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便封王導為尚書管理朝政,封王導的弟弟王敦為將軍,總管江、揚等六州軍事。結果沒用一年王家兄弟就把朝廷上的所有要職給占了。以至時人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謂。這時的司馬睿悔之莫及,於是便起用劉隗、刁協,與他們暗中商量除掉王氏兄弟。但手握重兵的王敦立刻起兵進駐建康,擊敗劉隗後,捉住刁協並且殺掉。司馬睿嚇得魂不附體,趕緊去求王導。在王導的勸解下,凶悍的王敦才退回他的駐地武昌。從此司馬睿隻好仍然如傀儡般混日子,不久就在愁病交加中一命嗚呼了。

皇帝早死的另一大根本原因無疑便是他們幾乎毫無節製的醉生夢死、荒淫無度甚至變態縱欲,以至元氣耗損,早早夭亡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類例子在帝王中舉不勝舉。北齊的高洋可謂其中的樣板人物:

高洋是東魏高歡的次子,繼父兄掌握朝政後,廢孝靜帝元善見而自立為北齊皇帝。他在位十年,初期還留心政務,削減州郡,整頓吏治,加強國防而使國力逐漸強盛。而後期則或許出於種種心理壓力過大的共因吧,他開始沉湎酒色,性格也越益殘忍暴虐。最終死於過度荒淫和酗酒。終年也不過31歲。

在高洋身上還體現出部分皇帝的另一種特征,即皇權獨攬,沒有任何製衡以至為所欲為而導致的明顯的精神變態。他整天飲酒作樂,有時披頭散發、穿上奇裝異服,有時赤身露體,塗脂抹粉,活脫脫一個瘋子模樣。宮中的三千粉黛已無法滿足他的獸性。於是他經常去街市上遊蕩,隨意闖入百姓宅第,侮辱婦女。爾後他的性情日益殘暴,將魏朝宗室3000多人不論男女老少統統殺死,將屍體拋入漳河。漁民捕魚剖腹,見魚腹中都有人的指甲,嚇得多日不敢捕魚。

高洋曾有一個寵妃薛氏,貌可傾國。高洋和她如膠似漆,終日廝守在一起。但有一天高洋醉酒後,忽然想起薛氏曾和昭武王有過曖昧關係,頓時妒心大發,抽刀就把薛氏殺了。然後把屍體抱在懷裏,繼續找人喝酒。喝著喝著,高洋又將屍體扔在地上,一一肢解。隨後竟用薛氏的骨頭做成一個樂器,一邊彈撥一邊嚎唱。在場者都嚇得毛骨悚然,高洋卻神態自若。

因長期酗酒,高洋腸胃已病到不能進食的地步,但他仍然每天多次飲酒,很快就嗚呼哀哉了。

許多短命皇帝還有一個共同特點,便是“做了皇帝想登仙”,現實中無他不可追求的了,便企求長生不老或羽化成仙。辦法是什麼呢,便是聽信術士或巫醫之言,大量服食寒石散或種種所謂仙丹。結果自然是重金屬中毒而適得其反。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及其父親道武帝都迷信丹石,結果一個死於39歲,一個終於32歲。而父子倆一個被史家認為是“一個開明有為的君主”,另一個被認為是“禮愛儒生,好學謙虛,為北魏開國以來較為仁厚有守成之主”。

這類皇帝還有很多,如唐穆宗李桓、唐宣宗李忱、明天啟帝朱由校等,都很短命,主要就是因為長期服用金石的結果。

而另一類可謂殊途同歸者,則是因為好色縱欲,宣淫過度而求助於春藥者。這類皇帝占比亦不少,明光宗朱常洛,成化帝朱見深等都是。最有名的要數清雍正帝。其死因一直成謎,有說是被呂四娘入宮害死的,這種說法在宮禁森嚴的時代,其實是很難經得起推敲的。故我還是比較相信他係過度服用春藥致死之說的。而明成化帝朱見深則是迷信春藥及房中術最甚者,以至愛屋及烏,極為寵信重用江湖術士、僧人、道士、番僧等,總數竟達3000多人。自己則終日沉溺於深宮淫樂不休,隨意讓太監傳旨。最終則落得個身染重病,41歲即“羽化登仙”的結局。

綜上所述,當皇帝是喜是憂,當然不可一概而論,但總體而言,下一個未必值得羨慕甚至應該避之三舍的結論,應該還是站得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