氣、不悶熱:如果不透氣,尤其一到夏天會讓人萬分不適、坐立難安。

3.觸感是否舒服:觸覺,對寶寶來說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首要環節;寶寶的肌膚非常敏銳,隻要有一點點刺激,就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

4.幹幹爽爽不外漏:一般的紙尿褲都達到了不外漏的標準,但在寶寶腿部及腰部的縮口設計是否因防漏而太緊、材質的使用是否令寶寶舒服,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F。其他常見的護理問題

443.健康寶寶的多種哭聲

新生兒來到人世間的第一聲啼哭,是安全的標誌,有利於肺的發育。這時候新生兒的哭聲流暢、洪亮,則代表平安。但若在出生後1分鍾無哭聲,說明新生兒有窒息存在,需要進行搶救,如清理口腔和咽部的廢物,拍打足心或臀部,使新生兒哭出聲來。

新生兒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啼哭是他們表達感情、對外界刺激反應的重要方式,是一種本能反應。父母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哭聲,因為不同的哭聲表示他們不同的需求和反應。

1.運動的哭聲。一般的,新生兒睡醒時常伴有節奏性的哭聲,聲音響亮,音調柔和,不嘶不啞,臉色紅潤,呼吸正常。這對肺的舒張和呼吸肌的鍛煉均有益。

2.覓食的哭聲。當新生兒餓了,他們啼哭的聲調與運動時的接近,但比較急,節奏緊密。這時候如果母親用奶頭或手指觸及新生兒的口角,他們就會立即轉向奶頭或手指側,口唇做吮吸動作,哭聲停止。

3.反抗性的哭聲。新生兒感到不舒服時,如尿布浸濕、衣著過緊、感覺冷熱、銳物刺痛以及昆蟲叮咬,也會發出哭聲。開始時是間歇性的“咿咿呀呀”,一般不劇烈,哭哭停停來表示“抗議”。如果沒有人注意,幫助解決“問題”,那麼哭聲會逐漸變大,變為連續性。

以上新生兒的幾種哭聲都不是病態的,一般哭聲響亮而柔和,有節奏,時哭時停,隻要父母及時滿足他們的“需要”,哭聲即可停止,並安靜入睡。

444.從哭聲看寶寶是否生病

新生兒會因為身體某處疼痛或不舒服而啼哭,這種哭聲突然開始,哭聲大、節奏快,難以用吃奶、換尿布等方式使他們停止哭鬧。這時候,父母就要注意觀察新生兒是否生病了,下麵就介紹幾種新生兒的疾病性哭聲。

1.腸套疊性哭聲。新生兒突然大哭,節奏緊迫,音調亢進,同時臉色蒼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煩躁不安,手足舞動。一會兒,哭鬧停止,趨於平靜,如此反複發生。臨床上患兒常伴有嘔吐、腹部腫塊和便血等。

2.腹瀉前的哭聲。腹瀉患兒在排便前因腸蠕動增加,感覺不適,常會哭鬧,排便後,哭聲停止。

3.腸痙攣性哭聲。新生兒突然的陣發性啼哭,音調高亢,兩腿蜷曲,一陣哭鬧後轉而安靜,反複發生。

4.中耳炎性哭聲新生兒哭鬧時用手抓耳,搖頭。若牽拉他們的耳廓,哭鬧加劇。

5.吃奶時的哭聲。新生兒感冒鼻塞,或口腔有炎症、潰瘍,咽後壁有膿腫時,多在哺乳或進食時哭鬧,甚至拒絕飲食。

6.其他疾病的哭聲。新生兒的哭聲嘶啞,要想到喉炎、喉頭水腫;新生兒出現尖叫樣哭聲要警惕是否為顱內出血;哭鬧時伴有點頭樣抽搐,可能是嬰兒痙攣症;啼哭卻無淚時,則是脫水的表現;而持續性哭鬧、呻吟、煩躁不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

445.抱寶寶也要講方法

新生兒的四肢較軟,頭也抬不起來,頸部、腰部也無力,可以使躺在床上的新生兒麵向你,先將你的左手輕輕插到新生兒的下背部和臀部,再用右手輕輕地插入新生兒的頭部下方,慢慢將新生兒抱起來,這樣新生兒的腰部和頸部就在一個平麵上,由於有手支撐著頭部,頭也不會向後耷拉下來,再慢慢地將新生兒的頭轉向你的左臂彎中,使頭固定依靠在你的左臂彎中。

你也可以將新生兒豎抱,用上述方法將新生兒抱起離床後,右手將新生兒的頭慢慢靠向你的左肩部,左手仍托住他的臀部和腰部,以支持其體重,右手則托住新生兒的頭頸部,這樣新生兒就可俯在你的肩膀上了。但要注意豎抱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使新生兒感到疲勞。將新生兒放下時更應小心謹慎,先用一隻手托住新生兒的頭部,另一隻手托住他們的臀部,輕輕地、慢慢地放下,這時應當注意的是你的手要一直扶住他們的身體,直到將新生兒的身體完全放到床上,才可拿開雙手。並且要先輕輕抽出新生兒臀部下麵的手,並去抬高新生兒的頭部,以便將放在新生兒頭頸部的那隻手抽出來,再輕輕地將新生兒的頭放下。

