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台灣因素:“保釣”蛻變的衝擊(3 / 3)

第二,抨擊蔣氏政權的一個中國立場,認為這種政策斷送了台灣人民的自決權,也斷送了台灣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發言權。首先,林田富對以前國民黨政府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進行指責和批評。認為“釣魚台列島爭議發生後,蔣氏政權無法以主權國家的地位為自己主張權利,卻一味宣稱仍然代表全中國,繼續以軍事戒嚴統治,壓製台灣人民追求獨立建國的願望;其結果,當然阻礙了台灣以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爭取釣魚台列島的主權。”“一味的主張一個中國政策,除了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合法介入台灣事務的地位之外,也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釣魚台列島爭議上取得發言權。這種結果,無異是國民政府為台灣人民斷絕了決定自己命運的後路,也無異是在國際外交上自掘墳墓的行為。”台灣曆史學會網站最近還有一篇文章也認為,國民黨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讓台灣失去了獨立的最好時機,造成了當今國際上對台灣主權地位的不承認,“保釣運動”在當時對於中華民國政府已經造成相當程度的傷第三,認為李登輝的“兩國論”重新定位了海峽兩岸關係,有利於為台灣爭取國際地位,並為在釣魚島問題上爭得說話權奠定了基礎;而台灣學術界應當為此進行理論研究與論證,為台灣當局服務。林田富認為“關於釣魚台列島主權之爭議,以目前台灣尷尬的國際地位,短期內政府將很難以強勢的姿態介人爭議的處理;目前國內似乎隻適合於學術上先期完成各類研究,提供政府作為主權主張之依據。”他還認為,李登輝提出的“兩國論”,“相信會是台灣國際局勢扭轉的契機,將有助於我國對釣魚台列島主權之主張”。因此,“台灣必須先自我定位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國際上才有可能對釣魚台列島的問題,有發言的地位”。

第四,在處理與日本的具體糾紛中,主張擱置爭議,與日和睦。林田富認為,關於釣魚台列島爭議的解決,難免會影響台日關係,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摩擦,這對台灣當前的國際處境是絕對的不利的。因此在釣魚島問題上,建議“由台、日兩國進行海洋生態保育合作,將釣魚台列島劃為永久海洋生態保育區,除了科學、生態研究之外,禁止任何開發行為。”認為“釣魚台列島如果能成為海洋生態保育區,那麼由誰占有、管理將不會是那麼嚴重的問題。”這跟台灣當局淡化主權之爭,隻強調“捕魚權”的立場有著驚人的一致。

總之,“台獨保釣”論作為90年代出現的謬論,從理論與實踐都是相當危險的,它與台灣島內極端的“反共媚日”、“台獨建國”論相適應。我們必須予以警惕和研究。

四、台灣“保釣”蛻變的反思

李登輝在台灣被政治評論家封為“政治定時炸彈”。其鼓吹的“釣魚台顯然是日本領土”言論,當然也是一個重鎊的政治炸彈。可是其謬論在台灣隻受到部分統派人士的批評。親民黨立委鄭秀蘭說李登輝的言論是他“賣國媚日的雙麵人”作法的表現。但是,對台灣方麵這幾年在釣魚島問題上立場轉變進行綜述後,我們不得不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保釣運動在台灣的發展態勢表明,台灣方麵立場的轉變使得全球華人的保釣形勢麵臨更為嚴峻的形勢。蔣氏政權尚且能以民族大義為重,力主保釣。但在李登輝執政後,“媚日反共”、不與大陸合作保釣的立場左右了台灣當局。保釣在台灣從70年代聲勢浩大的民眾運動蛻變到90年代隻是少數統派人士參與的行動這與台灣當局從一個中國的戰略蛻變到當前的“台獨”路線基本一致。而兩岸關係的僵持特別是在釣魚島問題上台灣拒絕與大陸合作的立場,也給日本製約台海兩岸的中國人提供了方便。這是很令人擔憂的。

第二,“台獨保釣”論假借保釣衝擊中國統一大業的根本原則,更令人警惕。在台灣某些學者看來,“台獨”與保釣二者不可分割,有諸多聯係,如果在海內外高唱“保釣”就會落入大陸的“一個中國”的圈套。保釣與“台獨”兩個議題的解決都有著較高的難度,都可能激發各種民族情緒,而且都涉及到了國家主權這一層麵。此種觀點說白了就是認為現在高唱保釣,就會為中共張目,符合大陸的民族情緒,而隻有“台獨”優先,台灣才能最終收回釣魚島。事實上,保釣與“台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台灣某些學者對兩者的先後關係進行闡述,提出“先獨後釣”論,究其根底,無非是為了“台獨”尋找根據。

第三,以李登輝為代表的“釣魚台日屬論”,為日本學者在日本本土之外尋有利於日本的依據提供了借口。對此,前述香港《明報》發表政論家胡菊人的文章一針見血指出:一個過去“中華民國的總統”,說釣魚台屬於日本,真是荒唐之極。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並不讚同李登輝的說法。然而李登輝的言論無疑給日本人幫了很大的忙,為日本將來打官司提供了說詞。

釣魚島雖小,但由於其戰略位置及海洋資源開發價值的關鍵性,使得這個問題又多了一分敏感性,因而對兩岸關係與東亞和平都蘊藏了較大的變數。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應當充分認識釣魚島問題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特別是台灣方麵某些人應拋棄“親日反共”的思想,開展兩岸共同研究。台灣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兩岸合作的必要性:認為目前兩岸在政治層麵耗費了太多的精力進行爭辯和鬥爭,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雙方若能利用時機盡一切所能在長期隔閡所中斷的各個領域裏,重新建立起有機關係,或許一個方麵的突破,將會成為破解兩岸僵局的一個關鍵。在釣魚島問題上,台灣方麵某些試圖撇開中國大陸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在目前兩岸政治僵局的情況下,海峽兩岸的學者應當本著同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對釣魚島問題開展共同研究,才是可取的方向。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之間存在著領土爭端,以至於發生武裝衝突,造成了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周邊的鄰國很多,長期以來,中國同一些鄰國的邊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同他們有領土爭端,影響了與有關國家的關係。隨著國際局勢向緩和態勢發展,各國政府都更加注重本國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發展,並努力尋求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與這種形勢的變化相適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針對中日釣魚島爭端,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在回答記者時就提出了“擱置爭議”的構想。1984年10月,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1995年3月,在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琢就那時緊張的南沙爭端也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這個新穎的構想實際上是與當前國際海洋法的國家實踐一致的。相信隻要中日兩國以及南沙群島周圍國家本著向前看的精神,東海和南海爭端都是不難找到解決方案的。

§§第十章 西藏問題的演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