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青銅時代,不僅僅局限於工具和武器的青銅質地,事實上,它是遠古一係列高知名度的老家族,交織更替,伏揚流轉於古世界的中國,前後合計兩千年之久的一段曆史,因為古樸幽雅,閃著青銅光澤,所以我們這樣來命名它。
在最初,公元前2100年左右,有四個好朋友生活在中原大地上,他們是中國古代的F4,其中大禹地位最高,相當於道明寺的角色,其他是子契、後稷、伯益。這四個誌趣相投、相貌堂堂的夥伴,他們媽媽在生產他們以前都有過包二爺的嫌疑,以至於指辨不出誰是孩子的爹。當時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一個女孩一生會相繼擁有或同時擁有好多性伴侶,所以當時F4都說不清自己的爸爸是誰。當時正處於母係社會的殘餘階段。但父係社會的力量,已經開始向母係傳統宣戰,大禹的爹鯀先生就聲稱自己生下了大禹,也就是屈原在《天問》中說的“伯鯀腹禹”,沒治好水的鯀先生卻肚子裏生出個大禹?這不外乎是男子與母係社會的女性勢力爭奪對孩子的擁有權,進而使財富在男性一脈中傳遞的一種暗示。
在父係社會逐漸確立的當口,F4這四個發憤努力的好朋友,各自幹出了一番事業,製服了洪水,還分別成為了姒姓夏族、子姓商族、姬姓周族、贏姓秦族四大王朝的祖先。在中原大地、黃河上下,這四大家族同步發展,跌宕起伏,平行競爭:先是姒姓華夏族的大禹建立了夏朝政權;接著,子契的後裔商湯把商族發揚光大,驅逐了夏人;商族又被後稷周族的姬姓所顛覆;最後,贏姓秦人兼並了大周列國建立起秦朝,秦人在F4四大古老家族中笑到了最後,但也很快閉上了嘴巴。四大家族的故事和傳人,中間分分合合,中國的乾坤幾多憂喜悲歡。
秦朝的覆滅,最終把F4的故事講到了末尾。為了講述這個故事,曆史花去了整整兩千年的時間(公元前2100年—前200年)。接下來,“漢”劉邦這個沒有任何家族血統背景的普通人,掀開了平民稱王的新的時代篇章,可以稱之為“皇權社會”,從而壽終正寢了F4四大古老家族。從劉邦截至清朝末,也是漫長的兩千年左右。
中國有史可稽的文明,正好是上下兩個兩千年,中間基本以公元前後來平分秋色,合計是四千年!這上下兩個兩千年,其中前一個,屬於封建的鬆散多元化社會,後一個兩千年則是皇權一元化專製帝國,前者五彩斑斕,後者沉大凝滯。
前一個兩千年是天下諸侯分散林立,夏、商、周王國的政權不過是交替崛起其間的耀眼大戶,他們雖然號稱天子,事實不過是諸侯中的大者,以分封的形式一定程度地節製影響著下麵的諸侯。因為專製力度弱,於是養成了人格的獨立、思想的自由和人性的剛樸,所以我們稱之為“青銅時代”,以象征其時代的人格。後一個兩千年,皇權專製力度越來越強,人性又為之一大變,大致方向是變壞,直到最後越來越壞,氣得魯迅直罵“劣根性”。
人性是由社會結構決定的,這似乎是我們得到的初步結論之一吧。
在這前一個兩千年中,出現於我們本書中的人物,有“極好極好”的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極壞極壞”的蚩尤、夏桀、紂王;至於漂亮的“壞”女人,則有妹喜、妲己。當然,在本書更早,還出現了半人半神的女媧、伏羲、神農、黃帝幾位宇航員的孩子。
而“極好極好”的堯舜禹湯,是因為極好極好而成功,還是因成功而越來越好,“極壞極壞”的桀紂是因為極壞極壞而失敗,還是因失敗而越來越壞,那就說不清了。
當時光濤聲鼓來鼓去,一切歸於平靜,剩給我們的是黃帝戰蚩尤、大禹治水、商湯革命、武王伐紂、分封諸侯等幾截微小的故事,但也是永遠說不盡的故事。而一千年前最伊始的大禹時期號稱諸侯萬邦,到了大周朝,經過淘汰兼並,也就剩十分之一,乃至到了未來的專製帝國時代,也就隻剩了一個。仿佛魯迅的名言:“人類血戰前行的曆史,正如煤的形成,當初用了大量木頭,結果卻隻剩一小塊。”當然,潘長江也講過:“濃縮的都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