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診科
急診科不同於急診室,而為一個獨立科室,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高級生命支持、全麵檢查、確定診斷和治療方案、術前準備及監護觀察等,必要時請有關專科醫生會診。急診科是創傷救治的第二個環節。
(一)急診科的人員組成
急診科既然是一獨立科室,就應有固定的醫生和護士,包括科主任和護士長等。有了一批固定在急診科的人員,才能改變輪轉狀態,逐步提高水平,形成一個新專業。事實上急診科的領域相當廣闊,急診科工作人員需要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及熟練的搶救技術。有些國家正在培養專業急診醫生。目前急診醫生多由內科或外科醫生擔當。固定的醫生及護士人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急診科應設有搶救、觀察及監護床位。
(二)創傷搶救組
大、中型醫院可成立創傷搶救組,其主要成員如下。
1.組長多由有經驗的外科醫生擔任,其主要職責是指揮搶救,決定收容,全權負責診治方案的確定、會診、搶救組人員的去留,進行緊急處理,如腹腔灌洗、胸腔閉式引流及止血等。
2.住院醫生高年及低年住院醫生各1人,參加搶救全過程。髙年者負責全麵估價傷情,協助組長進行急救操作及手術,書寫病曆記錄。低年者協助高年住院醫生工作,進行某些急救操作,如股動、靜脈穿刺抽血,腹腔灌洗,放置導尿管及小傷口清創縫合等。
3.護士一般應有2~3人。一位護士主管心電監護、測血壓、上肢常規輸液,管理靜脈用藥,報告重要生命體征的變化,可由受過加強監護訓練的護士擔任。一位護士主要負責各種記錄及資料收集整理,如生命體征、化驗結果及搶救經過,並按醫囑請專科醫生會診。另-位護士負責巡回、供應和撤除一切搶救物品等,必要時配合進行各種操作。
4.麻醉醫生遇有需要複蘇或通氣障礙者應有麻醉醫生參加救治,並負責保持氣道通暢、氣管內插管、人工通氣管理、生命體征的檢查等。有些國家的搶救在開始階段由麻醉醫生主持,當生命體征穩定後再由外科醫生負責。
5.其他協同人員如放射科及檢驗科人員等應呼之即到。
(三)工作特點
1.建立連續的工作程序
來院前先由急救員在現場或轉運途中向急診科醫生報告病情和估計到院時間,使急診科有所準備。特別是當遇有危重傷員時,各有關科室人員應先期到達急診科,保證搶救及時。
傷員到達後,首先由急診科醫生應診,進行初步診斷,並立即開始施行搶救生命的各項措施,根據傷情決定是否請麻醉醫生參加搶救,或請各專科醫生會診。危重者立即由創傷搶救組接管。如為多發損傷,會診的順序一般是神經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及骨科。一旦生命體征穩定,科別明確,或需緊急手術,即轉交有關專科醫生處理。
2.快速而準確的診斷是關鍵環節
(1)采取先進的診斷技術:不宜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檢查和診斷,對一些確診率不高的方法應廢棄不用,而直接采用最先進且準確的診斷方法。如顱腦損傷可直接用掃描診斷,而較少使用腦血管造影;腹內損傷可直接用腹腔灌洗或掃描確診,不再單純依靠體檢和腹腔穿刺等。
(2)放寬檢查的指征:各項檢查的指征應放寬,以便盡快做出準確判斷,防止漏診。以X線檢查為例,凡頭部損傷者宜常規拍頸椎側位片,以除外頸椎損傷;凡遇有高能量損傷、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神誌障礙等宜常規拍頭顱、頸、胸及骨盆片。這樣可減少漏診或避免因多次拍片而延誤時機。
(3)製定常規:製定若幹常規有利於防止漏查和漏診,提高診斷質量和速度。重傷員到達後各自按常規立即進行救治。護士立即取血、尿標本送做規定的化驗檢查,連接監護儀,建立血管通道等;醫生簡要了解病情,重點查體。化驗結果很快到達急診科,十分有利於全麵診斷和處理。
三、加強治療
急症患者即使渡過院前急救和急診科兩個階段,仍存在生命威脅,可能在數日或數周內死亡,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和器官衰竭。在這一階段中,傷員的病情變化最為複雜,需要監測、治療和護理的項目繁多。這就要求集中優勢技術力量及優勢裝備,對傷員進行集中救治,從而產生了加強治療單元。
(一)類型和組識
1.類型一般分為兩大類型:一為綜合型,不分科別;一為專科型,如內、外、冠心病及創傷等。醫院規模較小者可采用綜合型,規模較大者則采用專科型。無論采用何種類型,均宜為敞開式,而不宜采用單間封閉式。
2.組織加強治療的床位數可依據每個醫院的情況而定,最好參考近幾年危重患者的例數。約相當於醫院總床位的1.5%,結合我國情況,創傷患者的加強治療床位占總床位的左右即可滿足需要。人員編製亦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文獻報告約每張床位需要1~2名醫生,2~3名護士。
(二)護士質量
護士質量至關重要,應經過嚴格篩選和培訓:達到具有觀察和應急處理的能力。如遇有室顫、呼吸困難、血壓和脈搏消失、心動過速或過緩、傷口或消化道出血等,在通知醫生到達之前,護士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培訓的重點內容如下。
1.循環
心髒的解剖與生理、電生理,心電圖分析,心律失常的解釋和處理,除顫和複律,循環係統用藥,冠狀動脈疾患及並發症,心跳驟停,電解質對心電圖的影響,心髒起搏器,心瓣膜及冠狀動脈疾患手術後護理,導管,心內插管,判斷心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