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玉器的辨別與收藏(3 / 3)

4.從文獻中求得補證。例如研究漢代從葬玉衣,從其淵源,春秋戰國時代的綴玉麵幕,發展到兩漢的金鏤玉衣,銀鏤玉衣,銅鏤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從葬,都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的斷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漢代的玉具劍、玉剛卯亦見諸文獻,唐代始流行玉帶板,史載唐高祖曾將於闐新進貢的十三銙玉帶賜李靖,因此對上述的玉飾品出現的年代有了界定。遼、金時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斷代,都從文獻上得到了確鑿的印證。“春水玉”所指為鶻(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前者與遼史記載的遼帝行至“春捺缽”“鴨子河濼”進行狩獵活動情景相吻合,後者與遼史記載“秋捺缽”活動相一致。金人依契丹舊製,金史上稱前述題材的玉器為“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和“秋山之飾”。

5.微觀細部特征和變化。老一輩鑒定家在這方麵都有許多過人之處,他們對各個玉器品類細部的變化都了如指掌,如對龍紋、螭紋的造形和紋飾,對玉璧、玉劍飾、玉人物形象等都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能夠逐一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跡,再結合其他方麵的認識,所做判斷往往十分準確。

6.留心甄別仿古做假。這有賴於掌握各時代真器的特征,認真分析比較,找出疑點。偽器必然在某些方麵露出破綻,尤其是後人仿製古玉,是可以鑒別出來的。

5.玉器的鑒賞

玉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印象總是潔白、溫潤,通靈的。世界上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玉"字來形容。玉是一種特別堅硬的礦石,從其化學成份來看,它是一種輝石礦。玉的形成和各種岩石的形成一樣,都是大自然變化的產物,美麗多姿的玉石因為產量稀少而成為寶石。自古以來,它一直籠罩著神秘的色彩。遠古的人類曾將玉琢製成武器和工具,直到後來開始崇拜玉器。

玉(Jade)這個名稱本身與醫學有關,來源自西班牙語。玉石中含有硒、鋅、銅、鈷、錳等許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與人體長期接觸,這些有益元素逐步會被人體吸收,使體內各種微量元素得到補充,對內髒器官的功能起到相應的調節作用,從而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還具有穩定情緒、增強人的快速反應能力的功效。

玉通常被分為硬玉類和軟玉類。

硬玉類——硬玉即為翡翠。質量優良的翡翠相對來說較為稀有,價格昂貴,能迎合高檔消費者的品味,主要產於緬甸,在山上稱為山石,在河底稱為水石。

軟玉類——即和田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等。軟玉比較便宜,故需求量較大,產量也多於翡翠,主要產地在我國台灣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新西蘭、美國等。

翡翠的開采已有600年曆史。在以緬甸帕敢市為中心的方圓25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儲藏有豐富的翡翠資源。

翡翠因其華貴深沉穩重的品格,以其無以替代的優勢,贏得了玉石之王的美稱。它的優劣應從顏色、透明度、形狀和雜質這四方麵來看。

顏色——顏色是決定其價值的重要環節,顏色要濃豔並且均勻,必須色正。

透明度——好的翡翠透明度好,質地細潤,翠綠和深綠均具有透明感,如清澈的泉水,並賦有光澤,水份好。

形狀——翡翠的形狀、大小、厚度應適宜,磨工粗細均勻。

雜質——質地是否幹淨,是否含有雜質決定了翡翠的優劣,翡翠中應無黑點、斑點、無裂紋、無花痕。

如何識別翡翠的真偽

第一,要知道翡翠與料石的區別,它最易與翡翠混淆。料石為人工熔煉,結構鬆懈,綠色均勻,雖有特意製造的不均勻但很不自然,料石的破處是亮碴,容易損磨而失去光亮,料石體輕,有的有氣泡。翡翠是天然礦石,結構緊密,綠色大都不均勻,但很自然,有翠性無氣泡,翡翠的破處是石頭碴,硬度很大,體重。

