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強的能力,多麼好的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無法取得成功。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我們應該掌握一些原則和技巧,並注意一些禁忌,這樣在與人相處時,才能遊刃有餘。
調整心態,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友好相處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和諧、美好,然而,要實現這一願望並非易事。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愛好是各不相同的,這個人喜歡的東西,可能恰恰是另一個人厭惡的。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如果不能起到性格互補的作用,就很難相處下來,更別說和諧、快樂了。
人際交往中,一個人能否與別人,特別是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友好相處,不僅會影響到他的生活、家庭,還會影響到他的工作和事業。因此,學會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甚至是自己所厭惡的人相處,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和那些與我們性格不同的人相處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達到求同存異、和睦共處的目的。
1.要多了解別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性格不僅與遺傳有關,還會受到環境、教育、實踐等條件的影響。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經曆的實踐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每個人的性格都是有差別的。
那麼,當你與一個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時,或者與一個性格很特殊的人相處時,就應該了解一下他性格形成的原因。假如你是一個性格活潑、樂觀開朗的人,遇到的是一位沉默、呆板、孤僻的人,應該多和他交談,或者側麵調查一下。你可能會了解到他在生活中經受了許多坎坷和磨難,甚至曾經受過嚴重的精神打擊,或許你就會更多地理解他、體諒他、同情他,從而樂意幫助他,而他可能會十分感激你,願意與你交往,成為朋友。
2.要承認差別
人與人之間,不僅有體貌上的生理差別,而且有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上的差異。性格是心理差異的核心特征,人與人的不同,首先表現在性格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麵”,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每個人都必須得承認這一點,承認人與人的性格差異,隻有這樣,才不會強求別人處處和自己一樣,就可能消除由於性格差別而產生的“壞習慣”、“合不來”,就會緩解矛盾,就會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間,減少一些反感和厭煩情緒。
3.要求大同存小異
性格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因此,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就要善於在不同之中發現共同之處。比如你是個性格平和、處事慎重的人,你給某人提意見,可能語氣委婉圓滑,絲毫沒有強烈、尖刻味兒。而你身旁有一個性格剛直而暴躁的人,他給人提意見可能語氣尖銳、單刀直入。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隻看到那個直率的人提出批評的態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樣,覺得他太粗暴,不講情麵,你就會與他格格不入,合不來。反之,如果除了看到你們兩人提意見的方式不同以外,還看到他和你一樣,也是出於一片好心,目的都是真心幫助別人,你就不會認為他粗魯無情,而覺得他有難得的直率和熱心腸。
我們如果能夠多看看別人和自己之間的共同點,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處。
論前辯後多思考,使爭辯不傷和氣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觀點得不到別人認同的時候,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處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這些認識和看法的差異,很容易引發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辯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爭辯的過程其實是尋求真理的過程。通過爭辯,可以使正確的一方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也可以使錯誤的一方改變認識,以正確的態度看待某件事情。
但事實情況卻是,在爭辯過程中,雙方都想推翻對方的觀點,樹立自己的觀點。基於這種心理,大家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使爭辯成為了一種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此,想通過爭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願望,一般很難實現。
但如果你能夠在論辯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論辯結尾搞好“善後”工作,就能使你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做到探求真理,又不傷和氣。
我們應該避免無益的爭辯。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人相左時,當你的言行遭人非議時,你的第一反應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為了避免無益的辯論,此時,你需對如下問題進行冷靜思考:
1.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
如果是,那麼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同樣,如果你是處於這樣一種心境,絕對不要向對方提出論題辯論,因為此時你提不出理性的論點,在辯論伊始,就注定了你失敗的命運。
2.獲得爭辯成功對你有什麼好處
如果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大可不必動用你的“唇槍舌劍”,一笑置之最妙。同樣,你向別人提出“挑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通過爭論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問題,不必在那些細節瑣事上做文章。
3.促使你爭辯的欲望到底是理智還是情感
如果是情感(比如,虛榮心、表現欲或者麵子問題)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樣,我們向人提出問題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辯論的實質——探求真理背道而馳了。所以最好別去做這種不積極的暗示,從而把他人引入無謂爭辯的歧途。
我們應該使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換。辯論是為了明是非,求真理。隻要我們的辯論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積極的態度,使用積極、文明、恰當的論辯語言去參加辯論。
1.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
即為追求真、善、美而去積極地爭辯。做到觀點正確,旗幟鮮明。
2.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用真情、善意、美感與人辯論,就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與情恰恰是列車通往“積極爭辯”的雙軌,缺一不可。
3.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
把辯論置於科學基礎之上。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辯論者要有高深的涵養;不搞詭辯,不揭隱私;不搞人身攻擊;不把觀點的敵對引申為人際的敵對;不靠嗓門壓人,有理不在聲高。如果你能用有節有製的音調語氣說出你的道理,其效果不亞於如雷貫耳。
與陌生人交往,要找到交談的突破口
當你與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麵,必定會給對方留下某種印象,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獲得的,主要是關於對方表情、姿態、儀表、服飾、語言、眼神等方麵的印象。它雖然零碎、膚淺,卻非常重要。因為,在先入為主的心理影響下,第一印象往往能對人的認知產生關鍵作用。而在第一印象中,語言印象起著最主要的作用。
同陌生人談話是口語交際中的一大難關,處理得好,可以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處理得不好,又能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共同點,往往是陌生人交談的突破口。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同陌生人間的共同點呢?
