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設備安裝工程概算的審查,除編製方法、編製依據外,還應注意審查:
①采用預算單價或擴大綜合單價計算安裝費時的各種單價是否合適、工程量計算是否符合規則要求、是否準確無誤;
②當采用概算指標計算安裝費時采用的概算指標是否合理、計算結果是否達到精度要求;
③審查所需計算安裝費的設備數量及種類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避免某些不需安裝的設備安裝費計入在內。
10.綜合概算和總概算的審查
審查概算的編製是否符合國家經濟建設方針、政策的要求,根據當地自然條件、施工條件和影響造價的各種因素,實事求是地確定項目總投資審查概算的投資規模、生產能力、設計標準、建設用地、建築麵積、主要設備、配套工程、設計定員等是否符合原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或立項批文的標準。如概算總投資超過原批準投資估算10%以上,應進一步審查超估算的原因魯審查其他具體項目:
(1)審查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是否經濟合理;
(2)審查費用項目是否按國家統一規定計列,具體費率或計取標準是否按國家、行業或有關部門規定計算,有無隨意列項,有無多列、交叉計列和漏項等。
根據財政部辦公廳財辦建文件《財政投資項目評審操作規程》(試行)的規定,對建設工程項目概算的評審包括以下內容,項目概算評審包括對項目建設程序、建築安裝工程概算、設備投資概算、待攤投資概算和其他投資概算等的評審。
項目概算應由項目建設單位提供,項目建設單位委托其他單位編製項目概算的,由項目單位確認後報送評審機構進行評審。項目建設單位沒有編製項目概算的,評審機構應督促項目建設單位盡快編製魯項目建設程序評審包括對項目立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初步設計概算、項目征地拆遷及開工報告等批準文件的程序性評審,建築安裝工程概算評審包括對工程量計算、概算定額選用、取費及材料價格等進行評審。
(3)工程量計算的評審包括:
①審查工程量計算規則的選用是否正確;
②審查工程量的計算是否存在重複計算現象;
③審查工程量彙總計算是否正確;
④審查施工圖設計中是否存在擅自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標準等現象。
(2)定額套用、取費和材料價格的評審包括:
①審查是否存在高套、錯套定額現象;
②審查是否按照有關規定計取工程間接費用及稅金;
③審查材料價格的計取是否正確。
11.財政部對設計概算評審的要求
設備投資概算評審,主要對設備型號、規格、數量及價格進行評審^待攤投資概算和其他投資概算的評審,主要對項目概算中除建築安裝工程概算、設備投資概算之外的項目概算投資進行評審。評審內容包括:
(1)建設單位管理費、勘察設計費、監理費、研究試驗費、招投標費、貸款利息等待攤投資概算,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和範圍等進行評審;對土地使用權費用概算進行評審時,應在核定用地數量的基礎上,區別土地使用權的不同取得方式進行評審。
(2)其他投資的評審,主要評審項目建設單位按概算內容發生並構成基本建設實際支出的房屋購置和基本禽畜、林木等購置、飼養、培育支出以及取得各種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等發生的支出。
(3)部分項目發生的特殊費用,應視項目建設的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的批複意見進行評審。
(4)對已招投標或已簽訂相關合同的項目進行概算評審時,應對招投標文件、過程和相關合同的合法性進行評審,並據此核定項目概算。對已開工的項目進行概算評審時,應對截止評審日的項目建設實施情況,分別按已完、在建和未建工程進行評審。
12.概算評審時需要對項目投資細化、分類的,按財政細化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概算的有關規定進行評審。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主要是指通過建設規模、標準與立項批文對比,工程數量與設計圖紙對比,綜合範圍、內容與編製方法、規定對比,各項取費與規定標準對比,材料、人工單價與統一信息對比,技術經濟指標與同類工程對比等等。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容易發現設計概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偏差。
(2)查詢核實法
查詢核實法是對一些關鍵設備和設施、重要裝置、引進工程圖紙不全、難以核算的較大投資進行多方查詢核對,逐項落實的方法。主要設備的市場價向設備供應部門或招標公司查詢核實;重要生產裝置、設施向同類企業(工程)查詢了解;進口設備價格及有關費稅向進出口公司調查落實,複雜的建安工程向同類工程的建設、承包、施工單位征求意見;深度不夠或不清楚的問題直接向原概算編製人員、設計者詢問。
(3)聯合會審法
聯合會審前,可先采取多種形式分頭審查,包括:設計單位自審,主管、建設、承包單位初審,工程造價谘詢公司評審,邀請同行專家預審,審批部門複審等,經層層審查把關後,由有關單位和專家進行聯合會審。在會審大會上,由設計單位介紹概算編製情況及有關問題,各有關單位、專家彙報初審及預審意見。然後進行認真分析、討論,結合對各專業技術方案的審查意見所產生的投資增減,逐一核實原概算出現的問題。經過充分協商,認真聽取設計單位意見後,實事求是地處理、調整。
四、建設工程頂目施工圖預算
(一)建設工程頂目施工預算
1.施工圖預算編製的模式
傳統計價模式通常稱為定額計價模式。傳統計價模式下,由主管部門製定工程預算定額,並且規定間接費的內容和取費標準。傳統計價模式的工、料、機消耗量是根據“社會平均水平”綜合測定,取費標準是根據不同地區價格水平平均測算,企業自主報價的空間很小,不能結合項目具體情況、自身技術管理水平和市場價格自主報價,也不能滿足招標人對建築產品質優價廉的要求。同時,由於工程量計算由投標的各方單獨完成,計價基礎不統一,不利於招標工作的規範性。在工程完工後,工程結算繁瑣,易引起爭議。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指按照工程量清單規劃規定的全國統一工程量計算規則,由招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和有關技術說明,投標人根據企業自身的定額水平和市場價格進行計價的模式。
記憶方法:
施工圖預算編製兩模式:傳統計價、工程量。注意理解和掌握,傳統計價有缺點,不利招標規範性,工程完工結算繁,最後易引起爭議。
(1)施工圖預算是施工圖設計階段確定建設工程項目造價的依據,是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對建設單位的作用。
(2)施工圖預算是建設單位在施工期間安排建設資金計劃和使用建設資金的依據。
(3)施工圖預算是招投標的重要基礎,既是工程量清單的編製依據,也是標底編製的依據。
2.施工圖預算是撥付進度款及辦理結算的依據
(1)施工圖預算是確定投標報價的依據。在竟爭激烈的建築市場,施工單位需要根據施工圖預算造價,結合企業的投標策略,確定投標報價對施工單位的作用。
(2)施工圖預算是施工單位進行施工準備的依據,是施工單位在施工前組織材料、機具、設備及勞動力供應的重要參考,是施工單位編製進度計劃、統計完成工作量、進行經濟核算的參考依據。
(3)施工圖預算是控製施工成本的依據對其他方麵的作用。
(4)對於工程谘詢單位而言,盡可能客觀、準確地為委托方做出施工圖預算,是其業務水平、素質和信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