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小兒骨折
概述
(一)小兒骨折特點
“小兒不是成人的縮影”,所以小兒骨折具有成人所見不到的許多特點,甚至在某些方麵與成人截然不同。若不根據這些特點進行診斷和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現從以下各方麵分別敘述。
1.生長板為小兒特有的,,也稱骺板。生長板由軟骨細胞組成,故具有橡膠樣的韌性,也具有減震的作用,以保護關節麵避免發生成人常見的嚴重的粉碎性骨折。而生長板在強度方麵比韌帶弱,所以在小兒骨骺分離多見,韌帶斷裂則極為少見,因此作出小兒韌帶損傷的診斷應慎重。小兒翹棱骨折(竹節狀骨折)和骨骺分離常常相當於成人的韌帶損傷。
通過骺板的軟骨增殖與成骨活動產生垂直骺板方向增長的能力稱為骺板的生長潛力,故將骺板稱為生長板。這種潛力在同一骨和各骨之間都有恒定的比例,使骨骼發育得以相稱的進行。一般言之,骨骺顯現越早,骺板的生長潛力就越大。經研究得知,在上肢、肩部和腕部生長潛力大於肘部,在下肢則膝部的生長潛力大於踝部,髖部則最小。由於骺板具有生長潛力,故在損傷後可能引起生長障礙或紊亂一-過度生長、生長遲緩、生長停止和不對稱生長。幸好臨床所見輕度生長紊亂較常見,而嚴重生長障礙較少見。骺板部分損傷會迨成該區骨骺早閉或周邊性骨骺與幹骺端的骨橋形成,進而導致進行性成角畸形和肢體短縮。
2.肥厚的骨膜小兒骨膜不像成人那樣菲薄,而是較肥厚同時有很大強度,因此骨膜除有更積極的生骨潛力外,在骨折後常常有一側骨膜保持完整,形成一絞鏈,若合理應用三點塑形原理,則骨膜絞鏈會迫使骨折達到滿意複位,否則會成為複位的障礙。
3.骨骼有較大的可塑性能小兒骨骼中無機鹽比成人少,並有比較多的骨孔和哈佛氏管。多孔的骨結構在小兒骨折中可以說明三種生物力學作用的不同。首先在骨折發生前有很大的可塑性.即柔軟易彎曲而不易骨折。其次是可緩解應力的集中,減少骨折的發生。還有小兒骨質能在張力和壓力情況下發生骨折而成人則隻能在張力下發生骨折,所以骨質柔軟有時隻允許骨彎曲而不引起骨折,若發生骨折時也多為青枝骨折或者翹棱骨折。以上情況在成人則不存在。上述骨折由於骨膜未損傷或者部分損傷,所以骨折比較穩定,肢體腫脹、骨擦音和骨折部位的畸形和異常活動等症狀輕微或者不存在,故多被誤診為扭傷。
由於以上特性,在小兒骨折的分類中有一種成人根本不存在的骨折,即彎曲性骨折。從臨床檢查發現傷後肢體發生成角彎曲,然而X線片可見除有彎曲外無骨折線存在,如孟氏骨折,隻有尺骨彎曲和橈骨小頭脫位,又如脛腓骨骨折中,有時隻見腓骨彎曲畸形。更特殊的現象是該彎曲局部不產生骨痂,而且不易自行矯正,甚至手法複位也較困難。
4.愈合快小兒骨折愈合過程相當快,例如股骨幹骨折在新生兒隻需3周,而成人則需要20周左右,又如肱骨髁上骨折,兒童一般需要2周即可達到初步愈合。因為小兒骨膜有很強的成骨能力,故骨痂(新骨生成)生成快且多。
小兒骨折不愈合者極少,甚至有作者認為骨折不愈合不是小兒骨折的並發症。發生骨折不愈合,多係嚴重的複雜創傷(如車禍、造成嚴重軟組織損傷合並感染,或切開複位內固定不當等原因。在一般外傷情況下多因軟組織嵌人骨折間隙或移位的關節內骨折被關節液浸泡而不愈合,不愈合者發生在下肢的占絕大多數。
5.生長發育中矯形能力強小兒骨骶生長過程中對骨折後造成的畸形有較強的矯正能力,有時甚至非常嚴重的成角畸形和一定程度的短縮(重疊所致)畸形,也能在數月或數年中矯正。這種能力在骨幹骨折表現得更為明顯,年齡越小矯正能力也越強,因此新生兒股骨幹骨折發生近80度成角畸形或短縮畸形(約為股骨全長的1/10),均能矯正到接近正常。這種矯形能力在10歲以內者幾乎是大兒童的3倍。這種情況在成人骨折中是根本不會發生的。假如不了解這種小兒特性的醫生處理小兒骨折,常常會發生不必要的切開複位或多次複位。作者經常收治一些由於按成人骨折治療原則處理而發生許多並發症的患兒,其中如感染、不愈合、骨骺損傷和神經血管損傷等等。另一個原因是患兒父母一味要求解剖對位,醫生不熟悉小兒骨折特點也遷就這種要求,這使部分患兒遭受了不必要的過激複位或多次手術,給其中少數患兒反而迨成嚴重後果,甚至是終身殘疾,如缺血性肌攣縮等。作者特別強調“我們治療對象是小兒,而不是成人;我們治療對象是骨折的患兒更不是X線片”。所以在小兒骨折治療中,國內外小兒矯形外科學者一致主張對多數小兒骨折采取非手術治療,均可獲得滿意效果,這是因為它有很強的矯形能力。
6.關節僵直少見一個未受傷的正常肘關節外固定6周是不會發生僵直的,然而一個受傷的肘關節則十分不同,可能發生僵直。不管X線表現如何,外固定時間不應超過3周。雖然在小兒關節功能障礙較少見,但仍有些病例也發生此並發症,因此在解除外固定後,監督下的主動功能鍛煉仍屬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