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仇猶國史考略(1 / 3)

馬玉隆

仇猶國是我國春秋末期北方的一個諸侯小國,諸多曆史典籍對此均有載述。然而,所載史事,基本上都是關於仇猶國如何滅亡的,多則百字,少則數字。史料的稀缺,使我們對仇猶國曆史的整體研究十分困難。下麵,筆者僅就目前掌握的資料進行梳理,以使我們對仇猶古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中難免錯訛之處,敬請方家教正。

一、仇猶國的建立與滅亡

對仇猶國的建立,目前尚未找到有明確記載的史料。對此,我們隻能進行邏輯分析和推斷。

許多史料中均提到,仇猶國為“戎狄之國”。那麼,我們要了解仇猶國的建立,就必須從戎狄族形成的曆史說起。

狄是春秋時期居住在我國北方的部族。春秋前期,隻有“狄”的記載。後來才出現了白狄、赤狄、長狄、瞞、潞氏、鮮虞等不同名稱的狄。這段曆史在《春秋》和《左傳》中均有較為詳細的表述。

春秋時期的北狄,實為赤狄、白狄和長狄三支。

赤狄,又名赤翟,包括東山皋落氏等部落。赤狄主要分布於今山西長治地區,是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據說是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公元前7世紀60年代,赤狄因受晉國逼迫,東下太行“伐邢”、“滅衛”;齊桓公率領鄭、宋等華夏國抵禦狄人,“救邢安衛”。此後,赤狄還攻打過鄭、東周、齊等國。公元前594年,晉滅潞氏。前593年,甲氏、留籲氏、鐸辰氏等部落相繼為晉所滅。前588年,晉又與衛國聯軍攻打廧咎如氏,廧咎如氏潰散。從此,赤狄餘眾大多被晉分賞諸將及諸大夫中的大族,其土地亦並入晉國。

在晉滅赤狄的同時,長狄酋長焚如也被俘,以後長狄不再見於記載。

赤狄、長狄滅亡之後,白狄諸部和鮮虞依然存在,這說明白狄實力至少不弱於赤狄。

白狄,也叫白翟。春秋前期主要分布於古雍州北部,即今陝西延安、山西介休一帶,據說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據有的史料記載,春秋時白狄世居易水。後來,部分白狄才遷居雍州。

鮮虞的名稱,最早見於《國語·鄭語》。公元前774年,鄭桓公問史伯何處才能得到安居,史伯說:“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就是說在洛陽王城以北除燕、衛等諸侯外,還有狄族的鮮虞、潞、洛、泉、徐、蒲等各部。這裏所提到的諸狄部落,除鮮虞屬白狄外,其餘大體都屬赤狄。史伯所說的鮮虞實際上是白狄的代表。

杜預《春秋釋例》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春秋榖梁傳集解》的作者範寧與杜預同屬東晉人,他也說,“鮮虞,姬姓,白狄也”。

《史記·晉世家》明確說:“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重耳在太子申生死後,被晉獻公逼迫,“遂奔狄。狄,其母國也”。事實上應該是晉獻公娶二女於白狄。這都可說明晉文公重耳是逃到他的舅族雍州的白狄部落,也說明春秋時已經有部分白狄遷居雍州了。

公元前601年,“白狄及晉平”,即與晉結好。白狄與晉結好之後,白狄亦曾與秦國聯合進攻晉國。秦晉兩國都想拉攏白狄,同時又在一步步蠶蝕白狄的土地。這樣,雍州的白狄又被逼回遷易水流域本部。尤其在晉悼公“和戎”政策取得成功後,白狄已基本回到太行山以東。據有的專家推斷,白狄就是於此際的公元前569年在今山西盂縣建立了仇猶國。

魯襄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5年,白狄可能東交魯國,《左傳》、《經》有“白狄始來”的記載。汪仲翰據此認為魯襄公十八年太行山以東才出現白狄。這可能是一個誤解。事實上,杜預《集解》:“白狄,狄之別種,未嚐與魯接,故曰始”,隻是說明公元前555年以前白狄沒有與魯國交往。易水與魯國又不搭界,不交往也可以理解。實際上,鮮虞早已存在了200多年。

時至春秋晚期,史籍中已不見白狄的名稱,而鮮虞、肥、鼓、仇猶等白狄部落則常見於史冊。《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晉師圍鼓,《春秋》也隻記“伐鮮虞”;《呂氏春秋》也將仇猶國記為中山國屬地。這說明,大概在春秋晚葉,白狄中的鮮虞、肥、鼓、仇猶等各部,雖有部名自立,實際上均受鮮虞的控製。

在肥國、鼓國相繼被晉國所滅的同時,鮮虞也屢遭晉國攻擊。後來,鮮虞國為生存而戰,於公元前507年向晉國反攻,敗晉師於平中,俘獲晉大夫觀虎。第二年,鮮虞即以中山的名稱出現於史冊。據有的專家分析,這可能是為了慶祝勝利之果,將鮮虞改建為中山國。中山國初建都於中人,立中山城為都。中山城在今河北省唐縣粟山,“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唐縣一直是鮮虞的故地,現在還有白狄族建都之前固守的山寨——白狄寨。2002年底,河北唐縣發現的一座春秋時期的城市遺址,可能就是中山國的祖先鮮虞族的居住地“左人邑”。

對仇猶國滅亡的原因,史籍記載是比較清楚的。如《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第十一”載: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張儀、魏章,而以樗裏子、甘茂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韓,拔宜陽。使樗裏子以車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讓周,以其重秦客。遊騰為周說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因隨之以兵,仇猶遂亡。何則?無備故也。齊桓公伐蔡,號曰誅楚,其實襲蔡。今秦,虎狼之國,使樗裏子以車百乘入周,周以仇猶、蔡觀焉,故使長戟居前,強弩在後,名曰衛疾,而實囚之。且夫周豈能無憂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國以憂大王。”楚王乃悅。

其他史籍也有大同小異的記載。如:

《戰國策》曰:

智伯欲伐仇猶,遺之大鍾,載以廣車。

《正義括地誌》雲:

並州盂縣外城俗名原仇山,亦名仇猶,夷狄之國也。韓子雲“智伯欲伐仇猶國,道險難不通,乃鑄大鍾遺之,載以廣車”。仇猶大悅,除塗內之。赤章曼支諫曰:不可,此小所以事大,而今大以遺小,卒必隨,不可。不聽,遂內之。曼支因斷轂而馳。至十九日而仇猶亡也。

《呂氏春秋》對此記敘得最為詳盡:

中山之國有厹繇者,智伯欲攻之而無道也,為鑄大鍾,方車二軌以遺之。厹繇之君將斬岸堙溪以迎鍾。赤章蔓枝諫曰:“《詩》雲:唯則定國。我胡則以得是於智伯?夫智伯之為人也貪而無信,必欲攻我而無道也,故為大鍾,方車二軌以遺君。君因斬岸堙溪以迎鍾,師必隨之。”弗聽。有頃,諫之,君曰:“大國為歡,而子逆之,不祥。子釋之。”赤章蔓枝曰:“為人臣不忠貞,罪也;忠貞不用,遠身可也。”斷轂而行,至衛七日而厹繇亡。欲鍾之心勝也。欲鍾之心勝則安厹繇之說塞矣。凡聽說,所勝不可不審也,故太上先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