第二,要知道如何鑒定熗色翡翠。把熗色翡翠放入硝酸或硫酸內,幾小時後綠色便會退掉。或者將熗色翡翠放在70~80℃的鐵器上,幾小時後綠色也會退掉。利用這兩個特點可用來區別熗色翡翠和天然翡翠。

第三,要知道翡翠與綠色天然礦石的區別:與翡翠容易混淆的天然礦石之綠色都不如翡翠的綠色鮮豔,特征都不相同,如碧玉,大部分有黑點,黑點呈三角形。澳洲石,綠色閃藍頭,色不純。綠瑪瑙,綠色閃藍,色勻淨,但透渾。東陵石,綠色閃藍,閃灰,表麵閃耀小白星。

此外,分光鏡也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翡翠的關鍵工具。

如果說翡翠是玉石之王,那麼中國的和田玉是世界公認的"軟玉之冠"。和田玉在我國至少有7000年的曆史,是我國玉文化的主體。和田玉由於質地十分細膩,所以它的美表現在光潔滋潤,顏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種特殊的細膩,所以它的美表現在光潔滋潤,顏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種特殊的光澤,介於玻璃光澤,油脂光澤,蠟狀光澤之間,可以稱為玉的光澤,這種美顯得十分高雅;而且和田玉非常堅韌,抗壓能力可以超過鋼鐵。

和田玉在我國曆史上傳統的以顏色為分類依據,和田玉主要可以分以下幾類:白玉:顏色潔白,細膩,滋潤,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稱羊脂白玉;不透明,光澤較差者為白玉。

羊脂白玉為和田玉上品,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但存世極罕,是玉中極品,價格非常珍貴。白玉不但象征純潔、高尚、溫潤,而且象征吉祥、安謐。在古代,帝後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其價值極高,甚至超過翡翠。如已被國家定為"國寶"的西漢"皇後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仔玉料雕琢而成的。因此如何鑒賞和鑒別變的十分有價值。

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寶石級材料,是白玉中質純色白的極品,具備最佳光澤和質地,表現為:溫潤堅密、瑩透純淨、潔白無暇、如同凝脂,故名。對於此玉和普通白玉,最簡單的區別方法,是在白色的日光燈下觀看。羊脂白玉對著日光燈,所呈現的是純白半透明狀,而且帶有粉粉的霧感。而一般的白玉,對著日光燈雖也呈半透明狀,但沒有粉霧感。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白玉無論檔次等級的高低,以肉眼看均很白,但在白色日光燈下必定帶有深淺不一的微黃色,因此在日光燈下若有一絲絲微黃色,就不能稱之為羊脂白玉了。符合苛刻標準的珍稀名貴的羊脂玉,是絕對容不下絲毫雜質的。

羊脂玉的鑒別要點必須滿足五個方麵,即質地純、結構細、水頭足、顏色羊脂白、油性重。

質地純——羊脂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達到99%。

羊脂玉存在於圍岩蝕變最完美的地段。當花崗閃長岩體與白雲岩接觸產生一係列接觸變質岩係,白雲岩變為白雲石大理岩,岩漿晚期熱液沿白雲石大理岩構造裂隙通道,發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閃石岩。

圍岩蝕變形成了白雲石大理岩-透閃石化白雲石大理岩-透閃石岩三種岩相,羊脂玉就賦存於透閃石岩岩相中。

結構細——羊脂玉中透閃石呈顯微纖狀變晶結晶及成集合體,在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下可對透閃石結晶粒度進行測定,羊脂玉中透閃石纖維狀長度(縱向)0.033-0.01mm,寬度(橫向)0.0006-0.001mm,這些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互相交織在一起,組成絨毛狀結構、氈狀結構、交織結構。

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的特點就是在相同角度內,不顯示均一的消光現象。

水頭足——水頭、靈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稱謂,在透閃石玉中常從厚度2mm為標準,白玉在這準則中呈現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頭足說明呈現半透明狀。

顏色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黃色,質地差的也可在白色裏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

油性重——羊脂玉在人們手掌中不斷的觸摸過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麵產生一種"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細白玉中也有此現象,當羊脂玉墜於水中,提起玉體,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綿性也特好,所謂綿性,也就是韌性。

