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周公旦對此並不讚許;
周公親自輔佐武王,
周得天命他又為何歎息?
上天把殷商政權交給周人,
王權大位如何穏固?
大業已成周公反而要去亡,
他究竟犯下了何等罪辜?
爭相派遣征伐機器,
這要怎麼樣來指揮?
齊頭並進攻擊側翼,
這時又如何來統率?
昭王最終南遊成行,
一直到達南國土地;
他那樣有什麼好處,
在此遇到白羽雉雞?
【注釋】
會鼂:在早晨會合。會,會合;鼂,通“朝”,早晨。爭盟:爭相盟誓。踐:遵守,履行。期:約定的日期。《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十一年武王起兵至孟津,八百諸侯不期而會。這句的意思是說,周武王伐紂時,八百諸侯前來履行十一年的盟約。蒼鳥:指鷹,比喻武王軍隊將士勇猛。萃:聚集。到:字應作“列”,通“裂”,分割。躬:身體。叔旦:周公旦,武王弟。嘉:讚許,周公不讚成武王肢解紂的做法。《史記·周本紀》:“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懸)大白之旗。”親:親自,指周公。揆:度量,引申為謀劃。發:武王發。命:天命。谘嗟:歎息。這句是問,周公既然親自出謀劃策,定了周家的天下,為何還發出歎息之聲。一本作“何親揆發足,周之命以谘嗟?”授殷:把殷商的天下交給周人。位:王位。施:行。在此有穩定政權的意思。這句是說上天既然給了商朝天命,為什麼又要改易。反:一本作“及”,等到。成:成功,指周王朝政權穩定。伊:語氣詞。這兩句是說周人既取得了建立政權成功,為什麼周公反而出走。指周公奔楚事發問。遣:派遣。伐器:兵器,這裏指軍隊。以下八句都是就周昭王南征楚荊之事發問。翼:兩側的軍隊,軍隊的兩翼。將:統率。以上兩句寫武王克商之事。昭後:周昭王,康王之子,穆王之父,西周第四代君主。成:通“盛”。指率軍出遊,規模盛大。南土:指楚國。底:到,至。建載周昭王曾出動“六師”伐淮夷,歸途渡漢水時船隻沉沒淹死。利:好處。白雉:白色野雞《古本竹書紀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言及雉兔,或與此句有關。
穆王巧梅,
夫何為周流?
環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
何號於市?
周幽誰誅?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
何罰何佑?
齊桓九會,
卒然身殺。
【譯文】
穆王的圖謀很宏偉,
為什麼滿世去周遊?
那樣環遊走天下,
到底有什麼追求?
妖人夫婦拖著貨物,
為何在市井中叫賣?
周幽王對誰誅責?
他從哪裏得到褒姒?
老天反複無常,
它懲罰什麼又保佑誰?
齊桓屢次召集盟會,
最終他卻被人害死。
【注釋】
穆王:周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名滿。巧梅:謀的同音字,即宏大的謀略;,大。周流:周遊。環理:周行,周遊。理,通“履”,行走。《左傳·昭七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必將有車轍馬跡也。”妖夫:妖人,不祥之人。曳:拖,拉。衒:炫耀,指誇耀所賣貨物的好處。號:大聲喊叫,指叫賣。據《國語》記載,周宣王時有童謠:“弧箕服,實亡周國。”當時正有一對夫婦在街上叫賣這兩件東西,宣王派人抓他們。他們往褒國逃跑,路上拾到一個女嬰並收養了她,就是後來的褒姒。褒姒:周幽王的王後。傳說夏衰落時,兩條神龍來到宮中,自稱是褒國先代國君,離開時留下了一些涎沫,夏王將其收藏在木盒裏,由夏傳到殷,由殷傳到周,沒人敢打開。周厲王末年打開看,精化為鱉,跑進後宮。一個宮女碰到它懷了孕,生了一個女孩,就把她拋在路上,被叫賣“弧箕服”的夫婦拾到並收養,取名褒姒。後來周幽王欲殺褒君,褒君就把美女褒姒獻給了幽王。幽王迷戀褒姒,不理朝政,最後西周被犬戎滅掉。反側:反複無常。齊桓: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虛數,表示次數很多。管仲死後,齊桓公任用奸臣,造成內亂。桓公在病中被軟禁在一間屋子裏,不得飲食。死後六十七日,蛆蟲爬出門外,人們才知道他死了。
彼王紂之躬,
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
讒諂是服?
比幹何逆,
而抑沈之?
雷開阿順,
而賜封之?
何聖人之一德,
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維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
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
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
何逢長之?
【譯文】
說起紂王那個人,
是誰使他那樣混?