不管用何種姿勢抱新生兒,均應保護好頭頸部和腰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父母還要注意,將新生兒抱起來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寶寶疲勞;也不可將新生兒抱在手上來回搖晃,以免損傷寶寶腦部。

446.哪種抱姿使新生兒安全溫暖

從母親子宮內既寧靜又暖和安全的環境突然來到充滿空氣光亮的世界,新生兒十分不習慣,尤其被人抱起時會受驚嚇。因此作為媽媽爸爸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抱姿使新生兒感到安全溫暖,同時這也是親子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對新生兒身心發育十分重要。

父母在抱起新生兒前可先用眼神或說話聲音逗引,使他們注意,一邊逗引一邊伸手將他們慢慢抱起。抱新生兒可采用下列不同姿勢和位置:

1.橫抱:讓寶寶橫躺在你前臂上,用手掌托寶寶背部,手指捏住外側臀部及大腿根,頭和頸擱在臂彎處,胸腹近側靠近胸及上腹部,母親另一手還可用玩具逗引他們。

2.坐式抱:逐漸提高寶寶的頭頸、上身,使其慢慢習慣上身直立,待頭部能夠豎直時,可采用坐姿懷抱,即寶寶背靠母胸,臉向前,母親一手從腋下經前胸環抱他們,另一手從同側寶寶大腿下伸向另一側抱住另側臀部和大腿。

3.豎抱:寶寶伏於母親肩膀,將寶寶抱直,胸腹緊貼母親前胸,一手臂繞過背,抓住側寶寶上肢。由於寶寶的頭不能豎穩,母親可將手掌托住頭和頸,另一手從背後托住臀部和雙腿,撐住全身重量。這樣寶寶不僅可以看見四周的事物,還鍛煉了頭頸部肌肉,訓練豎頭、抬頭動作。

447.一哭就抱對寶寶成長不利

新生兒一哭,父母就急忙把他們抱起來,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就會停止啼哭。許多父母就會問這是不是具有反射性?是的,但是父母要適可而止,不要一哭就抱,否則會使新生兒產生依賴性從而更容易啼哭。

新生兒的哭有兩種,一種是反應性的,一種是生理性的。若無異常現象,新生兒的啼哭是對身體有益的。另外,父母應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啼哭規律,正確判斷他們啼哭的原因,予以對症處理。如果新生兒因身體不適而哭泣,父母就應抱抱他們,還要了解他們的不適;如果他們想要父母的關愛,父母可以拍拍他們,當然也不排斥抱他們。但是如果完全用抱來應對哭泣則容易構成新生兒反射性的哭泣。

為了讓孩子養成正常的生活規律,父母應從新生兒階段就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讓新生兒順其自然地入睡、啼哭、運動、醒來,不要一聽到哭聲就抱起來,或讓新生兒在懷裏入睡,或用搖籃,或是哼著曲子催他們入睡,以免形成不良的習慣。

448.新生兒不宜剃“滿月頭”

我國的一些地方流傳著“滿月剃胎發”的風俗,認為寶寶滿月時剃光胎發後,將來長得頭發會又黑又密,其實這不僅沒有科學依據,甚至還有可能危及寶寶的安全。

胎發和胎毛是在胎兒時期形成的,出生以後,這些體表的毛發對新生兒有保護作用。新生兒的頭皮非常嬌嫩,而且抵抗力差,剃頭時難免刮破造成感染,而且新生兒頭上有一層起保護作用的“胎皮”,剃頭時也會把這層剃掉,很容易使細菌有機可乘。如果是在冬天,天氣寒冷,新生兒的頭骨還沒長硬,頭發有保暖作用。

新生兒出生時頭發少,將來未必頭發就少,這主要受母親孕期的營養及遺傳的影響。如果希望寶寶的頭發長得更好,可以在寶寶稍大時多給他們吃些核桃、黑芝麻等,以改善毛發質量。寶寶一般在一歲左右頭發就會逐漸長出,到兩歲時已長得相當多,父母們不必為此而擔憂。

449.不要隨意拔新生兒的毳毛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裏發育到五六個月時,全身就有了濃密的胎毛,以後會逐漸脫落。早產兒及一些足月新生兒有時全身覆有纖細的胎毛,胎毛柔軟,缺少色素,無髓質,生長潛力有限。而足月新生兒胎毛通常脫落,代之以毳毛,在頭皮則由粗的、色素較深的終毛取而代之。頭發的生長在出生前通常是同步的,但受性別、胎齡和胎兒營養狀況等的調節。大部分毛發處於生長期,數月以後許多毛發變成有髓質,且毛皮的生長變成不同步。