因此,隻有滿足以上五個方麵的才是真正上好的羊脂白玉。

6.玉器的鑒別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提高古玉器辨偽水平,有必要了解仿造古玉的背景,知道古玉偽品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仿造古玉器之背景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社會中,皇帝的一切嗜好、願望就是天意,皇帝有權力無限地滿足自己的占有欲和各種癖好!宋代宮廷開始仿製古玉器,皇宮中設有玉院,專門生產時用玉器和仿古玉器,南宋高宗時期還曾專門編了百卷《古玉圖譜》,詳細地描繪了他所占有的古代玉器的紋飾器形。上行下效,搜覓古玉器,仿製古玉器之風從此大盛。

清代宮廷對仿古的熱情較之於宋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新石器時代的瓊、壁、圭一直到明“子岡”款器物都是玉匠的模仿對象。除了在雕琢技術上力圖逼真地表現出古代玉器的藝術風格和加工特點外,為了亂真,還對大部分作品作了人工染色處理。宮廷“玉作”用和闐玉所作的仿古玉圭、玉人幾乎達到彼此不分的地步,令人歎服。由於乾隆癡迷精致古樸的玉器,尤其珍愛古玉並且對之極有研究,清代宮廷仿古玉器,絕大多數都以傳世精品作母本,在製作上又精益求精,代表了仿古玉器史上的最高水平。酷嗜古玉的乾隆皇帝不僅四處搜尋古玉,還不斷要求宮廷玉作仿製古玉器,在他高興時也常常慷慨地賞賜皇族大臣。不僅如此,乾隆還親自捉刀,為宮廷收藏的古玉器題銘、題詩並寫了《圭瑁說》、《搢圭說》等,推動了古玉器的研究。於是朝野癡迷,下大功夫“盤”(“盤”,指盤玉。古玉器往往出自於墳墓,自然帶有土鏽色沁—,為了便於進呈宮廷或長官、長輩,同時也出於好古者把玩的需要,得到出土古玉的人喜歡用各種辦法把古玉器外表的土鏽去掉,這個去除土鏽的過程就叫盤玉。盤玉一般經過洗淨、水煮,然後用白細皮或鐵皮細擦,考究的則貼身放置,以人氣養之,不管用什麼辦法,都需經常把玩。據說,如此這般後,這件古玉器的汙濁煤氣退淨,受色之處愈來愈豔,顯露出古玉器特有的沉穩溫潤。用代的眼光看去,盤玉似乎比較符合衛生要求)真古玉,也下苦功夫仿製古玉。由於有大利可圖,出現了好幾處著名的仿製古玉器的地方,作偽的手法,作偽的技術登峰造極,出現了一大批可以亂真的贗品,不僅騙過了一般的收藏者,甚至也騙過了眼界極高的乾隆皇帝本人。民國後,玉賈為了謀取巨額利潤製造了更多的贗品,粗製濫造者雖多,但仍能相當多地欺騙一般收藏者。

玉器辨偽要領

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的真與偽進行有效的識別。

1.關於玉器材料,我們應該了解曆史上所使用的幾種材料,經常遇到的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墨玉等,而目前造偽者除較多地使用白玉和青玉以外,還使用現代開發的青海料、礦山料等進行仿冒,這些仿冒材料的紋路、結構、硬度、密度、比重都有別於真正的白玉料。

另一方麵利用雜質料、色皮料仿冒真品玉器的腐蝕受沁。有些通過直觀較容易分辨,有些做偽者在此基礎上又進行腐蝕染色做舊。因此我們必須通過顯微觀察,研究其結構、硬度變化。

2.要認識和掌握曆代玉器繪畫風格及表現風格,並掌握各時代玉器造型風格結構特征。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麵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複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隻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3.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而贗品在這方麵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