為何厭惡輔佐重臣,
卻任用讒媚的小人?
比幹他有什麼不忠,
把他壓抑不加任用?
雷開他是怎樣阿諛奉承,
紂卻對他那樣賜封?
聖人德行都一樣,
為何處世方式大不同?
梅伯被殺製成肉醬,
箕子無奈假裝顛瘋?
後稷本是帝嚳長子,
為什麼對他那樣憎?
把他丟棄在冰麵,
鳥為何用毛把他溫暖?
後稷怎麼操弓持矢,
竟有統率兵馬的特殊才華?
他的出生曾很讓上帝劇烈驚恐,
為何子孫卻繁衍昌盛?
【注釋】
王紂:紂王。亂惑:昏亂迷惑。惡:憎惡,厭惡。輔弼:輔佐幫助。這裏指輔佐重臣。讒諂:指善進讒言、阿諛奉承的小人。服:任用。比幹:紂王的叔父,因極力進諫觸怒紂王而被剖腹挖心。逆:違背。抑沈:壓製,被殺。沈,沉字的異體。雷開:紂王的佞臣。阿:一本作“何”。賜封:賜以金玉,封以爵位。聖人:指紂王的賢臣。卒:終。異方:不同的方式。指梅伯被醢,箕子裝瘋,他們有相同的美德,選擇的處世方式卻不一樣。梅伯:紂王時諸侯,因忠直進諫被紂王所殺。醢:菹醢。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箕子:紂王的叔父。佯狂:假裝發瘋。佯,假裝。箕子向紂王進諫,紂王不聽。於是箕子披發裝瘋,給人做奴仆。稷:即後稷,名棄,帝嚳長子,周族遠祖。竺:通“毒”,憎惡。一說通“篤”,看重。燠:溫暖。傳說薑嫄生稷後,認為他不祥,曾把他扔到寒冰上,鳥用翅膀覆蓋他。馮弓:強其弓。馮:操。將:統率。這句說的後稷為堯司馬之事。《詩疏》引《尚書·刑德放》雲:稷為司馬。王充《論衡·初稟篇》言:棄(後稷小名)事堯為司馬,後稷官,故為後稷。(出劉盼遂《天問校箋》)。帝:上帝。切激:激烈。指後稷無父而生,驚擾了上帝。《詩經·生民》言後稷初生“上帝不寧”,當即此處詩句所本。逢長:指文王作西伯,周人由此而發達。
伯昌號衰,
秉鞭作牧;
何令徹彼岐社,
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婦,
何所譏?
受賜茲醢,
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
殷之命以不救?
【譯文】
商朝衰落文王發號令,
執政做了西方的共主。
是什麼讓周拆除舊社立新廟,
取代商朝是命中注?
帶著寶藏遷往岐山,
百姓為何來依附?
殷商有魅人的妲己,
紂王怎會聽取諫議?
紂賜用梅伯肉做的醬,
文王把此事告到天上;
為何紂親受上帝懲罰,
殷商的命運就此垮塌?
【注釋】
伯昌: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時封為雍州伯,也稱西伯。號:發號施令。衰:衰落,指殷商的衰落。秉鞭:比喻執政。牧:古時代表天子管理一方事務的首長稱牧。徹:拆除。岐社:建於岐地的社廟。岐,在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社,祭祀土地神的廟。周家得天下後,廢棄舊有的廟而建新太廟。命:猶言命中注定。藏:寶藏,財物。就:到,往。依:依附。這句說的是周祖古公亶父自邠遷岐的事。古公亶父原來住在邠(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後為避免與戎狄的戰爭,攜帶妻子、寶藏遷居到岐山,邠地百姓也扶老攜幼跟隨他西遷。惑婦:迷惑人的婦人,指紂王的寵妃妲己。譏:進諫,規勸。受賜茲醢:紂把梅伯的肉醬分賜給大臣們。受:紂王的字。上告:上告於天。親:親身,本身。就:受。命:命運。
師望在肆,
昌何識?
鼓刀揚聲,
後何喜?
武發殺殷,
何所悒?
載屍集戰,
何所急?
伯林雉經,
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禮天下,
又使至代之?
【譯文】
薑尚肉店做屠夫,
文王為什麼就能賞識他?
操刀宰牛高聲叫,
文王聽了如何就歡喜?
武王發討商王紂,
心中為什麼生那樣大的氣?
車載文王靈位去征戰,
他為什麼這樣急?
管叔北林自縊,
是因什麼緣故?
周公忠誠感動天地,
雷電大風讓誰畏懼?
天降成命給予殷商,
商紂又何嚐自我警惕?
他既君臨天下,
為何讓周人把他代替?