父母千萬不要拔新生兒身上的毳毛,因為新生兒皮膚很嬌嫩,拔除胎毛會傷害毛囊,輕則造成皮膚發炎,重則會造成感染。其實一般的來說,新生兒身上的胎毛會自動蛻掉,父母不用擔心。

450.寶寶為什麼頭發稀少

新生兒頭發的多少、色澤、曲直與父母遺傳有一定關係。如果父母頭發好,則寶寶的頭發也較好;如果父母頭發差,寶寶的頭發也差。一般的,新生兒出生時頭發的多少和今後頭發的多少無關,大部分寶寶隨著身體發育的過程,頭發會漸漸由稀到密,由黃到黑。

當然,一些疾病會影響到寶寶頭發的生長,如佝僂病、某些稀有元素的缺乏和過剩、有遺傳代謝疾病等的患兒都會表現為頭發稀疏。如果到了1歲左右寶寶頭發仍無明顯改善,可去醫院做微量元素和其他相關檢查,並注意調節飲食結構和加強對身體的鍛煉。

專家提醒:父母要勤給寶寶洗頭,否則長期不洗,油脂及汗液的刺激會引起繼發感染,反而影響新頭發的生長;父母千萬不要在寶寶的頭皮上擦生薑,更不要用剃刀刮寶寶的頭發,因為這樣會傷害到寶寶頭皮上的毛孔,細菌會趁機而入,容易導致局部小膿瘡或皮膚化膿感染。

451.如何護理新生兒的頭發

多數新生兒出生時,都長著一頭濃密的胎毛,需要好好護養。要保護好他們的頭發,就要從以下三方麵做起。

洗發:新生兒頭皮上有一種淡黃的薄膜,這叫“乳痂”,是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的結果,為了去掉這種“痂”,可塗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使之變軟,再用棉球或軟毛刷將“痂”慢慢擦掉。另外,平時父母也可以用少量嬰兒洗發劑給新生兒洗頭發,不必揉搓他們的頭發,隻要使洗發劑形成泡沫,然後將其衝掉,再用幹毛巾擦淨。

梳發:給新生兒梳頭時最好用橡膠梳,既有彈性又柔軟,不要用硬齒梳,否則會損傷頭皮。讓新生兒的頭發順其自然地梳到一個方向。父母不要給新生兒用發夾或紮辮子。

理發:在給新生兒理發時,要避免在理發過程中寶寶亂動或突然轉身時碰傷頭皮。不要用剃刀或推子剃去後腦勺和耳邊周圍的胎毛,因為這會刺激胎毛的生長。

專家指出,父母在給新生兒護理頭發時,要注意新生兒的囟門,雖然囟門上麵是一層結實的膜,但也要輕輕地,絕不能碰傷它。

452.如何保護新生兒的皮膚

新生寶寶皮膚要加倍嗬護。

1.新生兒的皮膚非常嬌嫩,並且代謝快,易受汗水、大小便和空氣中灰塵的刺激而發生糜爛,尤其是皮膚的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更容易發生,甚至發生感染,成為病菌進入體內的門戶。因此,要經常給新生兒洗澡,保持皮膚幹淨,減少感染的機會。

2.新生兒皮膚角化層較薄,缺乏彈性,防禦外力的能力較差,當受到輕微的外力就會發生損傷,損傷後又容易感染,因此,新生兒的衣著、鞋襪等要得當,避免一切有可能損傷皮膚的因素。浴後塗上寶寶潤膚露,減低表麵摩擦。

3.新生兒的皮膚薄、血管豐富、有較強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因此,不可隨意給新生兒使用藥膏,尤其是含有激素類的藥膏。給新生兒洗澡時,要使用刺激性小的嬰兒皂、中性皂,不可使用成人用的香皂或藥皂等。

4.新生兒的皮膚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較強,皮脂易溢出,如不經常清洗,就會與空氣中的灰塵、皮膚上的碎屑而形成厚厚的一層痂皮。因此清洗時應當先用植物油塗擦在痂皮上麵,浸泡變軟後,再用水清晰幹淨,決不可用手將痂皮撕下來,否則會損傷寶寶的皮膚。

453.要不要給新生兒剪指甲

新生兒的小手經常呈握拳狀,一旦指甲過長可能會抓破皮膚。所以,父母給新生兒修剪指甲是必要的,但是切勿剪得過短而傷及甲床軟組織。

育兒專家建議,父母在給新生兒修剪指甲時可以按照以下幾方麵進行。

1.選用合適的指甲剪

給新生兒修剪指甲時最好是用鈍頭的、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或指甲刀。

2.修剪指甲的方法

母親要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牢固地握住新生兒的手指,另一隻手拿著小剪刀從指甲邊緣的一端沿著指甲的自然彎曲輕輕地轉動剪刀,將指甲剪下,切不可使指剪刀緊貼到指尖處,以防損傷新生兒指甲下的嫩肉。

剪好後要檢查一下指甲邊緣處有無方角或尖刺,若果有應及時修整。如果指甲下方有汙垢,不可用銼刀尖或其他銳利的東西清理,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