4.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準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設備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曆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征。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征,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設備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麵區別真偽。另一方麵要有能力認識玉工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現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組成成分與傳統之間的差別,造成紋飾線條方麵的工藝磨製產生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設備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現代設備能夠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采用遊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要掌握曆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序方麵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麵的特征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5.了解贗品的製假手段和技術,掌握贗品用現代的設備和技術進行模仿的各種工藝效果特征。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麵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6.曆代古玉普遍存在著巧色及帶色料玉器的現象,但這種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經曆長期地下環境的浸蝕,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蝕,必須掌握這方麵的特征規律。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髒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贗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渡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渡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征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7.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征。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著各種沉積物質,而且附著力極強。而贗品是采用人為製造在玉表的附著物,這種人造附著物質粘結密度及粘結力很差,這是辨別真偽的一方麵,生坑玉器應沒有任何人為處理留下的痕跡。

8.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後經過人為的清洗處理,這類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種種出土特征。一般情況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沉積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棱角出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采取製造表麵氧化層工藝方麵采用保持工藝棱角部位的鋒利度,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要特別注意並有能力區別半生坑玉器。當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有相當數量流入市場。

9.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這類玉器表麵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棱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征。這種玉器必須進行全麵的分析,仿造成這類玉器的贗品主要是采取球磨振蕩設備及噴沙設備製造表麵氧化質感效果,使整體結構及工藝棱角產生圓滑過渡。這類玉器的仿造難度很大,與真品對比會找到贗品的很多漏洞。

10.熟坑玉器是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棱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手感極好。在把玩中,人體的汗液、酸、堿、植物蠟等滲透到玉器縱深,使玉器內部折射光加強交反射到玉器表麵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經過人為長期盤磨會使玉器表麵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渡。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因此隻能采取加強表麵光亮度的手段進行假冒。當前有一定數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11.必須掌握贗品用氫氟酸進行腐蝕所產生的各種狀態,因為這類贗品殘留有的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或隨身佩帶。

12.收藏玉器不能局限性隻懂得玉器,必須對雕塑、瓷器、繪畫、竹木牙角、金銀銅器等古董項目有識別真偽的基本能力,因為其他類古董的真偽所表現的特征規律與玉器是相通的。辨偽首先要確認真品,隻有在實踐中掌握真品的實質,才能夠具備識偽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文化內涵。更不要采取自我封閉的收藏方式。

清代玉器辨偽

清代玉器製作精美,一些不法之徒製假,各種偽玉及仿玉的特點及辨偽要領如下:

1.看玉材清代玉器多選和田玉為料,而偽玉則是用青白石料、殘舊料和其它玉材改製,其色非白非青。

2.沁色清代玉器由於年代較短,不如戰國玉器那樣古樸。隻是在鉚裂部位及邊角等出現沁色。偽品的色澤膚淺,有些能用肥皂水洗掉,沁色多為赭紅、土黃、銅綠、土斑、雞骨白、象牙白等色,顏色呆板。

3.繪畫清代所製玉器上的圖案有清代繪畫的風格,因此了解清代書畫常識,對鑒別白玉也是有所幫助的。

4.工藝清代玉器製作由於轉速低、磨削量小,所以表現出來的外觀較為精美,細察圖案,就會發現深淺均勻,轉折處渡自然,而現代所製沒於設備轉速較快,玉器陰刻深淺不一,有時會出現崩裂現象,這在轉折處尤為明顯。

7.翡翠的基本知識

翡翠是一種優質玉石品種,有“玉石之王”的美稱。它的綠色和紅色猶如古代翡翠鳥羽毛的顏色,故被稱為“翡翠”。翡翠是一種名貴的玉石,被人們譽為“玉石之王”。翡翠習慣上又稱為緬甸玉,是緬甸出產的硬玉,日本、蘇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均產有硬玉,但其質量與產量遠遠不如緬甸聯邦。緬甸聯邦北部的密支那地區,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采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所以人們長期以來隻知道緬甸聯邦才出產翡翠,因此將緬甸聯邦玉作為硬玉的代名詞了,硬玉是學名,而緬甸玉則是行家的行話。

上好的翡翠,目前已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珍愛,同時在世界珠寶習俗中,人們還把翡翠定為五月的誕生石,為善良、熱情之石。翡翠產於緬甸聯邦及中緬邊境地帶,大量輸入中土是清中期以後的事情。但從文字記載及出土實物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