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出律可謂是真正的“竊國大盜”,為了穩固這個偷來的國家,他並不僅僅尊奉直魯古為太上皇而已,還娶了一位契丹貴族女子為妻——有一種說法,此女正是直魯古的公主,那麼屈出律以女婿的身份繼承菊兒汗之位,倒也算名正言順了。
然而,這位契丹公主雖然幫助屈出律穩定了政局,可是另一方麵,卻也直接地害苦了屈出律。原來公主是虔誠的佛教徒,虔誠到了不能允許其他宗教的存在,屈出律是基督教徒(聶斯脫利派),他才一求婚,公主就說:“除非你改變信仰,否則我寧可死,也不會嫁給異教徒的。”
既然可以背叛主子,當然也可以背叛神靈,屈出律二話不說,立刻就改宗,不僅如此,為了博取公主的歡心,他還定佛教為國教,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行,並且打擊信仰人數最多的伊斯蘭教。
西遼帝國原本是以宗教自由為重要旗號,才能將各民族都攏聚在一起的,可屈出律這麼一搞,把人心全都給打散了。一開始推行佛教的政策還是在帝國直轄區域也即七河地區,後來推廣到喀什噶爾與和田地區,立刻就鬧出了大亂子。
前麵提過喀什噶爾與和田的統治者、土庫曼王穆罕默德·本·玉素甫曾經掀起反旗,菊兒汗直魯古派兵鎮壓,活捉了玉素甫,逮回虎思斡耳朵下了大牢——這一仗還引發了一個小插曲,葛邏祿阿兒斯蘭汗就在戰鬥過程中服毒自盡,最終導致帝國北方巴爾喀什湖周邊地區的喪失。等到屈出律竊踞帝位以後,馬上就把玉素甫從牢裏放了出來,表態說:“隻要你發誓服從我,我就放你回去,恢複你的王位。”
玉素甫喜從天降,忙不迭地答應,於是屈出律果然派兵護送他回喀什噶爾。然而這家夥已經被關了好幾年,喀什噶爾早就推選出了新的土庫曼王,還得到了虎思斡耳朵的承認,現在聽說舊國王要回來,貴族們全都慌了神,心說他複位以後若是搞場大清算,咱們都得倒黴呀。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派遣刺客前去……正當玉素甫在屈出律士兵的護衛下得意洋洋進入喀什噶爾城門的時候,突然射出來一支冷箭,當場要了他的小命。
這麼一來,喀什噶爾、和田的貴族們等於是擺明了要和屈出律作對。屈出律聞報大怒,可是他剛占據菊兒汗的寶座,根基還不穩,這個時候要是離開虎思斡耳朵率軍南征,恐怕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人心腸很惡毒,於是他並不親自前往討伐,而隻派遣小部隊前去騷擾,一連三四年,每到秋收就派兵去把喀什噶爾周邊地區的莊稼燒光。百姓們收不到糧食,整個喀什噶爾與和田地區就此鬧起了大饑荒,無奈之下,隻得表示願意歸服屈出律。
於是屈出律這才離開虎思斡耳朵,統率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喀什噶爾城,據說他把每一名士兵都派去百姓家中居住,“共聚一堂,同住一屋,處處看得見奸淫燒殺”。進而他又開入和田,強迫當地居民放棄伊斯蘭教,改信佛教或者基督教。
西遼帝國雖然並不把臣民分為三六九等,但很明顯,曾經的菊兒汗是契丹人,很多官員、貴族也都是契丹人,契丹人的身份地位無形中是最高的。屈出律竊踞帝位以後,為了討公主老婆歡心,更為了表示自己是西遼帝國正統的繼承人,對契丹人也給予優待。他雖然下令伊斯蘭教徒改變信仰,卻對契丹人網開一麵,於是和田的很多老百姓幹脆改穿契丹人的長袍,假裝自己是契丹人,以逃避宗教壓迫。
屈出律下令搗毀和田的伊斯蘭教禮拜堂,把宗教學者三千多人都押解到城外,驕橫地嗬斥道:“你們這群人中,誰個膽敢跟我辯論有關宗教和國家的事,而且膽敢不向我讓步,不怕懲罰和酷刑?”
可想不到,話音剛落,還真有人敢站出來反駁,這人就是德高望重的伊斯蘭教長阿老丁·穆罕默德。老教長精研學問許多年,他隻要不懼怕權威,敢於侃侃而談,屈出律怎會是他的對手?最終屈出律理屈詞窮,惱羞成怒,竟然髒話連篇。阿老丁·穆罕默德怒喝道:“閉住你的鳥嘴,你這信仰的敵人,你這該死的屈出律!”
惱怒的屈出律就把老教長捆綁起來,淩虐了好幾天,卻始終得不到他所期盼的膽怯和屈服。最後,他下令把阿老丁·穆罕默德釘死在禮拜堂的大門上,這一殘暴的行為,激起了喀什噶爾與和田地區百姓的普遍憎恨。
不向你們要別的東西
當屈出律在獵場上擒獲西遼末帝直魯古,竊取了菊兒汗的寶座以後,他曾經的盟友、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派遣使者前來,想要分一杯羹。使者說:“因為我們聯合消滅了他們(指契丹人),我們應該瓜分他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