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高手篇,祛病養生練瑜伽(2 / 3)

樹式——消除腿腳酸脹感

基礎功效:

鍛煉全身各個關節,促進腿、腳部位的血液循環,消除酸脹感。增強大小腿的力量,提高身體平衡能力。

步驟1:站立在墊子上,彎曲右膝,將右腳跟放在左大腿上,右腳腳心朝外。將身體重心放在左腿,左腳緊緊抓住墊麵,保持身體平衡。

步驟2:雙手在頭頂上方合十,雙臂慢慢向後伸展,胸部向前擴展,想象雙臂就像樹枝一樣不斷向上“生長”。保持此姿勢30秒,慢慢換另一側繼續練習。

踩單車式——緩解腿部酸痛

基礎功效:

增強腿部血液循環,緩解由於風濕引起的腿部疼痛和酸脹感。消耗全身熱量,鍛煉腿部肌肉。

步驟1:仰臥於墊子上,雙腿伸直,雙手放於大腿兩側,掌心朝下。

步驟2:吸氣,慢慢向上抬高雙腿,與地麵垂直,雙眼正視上方。

步驟3:右腿屈膝,雙腿一前一後開始踩動,如同蹬自行車一樣。

步驟4:順時針蹬6~12圈後,繼續逆時針練習。運動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呼吸。

步驟5:雙腿保持勻速地蹬自行車,感覺雙腿有些酸痛時停止練習,然後慢慢放鬆。

重複上述步驟3~5次。

頂峰式——緩解腳跟疼痛和酸脹感

基礎功效:

鍛煉腿部的肌肉,拉伸大腿和小腿的韌帶,緩解腿部的酸脹,緩解腳跟疼痛和僵硬感。

步驟1:取金剛坐姿,雙臂放在身體兩側,雙眼正視前方。

步驟2:調整呼吸,身體向前傾斜,臀部離開腳後跟,大腿與小腿垂直,手心貼墊麵,眼睛望著地麵。

步驟3:臀部慢慢抬高,用力繃直雙腿,腳心貼墊麵,雙臂繃直,雙手撐住墊麵。

步驟4:調整呼吸,保持手腳不離開墊子,上半身慢慢向雙腿靠攏,額頭碰墊麵,使身體呈“三角形”。

步驟5:動作完成後,恢複金剛坐姿,雙手交疊握拳放在墊子上,上半身前傾,前額置於拳頭上,慢慢放鬆。然後恢複到初始姿勢,再重複上述步驟3~5次。

蹲式——緩解腳踝疼痛

基礎功效:

加強腳踝、膝蓋、兩大腿內側的柔韌性,讓身體平衡得到強化。鍛煉子宮處的肌肉,讓骨盆處血液循環旺盛,減少痛經的發生。

步驟1:挺直腰背站立,雙手放於身體兩側,眼睛正視前方。

步驟2:雙腿分開約兩肩寬,兩腳尖向外,類似於外八字腳。

步驟3:雙手在體前握拳,吸氣,保持上半身挺拔。呼氣時屈膝,上半身慢慢向下蹲,運動過程中收緊臀部。

步驟4:呼氣時不動,再次吸氣時身體繼續向下蹲,直到兩大腿與地麵幾乎平行。保持此姿勢30秒。

步驟5:緩慢伸直雙腿,上半身慢慢恢複起立,放鬆全身後繼續練習,重複上述步驟3~5次。

關節僵硬

關節僵硬是指正常關節功能(如屈伸、旋轉等)發生不同程度的障礙,表現為活動範圍的減小,選擇適度的瑜伽運動可以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

上直角式——增強脊柱靈活性

基礎功效:

對脊柱有很好的按摩作用,避免脊柱關節過於僵硬。伸展膝關節,使雙膝更為靈活。

步驟1:將墊子放在牆邊,仰臥在墊子上,雙腿並攏向前伸直。

步驟2:借助腰腹的力量,將雙腿抬高與地麵呈90°,雙腿貼在牆壁上,盡量將雙腿伸直,膝關節要充分展開。保持這個姿勢30秒後,慢慢放下雙腿。重複上述步驟3~5次。

半蓮花站立前屈式——改善全身關節僵硬

基礎功效:

