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垂範:其他邊界問題的順利解決(2 / 3)

三、中巴邊界談判與印巴克什米爾爭端

中巴邊界本身情況並不複雜。60年代中巴關係友好,而中印關係十分緊張。中國同巴基斯坦實際控製區的接壤線全長約近600:公裏曆史上是來定界。雙方地圖對邊界線的畫法雖有出入,但爭議地區不大,也沒有發生過重大的邊境事件。問題的複雜性在於:與中國接壤的巴基斯坦控製區涉及印度同巴基斯坦之間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關於克什米爾的爭議應由巴印兩國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中國既不介入,也不偏袒任何一方。巴基斯坦政府1961年3月向中國政府建議談判邊界問題,中國政府一方麵考慮到巴基斯坦實際管轄的地區既然同中國接壤,中國自然希望同巴基斯坦劃定這段邊界:但另一方麵也考慮到,這段邊界所涉及的克什米爾,其歸屬問題在印、巴之間還沒有得到解決,中國必須避免介入這個爭議。因此,中方1962年2月複照巴方同意談判邊界問題時明確表示: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得到解決前,比較恰當的作法是,中巴先對兩國間目前實際存在的共同邊界的位置和走向達成一個臨時性的協議,但要在協議中規定,巴印解決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後,有關的主權當局將同中國政府重新進行談判,以簽訂一個正式的邊界條約來代替這個臨時性協議。巴方同意了中方的上述建議,中巴邊界談判乃於1962年10月開始。雙方本著既考慮曆史背景、又照顧當前實際情況的精神,采取互諒互讓、友好協商、求得公平合理解決的態度,談判因而進行得比較順利,於同年12月達成了原則協議。全線基本按傳統習慣線,即沿穆斯塔格——喀喇昆侖山脈的嶺脊定界;喬戈裏峰則按照中尼解決珠穆朗瑪峰的先例,劃為邊界山峰。翌年3月2日,在北京簽訂了《中巴兩國政府關於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製其防務的地區之間的邊界問題的協定》。

陳毅副總理兼外長在協定簽訂後發表講話說:“中國和巴基斯坦簽訂邊界協定,對於克什米爾歸屬未定的特殊情況,作了必要的和適當的照顧。我們這樣做,既有利於確保中巴邊境的安謐、加強中巴友好和亞非團結,也有利於巴印兩國解決它們之間的爭端。我國願意同巴基斯坦友好,也願意看到巴基斯坦同印度友好。我們這種態度是光明磊落的,也是始終一貫的。”

四、中國同阿富汗的邊界談判與簽約

中阿邊界長約100公裏,雙方都承認尚未定界,需要談判解決。中阿邊界問題本身比較簡單,但這一邊界位於帕米爾南部,同曆史上的帕米爾問題密切相關,也牽連到中蘇的邊界問題,因而有其複雜的一麵。在中國相繼同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解決了邊界問題後,阿富汗看到了希望,1962年12月向中國建議舉行邊界談判,雙方商定於1963年6月開始。中國政府考慮到:中阿都是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受害者,阿富汗又是小國,希望和中國和平相處,因此,中國決定按照雙方實際管轄情況劃界,對阿富汗加以必要的照顧,但聲明這樣做絕不涉及中蘇邊界問題。由於中國對阿富汗采取如此友好的態度,中阿邊界談判進展得十分順利,8月1日即達成協議,11月22日正式簽訂了《中阿邊界條約》,並立即生效。陳毅副總理對中阿邊界條約予以高度評價:“在我國的西南邊疆上,中國和緬甸之間,中國和尼泊爾之間,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已經存在著明確劃定的和平友好邊界。在中阿邊界條約簽訂之後,中國和阿富汗友好地解決了曆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精神的巨大勝利,也是對於鞏固這個地區的和平和加強亞非各國團結的重要貢獻。”

五、啟示:睦鄰外交是邊疆與民族地區穩定的關鍵

五六十年代,在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與周恩來時期,中國外交為確立睦鄰友好解決邊界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為何中緬關係一直友好,邊界問題也能夠順利解決,而在曆史上同樣作為英國東印度殖民地的印度卻與此相反。中印關係為何在在1962年發生重挫,以致邊界戰爭呢?中緬能,為何中印不能?與此類似的還有中蘇關係與中蒙關係的類比。曆史的經驗教訓值得總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