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中蘇邊界談判及邊界問題的基本解決(2 / 3)

1.雙方同意,在邊界問題解決前,嚴格維持邊界現狀。

(1)以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中交換的地圖為準,在雙方邊界線畫法一致的地段,雙方保證,嚴格遵守條約規定的邊界線,互不越過;

(2)在雙方邊界線畫法不一致的地段,即對歸屬有爭議的地區,雙方保證,各自的居民原來在哪裏居住、生產(包括陸地和島上的耕種、修渠、放牧、割草、砍柴,江中的捕魚等)和通行,仍然在哪裏居住、生產和通行,互不推進,互不幹涉;在雙方原來無人居住、生產和通行的地方,雙方均不進入。上述(1)(2)兩類地區的範圍,由雙方有關邊防機關協商確定一次達成協議,以後就無須每次通知;此項協議,直至邊界問題解決前,一直有效。

2.雙方同意,避免武裝衝突。

(1)雙方保證,各自的一切武裝力量包括核武裝力量不向對方進攻和射擊;

(2)雙方保證,各自的飛機不侵犯對方的領空;

(3)雙方保證,各自的軍用艦艇和其他船舶,在國境河流主航道航行時,嚴格遵守現行航規,不妨礙對方船舶的正常航行和危害對方船舶的安全。

3.雙方武裝力量在中蘇邊界爭議地區脫離接觸。

(1)雙方一切武裝力量從中蘇邊界一切爭議地區撤出或不進入,脫離接觸;

(2)在雙方武裝力量脫離接觸的地區,如原來有居民點,可保留必要的非武裝的民政人員。

4.雙方同意,邊界上發生爭執,由雙方有關邊防機關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協商,求得合理解決;解決不了的,各自報告上級,通過外交途徑協商解決。

5.雙方同意,上述關於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衝突的臨時措施,不影響雙方各自對邊界問題的立場和爭議地區的歸屬。

以上各項臨時措施,如能得到你來信確認,即作為中蘇兩國政府之間的協議,立即生效,並付諸實施。我相信,如果這個協議能夠達成,將有助於兩國邊境局勢的和緩和中蘇邊界談判的舉行。

這樣,1969年10月在北京開始了中蘇邊界談判。但是,中蘇邊界談判在六七十年代毫無沒有進展。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在外交新思維的指導下,才承認“主航道中心線”等國際公認的劃界原則,中蘇邊界談判因此有了較大進展。90年代搞垮蘇聯的葉利欽時代,中俄邊界談判才取得根本性突破。

二、中俄新關係的確立與邊疆問題的基本解決

1991年底,蘇聯解體,其中亞五國先後獨立。中亞五國成為中國西部的重要鄰邦。哈、吉、塔與中國有3200公裏的邊界。而且中亞五國與中國新疆存在複雜的民族宗教聯係。如何傳承古代的絲綢之路,拓展睦鄰友好,中國領導人非常重視對中亞五國的外交工作。1992年初,中國很快承認了剛剛獨立的中亞五國,並致力於睦鄰關係。由於中亞五國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獨立後又加人了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因此,中國與中亞五國的關係,事實上與俄羅斯緊密聯係在一起。原來的長達7300公裏的中蘇邊界分為中國與俄、哈、吉、塔四國的邊界。中國與前蘇聯東段的邊界全為已定界,長約4070公裏。西段的未定界即帕米爾地區。中國與前蘇聯之間的邊界問題是由於曆史上沙俄擴展領土並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造成的,並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衝突不斷。前蘇聯時期,中蘇之間的邊界問題主要存在以下三點爭議:1.在東段的已定界中,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中靠近中國岸邊原屬中國管轄的200餘個島嶼。2.東段已定邊界中伯力附近的三角洲,俗稱黑瞎子島的歸屬問題。3.西段未定界的帕米爾地區。雖然從前中蘇雙方就邊界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但效果甚微。

中亞各國相繼獨立後,中蘇邊界爭議轉變為中國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個國家的邊界問題。這種變化給解決中國邊界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中國政府必須協調四個談判對手的要求,統籌考慮。

但同時也存在著有利的一些因素,那就是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沒有曆史包袱,可以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1992年9月,獨聯體中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在明斯克達成協定,共同組成聯合代表團與中國進行邊界談判。獨聯體四國代表團一致同意將前蘇聯和中國已達成的各項協議和協定作為今後同中國談判的基礎。中國政府對待邊界問題的一貫立場是既要照顧到過去的曆史背景,又要考慮已形成的現實情況,要本著睦鄰友好的原則,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與中亞國家的邊界問題。根據這個方針,中國與獨聯體四國以國際法為談判依據,順利地解決了邊界問題。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國領導人在上海簽署了關於加強邊境地區軍事信任措施的協定,由此形成了五國元首每年一次的定期會晤,在政治、安全、外交、經貿等各個領域開展全麵互利合作,這就是所謂的“上海五國”合作機製之始。它對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目前中國已經與俄羅斯和中亞三國達成協議,基本解決了邊界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