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領頭者聽了此言,不禁也為之動容,便說:“好一個義士,由你自便吧。”僧慧便去殯葬晉安王。晉安王有個兒子年方九歲,此時也被捕係獄中。他用寸絹為書,賄通獄卒,將求救書帶給僧慧。僧慧看了絹書道:“這確是主公郎君手書嗬,可是我不能援救,太負我主人了!”於是為之號慟不已,結果竟“嘔血數升而亡!”
還有個陸超之,本沒被抓到。但他卻靜坐家中,並不逃避。於琳之與他友善,特地使人帶信給他,勸他速逃。
陸超之卻對來人說:“人皆有死,死何足懼!我若逃亡,既負晉安王厚眷,且恐田橫客笑人!”於是仍坐待不動。不料卻有一個門生妄圖重賞,假裝拜謁陸超之,趁其不備,將其砍倒,取其首級前往蕭鸞部兵處報功……
七、北魏 元諶
北魏到孝莊帝時,已趨末日。軍閥爾朱榮凶狠暴戾,有如曹操,挾著他擁立的孝莊帝,權傾朝野,無人敢與爭鋒。
後來,爾朱榮忽發遷都之念,便在上朝時稟白孝莊帝,力主北遷。孝莊帝並不願遷都,卻又不太敢與爾朱榮反對。正躊躕時,有人在旁開口,公然反對遷都。爾朱榮瞪眼一看,原來是都官尚書元諶,不禁大怒道:“遷都事與君無關,何必爭執?況且河陰一役,君曾聞知否?”
元諶毫不畏縮,抗聲反駁:“天下事當與天下公論,奈何舉河陰毒虐,來嚇元諶?諶係國家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亦何損。就是今日碎首流腸,也不足畏!”
一席話說得爾朱榮氣衝鬥牛,當即要加元諶死罪。幸虧爾朱世隆在旁苦勸,元諶才得不死。而整個朝廷已盈廷震懾,雅雀無聲。獨元諶神色不變,徐徐引退。
八、東魏 荀濟
東魏末年,孝靜帝元善見已成大丞相高澄的傀儡。高澄目中無主,驕橫跋扈,滿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獨侍講荀濟明知成事可能極小,仍決心救主。他串通華山王、淮南王等人,謀劃誅殺高澄。詐稱要在宮中作土山,暗中開鑿地道,企圖通到高澄寓所,再募勇士從地道剌殺高澄。偏偏事尚未成,巡邏門吏聽到地下有響聲,忙向高澄報告,高澄派人試掘,果然發現地道。命人偵查,很快便查到是荀濟等所為,立刻將他逮捕。
侍中楊遵同情荀濟,得便問他道:“荀侍講年力已衰,何苦為此殺身之事?”荀濟朗聲辯道:“正因為年紀衰頹,功名不立,所以上扶天子,下誅奸臣!”
高澄知道是荀濟反他,亦格外憤怒,因為當年是他看在荀濟的才幹上,向其父高歡力諫才提拔他當的侍講。而事雖至此,他卻仍然不想置荀濟於死地,於是他親自提審荀濟,想要荀濟認罪便寬恕他。不料他剛問了一句:“荀公,汝為何要造反?”荀濟竟厲聲回答:“奉詔誅亂臣高澄,怎麼能稱為造反?”
高澄頓時大怒,遂決意處死荀濟。且命手下用車將荀濟載到東市,架起柴火將他活活燒死。
九、南朝 羊侃
南朝梁武帝末年,候景叛亂,直逼台城。縱火焚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尚書羊侃親自督兵死守,兩下裏相持了好幾天後,城中朱異請求出兵拒敵。梁武帝召問羊侃,羊侃堅決反對。但朱異一再堅請,武帝便同意他出城交戰。朱異帶兵出城後大敗而回。隨軍出擊者中有羊侃的兒子,他因為單騎斷後未及退回,被敵兵俘虜。候景命人將羊侃兒子縛到城下,企圖借以招降羊侃。
羊侃怒聲喝斥道:“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顧一子?生殺任便!”
