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全
一、尖首刀的發現
1996年,山西盂縣古城址附近出土,估計約200餘枚。據雲刀幣出土後散失。中國錢幣博物館征集到數十枚。一泉幣愛好者收藏有數十枚,其中一枚大型無字原始刀,通長17.6、首寬2.4、環徑2.4厘米。見《中國錢幣》1998年第2期唐晉源文。
……屬於甲型者,河北懷來出有無字大刀8枚,山西盂縣出土無字大刀1枚。河北平山靈壽故城內早於城址一、二號遺土中出土56枚,靈壽縣近期出有2000餘枚,山西盂縣古城附近出有200餘枚,河北槁城縣北樓村出土有10餘枚,總共約有2500枚左右……根據如上記述,各種刀幣出土的大致地點如下:
甲型:山西盂縣,北京延慶,河北懷來、平山、靈壽、槁城;
二、尖首刀的研究
我們根據河北槁城、平山、靈壽及山西盂縣等地出土的早期弧背大刀上的銘文,初步考證,即九,即遊,可能與仇由國有關。仇由國在山西盂縣,為白狄,屬鮮虞,公元前489年為晉所滅……弧背大刀為春秋晚期前肥、鼓、仇由、鮮虞等國所鑄行,中、小型弧背刀為戰國早期代鮮虞而起的中山國所鑄行,均屬白狄係統。
三、尖首刀的分型分式
根據如上提出的分析論證,我們暫且將目前發現的尖首刀,分為甲、乙、丙、丁、戊等五型十一式。
甲型弧背大型尖首刀,包括原始刀或無字大刀。其特點主要是形體大,刀背弧度大,刀首和刀身寬,首刃呈斜坡狀等。依其形狀,可分為三式。
Ⅰ式 原始刀或無字大刀。形體碩大,弧背凹刃,刃部無廓,或較鋒利,首刃為斜坡,刀脊背外廓凸厚止於與刀柄相接處,刀柄較寬,柄之麵背各有兩條豎線,刀環較大,為橢圓或圓形,素麵無文。通長16.3~17.7、首寬2~2.4、環徑1.9~2.6厘米。重14.8~23.6克,多在18~20克上下。
Ⅱ式 寬首弧背大刀。形體較大,刀首特別寬,首刃斜坡較長,弧背凹刃,刀刃無廓,柄較短,刀脊背外廓凸厚止於與刀柄相交處,刀柄麵背各有兩條豎線,少數柄背僅一條豎線,刀麵多有單個文字,二字者少見,文字所在部位不一,但靠刀身下部者多見。一般通長16.7~17.6、首寬2.2~2.8、環徑多在2厘米左右。重11~22克。多較輕、薄。平山靈壽故城春秋晚期遺址出土這類刀重11~15克,多為15克。北京延慶軍都山葫蘆溝出土的一枚,通長16、首寬3.2、環徑2.15厘米。
Ⅲ式 窄首弧背大刀。與Ⅱ式相比,刀首相對略窄,形體修長,首刃斜坡相對較短,刀柄比Ⅱ式長,弧背凹刃,與Ⅰ式形體接近,刃無廓,刀脊背外廓凸厚止於與刀柄相交處,刀環多圓形,刀柄上下寬度基本一致,柄麵背各有兩條豎線,刀麵、背各有1字者較多見,少數刀麵有2至3字,文字多在刀麵中部或上方,有的刀麵或背麵文字下方靠柄部有數字符,個別麵背同文。一般通長16.1~22厘米。重14.4~2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