【注釋】
師望:即呂尚,號太公望,俗稱薑太公,被文王、武王立為師,故稱師望。肆:店鋪。昌:文王。識:知道,了解。鼓刀:操刀。後:文王。發:武王名。悒:恨。屍:靈牌,木主。集戰:會戰。據載武王滅商時,以車載著文王的靈位前往。伯林:北林,地名。在今鄭州附近。雉經:縊死,上吊自殺。當指周初管叔自殺之事。所載,管叔、蔡叔等因不滿周公攝政,而聯合殷商遺民造反,失敗後自經而死。何感天抑地:這一句可能問的是周公之事。據載,周公攝政,管叔、蔡叔流言於國,誣周公將奪權。周公不得已出走。不久“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斯抜,邦人大恐。”)出《尚書·金縢》)詩句是說,周公忠心感動天地。集命:降命。戒:戒備,警惕。這句意思是說殷商既然獲得上天的大命,就應該有所警惕。禮:通理,治理。至:通“周”,古“周”、“至”兩字音近義通。指周人克商而言。
初湯臣摯,
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
尊食宗緒?
勳闔夢生,
少離散亡。
何壯武厲,
能流厥嚴?
彭鏗斟雉,
帝何饗?
受壽永多,
夫何久長?
中央共牧,
後何怒?
蠭蛾微命,
力何固?
【譯文】
當初商湯任用伊尹,
後來擔當輔佐重任;
為何伊尹最終相湯,
死後祭典與殷商祖先一樣?
闔閭是壽夢的長孫,
年輕時卻坎坷流蕩;
為何壯年孔武勇猛,
能夠使他的威嚴遠名揚?
彭祖調和雉鳥肉羹,
為何上帝就前來享用?
賜給彭祖壽命長久,
為何他還失望不平?
周公召公一同執政,
死去的厲王為何還憤怒鬧鬼?
百姓微弱低賤如蜂蟻,
可力量為何強固不可違?
【注釋】
摯:伊尹之名。承輔:擔當輔佐大臣。官湯:在湯處做官。宗緒:宗族血脈。這是問,起初伊尹隻是一個一般的小官,後來做輔佐大臣,最後做了相,為什麼伊尹死後祭祀的規格與商族祖先一樣。勳闔:猶言有功勳的闔閭;闔閭,又稱闔廬,春秋後期吳國君主。夢:吳國國君,闔閭的祖父。生:通“姓”,孫子。這句是說,闔閭是壽夢的孫子。離:通“罹”,遭受。散亡:離散流亡。闔閭少時,壽夢死,其父諸樊立,諸樊死時又傳位給弟弟,所以闔閭不得立。散亡即指闔閭不得君位言。壯:壯年。武厲:威武猛厲。流:傳播。嚴:當為“莊”,威武。闔閭刺殺吳王僚,自立為王,故詩人問何以他那樣強悍。彭鏗:即彭祖,傳說他活了八百多歲。姓篯,名鏗。受封於彭城,故稱彭祖。斟:用勺子舀取,指調和。雉:野雞,這裏指野雞湯。帝:上帝。饗:享用。受:賜予。永:長。長:通“悵”,惆悵。中央:指周王朝。共牧:公同執政。後:周厲王。這句是說周厲王時國人暴動,趕走厲王,周公、召公共同執政。後:君主,指周厲王。怒:周厲王死後,天大旱,房屋著火,占卜問原因,說是厲王的鬼魂在作祟。此處“怒”當指此事。蠭蛾:蠭,“蜂”字的異體;蛾,通“蟻”;蜂蛾即蜜蜂螞蟻。微命:生命細微弱小。固:頑強有力。這一句以蜂蛾比喻民眾,仍說的周厲王平民暴動一事。
驚女采薇,
鹿何祐?
北至回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
卒無祿。
【譯文】
伯夷叔齊采薇驚動婦女,
白鹿為何保佑之?
向北而行到達河曲,
留下來有什麼可吃?
兄長有咬人的猛犬,
弟弟為何非要得到?
用百車交換那隻狗,
最終把爵位丟失了。
【注釋】
驚女采薇:伯夷、叔齊因反對武王伐商,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一個采薇女子說:“這也是周朝的薇呀!”於是兩人從此薇也不吃,最後雙雙餓死。白鹿:傳說曾有白鹿給他們哺乳。回水:黃河轉彎之處,河曲。指位於河曲的首陽山。萃:止、留。喜:通“”,煮熟的米飯,在此作食物解。兄:指秦景公。噬犬:咬人的猛狗。弟:景公之弟。易:換。兩:通“輛”。無祿:失去爵位。秦景公有猛犬,其弟願用一百輛車來換,秦景公不肯,後兄弟反目,出奔晉國,喪失了爵位。
薄暮雷電,
歸何憂?