敵方隻得將其子牽回營中。過了幾天又縛至城下試圖再次勸降。羊侃聽說,從軍士手中奪過一把弓箭,登上城垛對兒子大喊:“我以為你早被殺死,哪知你尚在世?”說著,便引弓搭箭,射向兒子,敵軍隻好又將其子牽回營去。可惜的是,忠義羊侃率軍堅守多時,終因過於疲累而病死軍中。
十、南朝 梁大器
梁大器是梁武帝孫子,後被立為太子。侯景攻下健康後大開殺戒,屠殺了許多南梁王族成員。太子梁大器也在其中,但他是唯一一個寧死不屈,氣節可風的王族。此前有人曾勸他稍稍服軟,以求後逞。大器慨然道:“賊不殺我,抗禮無傷;若要見殺,百拜何益!”
後來,侯景西出,將太子大器挾於軍中,以作人質。結果侯軍在巴陵敗歸,一時隊伍錯亂。大器所坐的船在後麵,左右都勸他伺機逃遁。大器卻拒絕了:“國家喪亡,我本不再圖生。今天我若逃避,不是避敵,而是叛父懼敵了。”
結果,侯景怕大器乘亂逃跑,命令將其處死。大器臨死前神色不變,從容地說:“久已待死,已恨過遲。”他見敵兵拿著衣帶想勒死自己,又說:“此物何能即死,不如用係帳繩罷。”
敵兵依言而行,大器引頸相就,旋即命喪。
十一、北齊 李集
北齊文宣帝高洋至其末年,精神嚴重變態,終日沉緬酒色,暴虐嗜殺,手下臣佐動輒遭戮,滿朝腥風血雨,噤若寒蟬。即使有一二人出言勸諫,多遭殺害。卻仍有一人勇敢地站出來,勸諫高洋,且因高洋拒不聽訥而言詞愈烈,當麵將高洋比作古代的暴君桀紂。他就是典禦丞李集。
聽了李集的話,高洋自然暴怒,立刻命手下將李集縛住,並將其置於水中悶溺,好久才命人放起。高洋冷笑著又問李集:“我究竟與桀紂相同否?”李集嗆聲大呼:“恐怕你還不及桀紂!”
高洋又令將他悶水,如此一連三沉三問,李集的回答亦始終如初。高洋變態地狂笑道:“天下有如此癡人,我這才知道龍逢、比幹不是俊物。”但高洋這天或許心情不錯,他並沒有處死李集。不料幾天後他又召見李集時,李集又開口向他進諫,喜怒無常的高洋頓起殺心,立刻下令將李集推出腰斬。
十二、隋末 堯君素
隋朝敗亡後,浦州守將堯君素獨不肯降。唐軍李世民促使獨孤懷恩率領大軍包圍孤城,堯君素百般備禦,終不少屈。唐高祖派遣降將去招降堯君素,並允諾他投降後賜以鐵券,準令免死並升官等,均被他嚴詞拒絕。於是唐軍逼令堯君素妻子到城下,呼喚道:“隋室已亡,君何苦如此?”
堯君素慨然喝道:“天下名義,豈是婦女所能知曉?”,說著,竟張弓搭箭,將其妻射倒在地。李世民聽說此事,一邊唏噓,一邊再調大軍猛撲城頭。堯君素仍以死自誓,並對身邊將士說:“我為國家大義,不得不死。若天已絕隋,別有它屬,我當自行斷首,付與君等以持取富貴。但今城池尚固,倉儲亦豐,勝敗尚未可知,還望諸君勿懷異誌!”
然而,不久後城中便告糧盡彈絕,堯君素部將薛宗竟乘其不備將他剌死,持著首級出降了。而後人則有“隋室忠臣,隻君素一人”之謂。
十三、唐朝 顏杲卿
顏杲卿係名臣顏真卿之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時為常山太守。安祿山部進攻常山時,顏杲卿與長史履謙死戰數晝夜,城破巷戰,力盡被執。安祿山怒斥顏杲卿說:“汝前為範陽功曹,我薦爾為判官,不到幾年,超升至太守。我有什麼地方負你,乃敢造反?”
顏杲卿憤聲駁斥道:“汝本營州牧羊奴,天子抉汝為三道節度使,恩幸無比。他因什麼而負你,你竟敢造反?我家世代為唐臣,祿位皆為唐封。豈能因為你奏薦便從汝造反?今日我為國討賊,怎麼能稱為造反?我恨不能生啖汝肉,要殺便殺,何須多言!”
安祿山暴怒,立刻命人將顏杲卿和履謙縛在柱子上,一並磔死。倆人仍罵不絕口,舌頭被割,腳脛被截,到死方休。後顏杲卿一門同被誅連死義者達3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