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時應注意有無腦脊液鼻漏,如並發腦脊液鼻漏則不填塞,患者半坐位,用藥物止血,同時應用抗生素,預防腦部並發症。如無腦脊液鼻漏,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止血。
清創中對所有表淺的金屬異物、碎骨片、牙片均應徹底清除。深部異物,如可探及而周圍無重要組織結構時爭取在新鮮創口中取出。深部異物如鄰近人血管及其他重要組織時,應積極抗感染,待傷口愈合後,通過X線定位另選人口取出。
(四)固定火器性上頒骨骨折
在臨床表現上與非火器性上頜骨骨折有很大不同,非火器性上頜骨骨折多數為線型―、橫斷骨折,而火器性上頜骨骨折絕大多數係粉碎性或洞穿性的非橫斷型骨折,牙弓多不活動。固定時可根據傷情選用上頜竇填寒固定、牙弓夾板耠間固定。對移位或相嵌移位的上頜骨用手法或器械撬撥複位後用鋼絲結紮固定或微型鋼板固定。上頜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如下。
下頜骨在頜麵諸骨中體積最大、麵積最廣,位置也最為突出,因此不論非火器性傷還是火器性傷,其骨折發生率在頜麵部骨折中都為最高。
下頜骨的骨皮質較厚,骨鬆質較少,骨質較上頌骨致密堅硬,但也有幾處薄弱部位,因此在受到打擊後,在薄弱部位易發生骨折,臨床上以頦部(正中聯合)骨折、頦孔部骨折、下頜角部骨折以及髁狀突頸部骨折最為常見。
下頜骨骨折主要是由於創傷造成,少數也可由病變造成,如腫瘤、囊腫、骨髓炎等均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
【分類】
(一)閉合性骨折多為線形骨折,不與口腔及皮膚相通。多發生於髁狀突、喙狀突、升支部和下頜角等處。
(二)開放性骨折
骨折的同時將軟組織撕裂,使骨折端與外界相通,多見於下頌骨體部骨折。除皮膚破裂與外界相通外,還常因牙齦撕裂而與口腔相通。
(三)粉碎性骨折下頜骨某一部位發生多條骨折線或斷裂成大小不等的碎片。
(四)嵌塞性骨折
骨折後骨折片移位並出現互相嵌頓、重疊現象。
【診斷】
下頜骨骨折後出現骨折段移位、咬合關係錯亂、張口受限、骨折端異常動度、牙齦撕裂、感覺異常等臨床症狀時,診斷並不困難。當疑有下頌骨骨折而移位不明顯時,應仔細觀察傷員上、下耠牙齒的磨耗麵是否相互吻合,有無不相吻合的部位。可用雙手檢查法:將雙手拇指放在可疑骨折線兩側的下頜緣處,雙手示指放在可疑骨折線兩側牙齒咬雅麵上,兩手做相反方向的移動,如有異常動度及骨擦音,即可明確診斷。應當注意,如通過視診、捫診已能明確診斷,就不必作雙手檢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下頌骨骨折時暴力傳導至髁狀突頸部,可並發髁狀突頸部骨折,應注意檢查兩側顳頌關節區有無腫脹、壓痛,外耳道有無破裂、出血。將雙手示指分別置於兩側耳屏前,囑患者作張、閉口運動,捫診兩側髁狀突動度是否對稱。髁狀突骨折時可損傷顳骨鼓板,致外耳道流血;合並顱中凹骨折時,腦脊液可自外耳道流出,應注意鑒別。
X線檢查可查清骨折線的方向和範圍。可拍攝下頌骨側位片或後前位片。如需檢查上頜骨和顴骨,則拍枕額位片。髁狀突骨折患者拍攝顳頜關節片,必要時攝下頜骨曲麵斷層片。
【治療】
(一)複位
複位的標準是使牙齒恢複到正常的咬合關係。複位方法有以下三種。
1.手法複位常用於新鮮骨折。在固定的同時,用手推動即可將移位的骨折片恢複到正常位置。
2.彈性牽引複位早期手法不能滿意複位的多發性骨折,或時間稍晚,已有纖維性愈合的骨折,多可利用彈性持續牽引使之複位。一般常用帶鉤牙弓夾板耠間彈性牽引。在牽引時,應經常檢查和調整牽引力的方向及效果。
3.切開複位對於不能手法複位的複雜性骨折或新鮮的開放性骨折,為了爭取早期複位固定,可切開複位,以手術方法暴露骨折部位,將骨折複位後作骨間內固定。如已錯位纖維愈合,則切開纖維組織,將骨折段複位。如骨折已錯位愈合,則需鑿開錯位愈合的骨痂,使骨折段複位。兒童下頌骨骨折,特別是幼兒,因頜骨體內布滿牙胚,鑽孔結紮時易損傷牙胚,造成永久性傷害,故必須作切開複位時,應注意避免損傷牙胚。
(二)固定骨折
複位後,即應固定。固定是骨折治療中的重要環節,為了保證骨折在正常位置上愈合,防止再移位,必須有可靠的固定。下頜骨骨折固舍方法較多,主要分為單頌麵定和頜間固定兩類。在臨床治療時,根據傷情選用。如下頜骨頦部正中線型骨折、牙槽突骨折時,應爭取作單頜固定。單頜固定即僅在發生骨折的頜骨上作固定,而不將上、下頜骨畫定在一起,固定後傷員仍能張口活動,對進食和語言功能的影響較小,也便於保持口腔清潔。頜骨的功能活動可增進血運,促進骨折愈合。單頜畫定力量較小,不能對抗較大的移位力量,故僅適用於無明顯移位的單純性骨折。在臨床工作中多采用頜間固定法,即利用健康的上頜骨為支架,將上下頜牙齒結紮或安置牙弓夾板,使上下頜麵定在正常咬合關係上。其最大優點是可以保證頌骨在良好的咬合關係位置上愈合,對骨折的功能恢複有可靠保證。缺點是不利於保持口腔清潔衛生,病人進食、語言不便。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和適應證將在本節第三部分敘述。
固定時間成人一般為6—8周。單發線形骨折在固定4周後,可在白天取下橡皮圈或減少橡皮圏的數量,使下頜骨作適當張、閉口活動,夜晚則掛上橡皮圈,後期可僅維持單頜固定。下頜骨雙發或粉碎性骨折,固定時間應較單發線形骨折長些,活動也可較晚些開始。兒童組織代謝旺盛,生長愈合快,骨折後爭取在5天內複位固定,以免發生複位困難,固定後2—3周即可開始適當活動。兒童下頜骨骨折一般固定4~6周。
(三)骨折線的牙齒的處理非火器性下頌骨骨折位於骨折線上的牙齒如已折斷且很鬆動或有嚴重牙周感染者則應拔除,否則應予保留。
(四)軟組織傷口的關閉固定的同時將軟組織傷口縫合,口內傷口應在固定前嚴密縫合。估計有感染可能者應作口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