厥嚴不奉,
帝何求?
伏匿穴處,
爰何雲?
荊勳作師,
夫何長?
悟過改更,
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
久餘是勝?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
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
忠名彌彰?
【譯文】
天色黃昏電閃雷鳴,
上天到底還有什麼憂愁?
上天的尊嚴從不敬奉,
上帝對這樣的人也還能何求?
我隱居在大山洞裏,
還能有什麼話可說?
楚王興兵屢戰屢敗,
國家還能支撐多長?
君主如能幡然醒悟,
我就再也沒話可講?
吳王闔閭與楚交戰,
為何我們都吃敗仗?
為什麼穿街過巷越丘陵,
私通卻能生子文這賢相。
照說堵敖在位難長久,
為何弑君自立的,
他的忠名反遠揚?
【注釋】
薄暮:傍晚,黃昏。歸:終。這句把天的電閃雷鳴當作上帝的憂慮。嚴:上帝的威嚴。奉:遵從。帝:上帝。何求:不遵從上天的威嚴,求天又有何用處?伏匿:隱藏。穴處:住在山洞裏。處,居住。何雲:說什麼?這一句仍說的是詩人自己的被流放。荊:楚國。勳:“動”字的錯寫。作師:興兵打仗。指楚懷王受秦欺侮後一再興兵伐秦,屢戰屢敗。長:長久。更:改。吳光:吳公子光,即闔廬。久餘是勝:即“勝餘久”。闔廬曾五次興師伐楚獲勝,最終打到楚國的郢都。這句問為什麼吳總是打敗楚國。環穿:環繞穿過。閭社:古代二十家為一閭,又稱一社。“環穿閭社丘陵”即指子文父與女私通一事。此句一本作“何環閭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蕩,爰出子文”。子文:春秋前期楚國賢相。據《左傳》記載,子文的父親與妘姓表姐妹私通生下子文,將其丟棄在雲夢澤中,後來妘女的父親到雲夢打獵,發現有老虎在喂養子文,就又把子文抱回來撫養長大後,後來成為楚成王時期的賢相。吾告:即語告,吾為“語”字的誤筆,語告猶言人們常說。堵敖:楚文王的兒子,名熊囏(“艱”字的異體)。試:通“弑”,臣殺君,子殺父,弟殺兄,都叫作弑。自予:自立為王。楚文王死後堵敖繼位,其弟熊惲殺死堵敖自立為王,就是楚成王。彌:更加。彰:顯著。這幾句的意思是:人們都說堵敖命不長,可為什麼殺君犯上的人卻能自立為王並能聲名顯赫呢?
【評析】
《天問》的特點,是在“天”這樣一個大名目下無所不問地“問”。因為這樣的“問”,就與我國其他一些兄弟民族“創世史詩”,如藏族的《世巴問答歌》、納西族的《創世紀》、苗族的《古歌》以及彝族的《梅葛》等,有了許多重要的相似性(範衛平《文體在活動中生成——先秦詩學新論》)。詩篇提出了很多的問題,表明詩篇出自當時專門負責彙聚傳播文化知識的專業人員之手,他們就是巫史。屈原或其本身就曾是這個階層的一員,或許古傳的文本引起了他的興趣,作了適當的筆削。無論如何,詩篇從文獻角度說,都顯示了這樣一點:在知識傳播掌握在一些專職人員手中時,其傳播方式,有十分特殊的方式,《天問》的發問,即顯示了這樣的方式。《天問》一共170多問題,天文方麵30問,地理方麵42問,曆史傳說則多達95問(周秉高《楚辭解析》),可謂包羅萬象。有些問題頗帶理性色彩,有的今天看難免詭異,也正因這一切,造成了詩篇恢弘奇異的整體色彩。一個個的問題排疊而來、層出不窮,這已經很讓人驚歎了;天上地下,無所不問,更令人浮想聯翩,眼前仿佛站立著一位頂天立地的探尋的巨人。這是《天問》特殊魅力。《天問》與其他兄弟民族創世史詩的明顯分別是“隻問不答”。有學者以為,能“問”則必定能“答”,所以詩篇省略“答”,全是問題的發問,可讀來卻不覺沉悶。這是因為詩人注意到句式的變化,或直接發問,或先簡要描述然後再問;不過,最終使《天問》連續發問不枯燥的,還是因其內容的豐富奇異。這是《天問》的價值。詩篇構思奇特,氣象恢宏,光怪陸離;語言以四言為主,參以三言、五言乃至七言等,稱得上是古代文學史上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