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 中餐科技進步獎章程(試行)(1 / 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動我國餐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速產業升級,鼓勵在我國餐飲行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科技群體,調動全國餐飲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就餐飲科技前沿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促進餐飲科學技術的進步,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科技部頒布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的規定,中國烹飪協會特設立中餐科技進步獎。

第二條中餐科技進步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的我國餐飲行業的科學技術獎勵。獎勵範圍是在我國餐飲行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群體。

第三條中餐科技進步獎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第四條中餐科技進步獎的評審工作由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科技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負責監督。

第五條中餐科技進步獎每年一屆,每屆設立“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

第二章組織機構

第六條中餐科技進步獎的組織領導機構是中國烹飪協會,其主要職責是:

(一)製定、修訂獎勵政策;

(二)籌措獎勵基金;

(三)組建評審委員會和評審辦公室;

(四)審查、批準評審結果並授獎。

第七條中餐科技進步獎由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承辦,評審機構是中餐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委會實行聘任製,每屆任期五年。每屆更換人數不少於三分之一。申報中餐科技進步獎的科技成果項目完成人不得參與申報當年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中餐科技進步獎的評審工作;

(二)向中國烹飪協會報告評審結果;

(三)對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四)對中餐科技進步獎評審工作提供谘詢意見及建議。

第八條中餐科技進步獎的辦事機構是中餐科技進步獎評審工作辦公室,與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合署辦公。在中國烹飪協會的領導下,承擔評審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獎勵範圍與評審標準

第九條獎勵範圍:

(一)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成果

在餐飲行業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中具有創新,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有重大作用。

(二)技術開發與發明成果

在餐飲行業的建築與裝修、加工設備和技術改造中,研製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並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

在組織應用、推廣國內外已有先進科技成果中,因地製宜,有所創新;或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過程中,對已有技術集成配套,實現產業化、規模化,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軟科學研究成果

在餐飲行業科學技術基礎性工作和科學普及工作中,在政策、法規、標準、發展戰略、規劃、管理等軟科學研究中,做出創新性貢獻,並取得顯著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

第十條評審標準

由《中餐科技進步獎獎勵條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