1.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麵,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找到打開交際的局麵。
2.察顏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麵有所表現,隻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
當然,察顏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是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3.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
細心揣摩對方的談話,可以通過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發展成為朋友。
4.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主人會馬上出麵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麼共同之處。
一位縣物價局股長和一位初中教師,在一個朋友家見麵了,主人把這對陌生人作了介紹,他們馬上發現都是主人的同學這個共同點,馬上就圍繞“同學”這個突破口進行交談,相互認識和了解,以至變得親熱起來。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對方的情況,發現共同點後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發現共同點是不太難的,但這隻能是談話的初級階段所需要的。隨著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於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層的共同點,才能如願以償。
尋找共同點的方法還很多,譬如麵臨共同的生活環境,共同的工作任務,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習慣等等,隻要仔細發現,陌生人無話可講的局麵就可以打破。
與同性交往中,女人應遵循的守則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有女人的地方,笑多;有婆姨的地方,是非多”。可見,女人與女人間的交往,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和影響著男人的交往,以及整個社會的交往。
那麼,女人與同性交往時,怎樣才能贏得對方的喜歡、首肯呢?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不要自說自話,要投其所好
嘮叨是女人易犯的通病,那些婆婆媽媽,愛講“車軲轆話”的女人,無疑令人討厭。而且女人們在一起說話,總是嘮嘮叨叨說個沒完,講的都是自己的喜樂哀愁,也不管別人愛不愛聽。她們隻知道自己心裏舒坦,沉溺於一時的宣泄之中,一點也不照顧別人的感受。
這種人,說白了就是自私。所以,聰明的女人在與人談話時,首先是個好聽眾,其次又能隨時注意對方的反應,相機調整談話內容,而不是一味自說自話。
2.不要藐視對方,要適度讚美
女人通常視同性為天敵,這不奇怪。女人一般不把男人看作對手,這固然與傳統的“好男不跟女鬥”的意識有關,更重要的是,女人先天帶有某種自卑的成分。所以,女人的敵人最終隻是女人,她們吝嗇對同性的讚美,輕蔑自己的同性。
女人的一個突出愛好,就是喜歡受到別人的關注。因此,如果想獲得另一個女人的好感,適度的讚美是必要的。這樣,就可以讓她知道你是她無需設防的人,你真心把她做朋友,你不會同她爭風吃醋。
3.不要貪小失大,要目光長遠
“撿芝麻丟西瓜”,女人往往這樣自以為占了點小便宜,卻不料丟了大局。
比如,錙銖必較的菜市場,兩個旗鼓相當的女人因一個土豆的歸屬而抓破麵皮;熙攘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位母親因女兒的身高是否達標與售票員吵鬧不休,轉過頭迎對女兒疑惑的眼睛;三五女伴出遊,有人慷慨大方有人小氣摳門,有人大度破費有人毫毛不拔,等等。
表麵上,這些女人爭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實際上,她們卻丟掉了很多很寶貴的東西。在她們斤斤計較的過程中,不僅使同性對自己深惡痛絕,也使異性對自己退避三舍。
4.不要浮躁輕飄,要篤定守持
好女人是所學校,如果有幸結識一位穩重沉靜、兼收並蓄的女人,就等於進入了一所好學校。那些跟人初次見麵就嬉笑拍打、稱姐道妹的人,是不會在意和顧忌什麼的。同樣,那些輕佻風流、不知自重的女人,也不會將友情看得很重要。
端莊的女人是塊標牌,永遠不能被小視,永遠令人懷想。相反,飄擺的女人有如浮萍楊花,智慧遠她而去,美麗不能長久,甚至連善良也變得忽忽悠悠。
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贏得好人緣
好人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了它,人們就會在事業上更加順利,生活上更加幸福。但好人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需要自己通過付出一點點地換來。要想擁有好人緣,需要掌握以下8大訣竅。
1.尊重別人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說你處處尊重別人,得到的回報就是別人處處尊重你,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
2.樂於助人
人是需要關懷和幫助的,特別是當自己處於困境之中時,更需要關懷和幫助。此時受到的關懷和幫助,很多人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視幫助者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幫助別人不一定非得以付出物質財富為代價,簡單的舉手之勞或關懷的話語,就能讓人激動不已。如果你能幫助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不但能顯示出自己的博大胸懷,而且還有助於“化敵為友”,為自己營造一個更為寬鬆的人際環境。
3.心存感激
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是最微妙的,對於別人的好意或幫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處之,就會使對方心生怨恨,讓你們的關係因此受到影響。
生活在社會大群體裏的你我,總會有人為你擔心,替你著想。享受著感情雨露的人們不要做“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會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情感的紐帶因為有了感激,才會更加堅韌;友誼之樹必須靠感激來滋養,才會枝繁葉茂。
4.同頻共振
俗語說:“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針。”人與人之間,如果能主動尋找共鳴點,使自己的“固有頻率”與別人的“固有頻率”相一致,就會使萍水相逢的人結成朋友,或者使本是朋友的人關係更加牢固,發生“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