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產傷
在這一節裏,主要是敘述在新生兒期治療的產傷。
確定產傷的發病率是困難油。其一,是因為輕微損傷常常不被診斷出來或(和)不需要任何治療;其二,是因為嚴重損傷常常在生後死亡,僅僅是在屍體解剖時作出診斷。
從1963年到1974年12年中在蘇黎士大學兒童醫院有9個新生兒因實質性腹腔髒器破裂行了手術。在1966年到1975年有4個新生兒因顱骨凹陷性骨折而手術,在同一時間有207個孩子因臂叢神經損傷(產傷)而治療,最多的是型癱。
產傷是由機械因素造成的,不是由於在產道擠壓胎兒,就是由於牽引和分娩時人手操作而引起。一個狹窄的骨盆,母親軟組織的僵硬和嬰兒體重較大均易引起產傷。
實質性腹腔髒器破裂多見於自然分娩和孩子體重過高者,解釋這種機械原理造成肝破裂的原因如下:在頭分娩出以後,頭被往上擠壓,前肩接著娩出,此時硬的肋緣壓在母親的恥骨聯合下方,後肩開始娩出,若骨盆狹窄或孩子過大,肋緣全力抵抗母親的恥骨聯合,肝就可能破裂。母親的恥骨聯合、骶骨岬或會陰能造成嬰兒鼻骨三角軟骨的脫位,臂叢神經損傷癱瘓主要見於臀位,上肢牽引將能造成臂叢牽扯或撕裂。
骨折和脫位
【臨床症狀及治療】
(一)頻骨凹陷性骨折因新生兒的骨是軟弱和有彈性的,顱骨骨折常常是乒乓球壓痕型的骨折,顱骨隻有壓痕而無真正骨折。在嬰兒顱骨上能發現一個凹陷,治療比較容易,在凹陷的邊緣鑽孔,放進一起子在凹陷的下麵,然後向外抬起。若一個真正的凹陷性骨折發生的話,顱骨必須撬起。須注意硬膜破裂必須縫合。若顱骨骨折塊較大應縫合在一起,若小則可切除。
(二)鼻骨三角軟脅晚位該損傷是多見的,檢查鼻骨後,是容易診斷的,鼻尖壓低脫位加大,當壓力解除後,中隔就回到原來位置。
複位不需要麻醉(在生後第2—3天)不必固定,若中隔不能複位,那麼將來會發生鼻氣道堵塞。
(三)骨幹骨折作者共治療68例產傷骨折病兒,其中股骨骨折43例,肱骨骨折17例,鎖骨骨折6例,尺橈骨骨折1例,末節手指完全離斷1例。8例在就診時骨折已愈合,故未作任何處理,其餘60例均為產後或產後不久發現骨折來院就診,除有1例尺橈骨骨折行切開複位和另1例行斷指端端吻合外,其他均采用非手術治療。全部病例均獲得滿意結果。
臂叢損傷
產傷能造成中等到嚴重的部分甚至是完全性臂叢根部撕裂傷。最早的臨床症狀常是患側
反射消失。偶可見到鎖骨上腫脹,受累神經支配的肌肉自主運動消失,但被動括動正常。在常見的癱瘓中損傷多,上臂呈伸直、內旋和內收,前臂呈旋前位,手和指的屈肌和手的小肌肉功能正常。因為損傷到第一胸神經根的交通支。臂叢的完全癱瘓少見,若發生則出現整個上肢的完全性弛緩性癱。孤立的橈神經癱也非常少見。
【鑒別診斷及治療】
在鑒別診斷方麵,鎖骨骨折和創傷性肱骨上端骨骺分離必須考慮到,當然也可並發。肩關節和肱骨上端的X線攝片是必要的。牢記在臂叢神經損傷中膈神經癱瘓甚至膈膨升也可見到。由於膈肌發育不良引起的先天性膈膨升,在1774年由作份首先描述,1922—1927年首先在成人和較大兒童病例成功地進行了手術。1947年首先描述了在嬰兒病例成功地進行手術。到1954年隻有手術20例成功(多數為成人的報道文獻)。
在成人臂叢神經嚴重損傷隻能是由非常嚴重的創傷造成,這樣嚴重的創傷在分娩時很少見到。在分娩時引起的絕大多數可以完全的或部分自愈。臂叢損傷在新生兒期的治療是初期的,保守性的。治療的目的一方麵是使被牽拉的神經固定約3—4周(傷後、這能使之自發性治愈。另一方麵,預防肌肉和關節的攣縮。必須強調,許多論文和教科書中指出肩關節的外展和外旋位固定是危險的,因為在這種位置臂叢處於相當緊張的狀態,若在手術中暴露臂叢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上臂內收到胸部,則緊張程度最輕,當上臂外旋和外展時則臂叢神經根最緊張,使用外展外旋位更太的禁忌證是如八出打描寫的外展攣縮和如所描寫的繼發性肩關節脫位。根據肪的勸告,我們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臂叢神經癱瘓的治療。
在前4周內,上臂固定於胸壁以防止肩的外展外旋,其他關節進行被動性物理治療,4周後小心進行被動性肩關節外展外旋活動。直到約2月外展達到90度為止。不要行電刺激治療。
【預後】
癱優於癱或全癱,大多數癱能部分或完全恢複,若6個月不恢複,應行肌電圖檢查、脊髓造影,可排除脊髓內損傷的可能;手術探查,手術鬆解,在神經完全斷裂的病例,用腓腸神經進行神經移植搭橋術。
麵神經麻痹
內耳道損傷可損傷麵神經,在乳突或更遠一些,在腮腺尤其咬肌的區域麵神經的損傷,是由狹窄的陰道突起的壓迫所造成或者由產鉗壓迫所致,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完全的,預後好。若肌電圖和電神經刺激試驗表現為退行性變化,據實踐經驗建議無論如何也應行手術探查,實行神經鬆解或神經索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