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渠道化”內外聯姻對我國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對策(2 / 3)

2.1 加速國外企業搶占國內市場,偌大市場或將拱手相讓

所謂“得渠道者得天下”,以商業利益為誘餌實現“渠道化”聯姻,是國外企業打入並搶占我國市場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有力手段。尤其在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的新興領域,“渠道化”聯姻對國外企業在我國搶先布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英特爾和微雲合作,微雲平台超過6700萬的智能終端用戶和17000名注冊開發者將成為英特爾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資源。

2.2 強化技術路徑依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係難以形成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目前我國企業對外技術依賴度高達50%以上。盡管依托全球前沿科技創新成果才能發展的新興產業更需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促進自主創新技術體係的形成,但是“渠道化”內外聯姻往往不涉及核心技術層麵合作,技術創新主動權和核心技術的操控權依舊由國外企業掌握。在國外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和技術產業化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雙重擠壓下,國內企業又將陷入被動跟隨模式,這將進一步強化技術路徑依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係建立將無從談起。例如通信領域,與摩托羅拉合作多年的東方通信學到的隻是製造技術,而不是產品研發。

2.3 衝擊本土優勢企業,企業做大做強遇阻

一方麵,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國內企業作為國外企業市場開拓的“渠道商”,隻需提供客戶資源、運營國外企業產品就能獲取可觀的收益,無需承擔自主產品創新帶來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商業風險,這將弱化國內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重視。另一方麵,一旦國外企業市場渠道建立完備,其憑借技術和產品優勢將不斷擠壓我國本土企業發展空間。例如若微軟通過世紀互聯推廣Office365取得成效,辦公軟件雲服務市場或將重蹈PC辦公軟件的覆轍。因此,“渠道化”內外聯姻無論是對與國外企業合作還是與國外企業競爭的國內企業的創新發展都不利,進而影響我國企業做大做強。

2.4 規避政策限製,帶來新的信息安全風險

國外企業選擇國內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容易規避我國相關政策限製,“合理合法”地進入我國市場,這將對我國信息安全帶來新的隱患。例如奇虎360和穀歌合作中,360搜索采用穀歌基於用戶搜索信息自動推送廣告內容的廣告係統技術平台,那麼國內用戶通過360搜索的相關信息就可能被穀歌掌握,會對我國信息安全產生潛在威脅;世紀互聯與微軟合作,盡管運營數據中心在國內,但是微軟稱,客戶仍可選擇將數據存儲在國外,這也帶來新的信息安全挑戰。

3 對“渠道化”內外聯姻的基本判斷與對策建議

3.1 兩點基本判斷

一是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但必須謹防盲目合作出讓市場。堅持改革開放是推進我國製度、經濟、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尤其在集成了大量跨學科領域技術成果的新興產業,更需要通過跨國界的行業合作來獲得互補性技術。但是在對外開放中,不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前提,隻為短期商業利益出讓市場的內外聯姻明顯弊大於利,應有所警惕甚至加以防範。

二是企業合作是市場行為,但政府應著眼產業整體加強管理。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進行合作無可厚非。政府作為產業監管部門,則應著眼整個產業的全麵、可持續發展。若國內企業隻是國外企業創新成果應用的渠道,就無法實現“引進創新”,而是“引狼入室”,不但難以走出“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陷阱,錯失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而且將使國家信息安全麵臨嚴峻挑戰。因此政府應以推動企業創新能力和增強產業整體實力為目標,謹慎引導國內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