對全身的關節都有很好的伸展效果,尤其是膝關節、踝關節和肩關節,可改善關節僵硬,鍛煉身體的平衡性。

步驟1:挺直腰背站立,彎曲右腿,將右腳腳掌放到左大腿上,越高越好,右腳心朝外,右膝指向地麵。

步驟2:調整呼吸,雙手向上伸展,在頭頂上方合十,身體向上伸展。

步驟3:身體慢慢向前屈,彎曲背部,胸部貼近左大腿,手臂自然垂下,手心貼在墊子上。然後恢複到初始姿勢,再重複上述步驟3~5次。

手腳冰涼

寒冷會使人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以及肢體末梢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這都會導致手腳冰涼。要解除手腳冰涼,必須從日常生活各方麵來著手,開始瑜伽運動就可以四肢溫暖、麵色紅潤。

雲雀式——消除四肢冰冷

基礎功效:

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四肢冰冷。

步驟1:跪在墊子上,上身挺直,雙手放於兩大腿上。

步驟2:右腿往後伸展,以腳背著地,左腳腳跟靠近會陰,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放在右腿上。

步驟3:雙手向兩側打開,擴展胸部,身體逐漸向後伸展。

步驟4:調整呼吸,身體左轉,骨盆前推,頭部後仰,手部盡量向後打開,如同展翅的雲雀。保持此姿勢10秒。

步驟5:手臂慢慢還原,身體向前傾斜,雙手交叉疊放在墊子上,慢慢放鬆全身,然後換另一側繼續練習。

五指伸展式——改善手部冰冷

基礎功效:

此動作注重手指伸展與手掌之間的摩擦,促進手部血液循環,改善手部冰冷的情況。

步驟1:取金剛坐姿,雙手掌心相對,以掌心為軸,上下轉動,感覺手心發熱。

步驟2:轉動數次後,先放鬆雙手,然後五指交叉用力握拳,使兩手心盡量靠攏。

步驟3:吸氣,將五指慢慢打開,兩手心依然保持緊貼,感覺手像一朵盛開的小花,盡量地向外伸展;呼氣,五指慢慢合攏,再次握緊。

步驟4:重複8~10次後,雙手分開,右手握住左手手指,逐個由指根向指尖拉長。

步驟5:換方向,左手握住右手手指,逐個由指根向指尖拉長。然後重複上述步驟3~5次。

溫馨小提示

1.手掌之間摩擦的時候要適當用點力,感覺雙手之間有熱量在傳遞。

2.在適當塗抹護手霜之後練習,能加強手部吸收營養,使雙手更加細嫩。

暖身式——溫暖脊椎、椎間盤

基礎功效:

溫暖脊椎、椎間盤,增大氧氣吸入量,保養腹部器官,預防及緩解胃脹和腸胃不適。

步驟1:挺身直立,兩腳慢慢打開與肩同寬。吸氣,雙手合掌舉過頭頂,頭盡量向後仰望。

步驟2:呼氣,雙手落下至腿上,向下彎腰,雙膝伸直,手往下滑至腳踝。

步驟3:身體繼續向下傾,直到頭部落於雙腿之間,雙手抓住腳踝不動。

步驟4:雙手由腳踝處向上滑動,慢慢抬起上身,恢複基本站姿後重複練習。

困倦疲乏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身體很容易產生明顯的乏力、肝氣上升無力、疲勞倦怠。難以緩解時,你應該嚐試一下瑜伽,給身體來一個徹底的放鬆。

鏟鬥式——消除大腦疲勞

基礎功效:

使頭腦清醒,消除因缺乏運動以及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疲勞。滋養脊柱神經,刺激腹內器官,使身體充滿活力。

步驟1:站立在墊子上,兩腳分開稍比肩寬,兩臂向上伸直,放鬆手腕,兩手手指自然向下伸。

步驟2:深吸氣,呼氣時以腰為軸,上半身快速向下落,腰部帶動兩臂在兩腿之間像掘土一樣,前後擺動6次。

步驟3:吸氣,以腰為軸,下背部、中背部、上背部、頸椎和頭部依次向上抬起,恢複到初始姿勢。

搖擺式——緩解精神疲勞

基礎功效:

有助於消除由神經緊張引起的疲勞。增加血液循環,放鬆背部肌肉,排出腹中廢氣,按摩和強健髖部和臀部。

步驟1:仰臥在墊子上,全身放鬆,雙腿並攏伸直,雙臂自然放在體側,掌心向下。

步驟2:吸氣,彎曲雙腿,小腿肚盡量靠近大腿後側,雙手抱著膝蓋後,十指交叉,將大腿壓向胸部。

步驟3:呼氣,抬頭,盡力往上挺背,身體向前俯身,背部離開墊子,僅臀部著地。如果身體柔韌度不夠,則稍微俯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