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間隔,它包含指總伸肌腱和食指固有伸肌腱,這些肌鍵通過第四間隔後呈扇狀分別到二至五指。
第五間隔:小指固有伸肌腱單獨占據此間隔.通過此間隔盾與第五羋骨縱軸走行一致,並分成兩個束,遠端橈側束與小指指總仲肌腱相連。
第六間隔:尺側醃伸肌鍵通過此間隔.它位於腕背尺骨莖突的尺側。此間隔亦可發生狹窄性腱鞘炎。
第二節 現場處理、急診室的檢查和初步處置
手部損傷的現場處理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在自動化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手部損傷的發病率很高,生活傷、交通傷、運動傷以及意外傷害的比例亦不斷增加,而現場處理是否合適與治療後果有一定的關係。
手部損傷的現場處理主要是保護組織、止血和減少傷口汙染。
(一)預防加蕹損傷當機器發生故障或違反操作規程,將手或部分上肢絞進機器中時.千萬不能將手或上胺生拉硬拽,而應當立即切斷電源,用手工操作抬起機器,甚至快速卸除部分零件.使膚體脫離機器。不可逆行轉動機器將肢體退出,因為這樣會造成已損傷的分再一次損傷。要有人扶持和安慰傷員。因此,現場急救人員應鎮靜,快速而有條不紊地進行搶救,切忌忙成一團,瞎指揮。
運送傷員時,傷手的局部製動是需要的,它一方麵能減輕傷員痛苦,另一方麵可以防止骨折尖端牽拉、扭轉而加重組織特別是神經、血管的損傷。對製動用物的要求不高,木板、硬紙板均可。
(二)止血傷口止血是現場處理的重要環節。隻要不是噴射狀出血,一般用局部加壓包紮的方法,即可達到止血的目的,即使大血管離斷傷,在受傷一刹那出血較多,立即用指壓法壓迫近端動脈可起到臨時止血的作用。由於自身血管痙攣,血管斷端很快形成血栓,而停止出血,再配合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局部加壓包紮止血法並發症少,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止血方法。
止血帶止血法是一種有效的止血方法,主要適用於大血管撕裂傷,止血效果完全、可靠,但使用不當.易發生並發症。
止血帶不宜過細,也不能捆紮過緊或過鬆,過緊會使局部神經因過度受壓麵損傷,過鬆隻能阻斷靜脈血回流,不能完全阻斷動脈血供而繼續出血。止血帶與肢體之間應墊上衣服,以免止血帶勒傷皮膚。
手和前臂的開放性損傷,止血帶應選擇在上臂的中、上1/3處,不要放置在上臂中部,因為上臂中部橈神經緊貼肱骨幹,在此部位捆紮止血帶容易引起橈神經損傷。在前臂放置止血帶時,由於背側骨間動脈和掌側骨伺動脈位置深,兩側又有尺、橈骨,隻有在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才能阻斷遠端血供,此現象在前臂下1/3更為明顯,因為下1/3主要是肌腱,止血作用更差,故手部損傷而選在前臂捆紮止血帶時,最好在中、上1/3處。
使用止血帶後,必須觀察遠端傷口,證實起到止血作用後,傷口仍需作局部加壓包紮。應用止血帶時,要記錄阻斷血運的時間,並用紙或布條記載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放在明顯部位,隨病人轉運,如路途較遠,則1個小時後就放鬆止血帶5—10分鍾。若鬆止血帶後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則不必再上止血帶。如一鬆止血帶,傷口處有明顯的出血則可繼續使用止血帶,但每次止血帶使用時間最好依次遞減,以免肢體缺血時間過長而造成止血帶麻痹、組織壞死、缺血性肌攣縮或因缺血而造成組織代謝產物積蓄過多,一旦鬆止血帶後,這些代謝產物突然進人全身造成並發症。
使用止血鉗止血,作用雖確實、可靠,但在手外傷現場急救中要慎用,因為現場一般沒有合適的蚊式止血鉗,在對傷處解剖關係缺乏基本知識的情況下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血管損傷或誤傷其他重要組織,增加修複的難度,故在手外傷現場急救中不宜推廣。
(三)傷口包紮在傷手脫離致傷物後,應及時用無菌敷料或幹淨的布類物將傷手包紮,並適當加壓,以達到將傷口與外界環境隔離的目的。傷手包紮是減少汙染的有效措施。
對於酸、堿類化學燒傷的傷口,應立郞用自來水衝冼傷口周圍,但不必直接衝洗傷口,以免汙染向深部蔓延、擴散。其他的傷口,在現場可不必用水衝洗,雖然傷後及時用生理鹽水衝洗傷口周圍,去除汙物及異物是有益的,但生理鹽水一般在現場不易獲得,故衝洗傷口可留待到醫療單位後再進行。更不能用汙水衝洗傷口,亦不要在傷口處塗以碘酒、酒精或撒消炎粉。
(四)藥物的使用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適當地使用鎮靜劑、止痛劑是可以的,如魯米那鈉、安痛定等,這些藥副作用小、安全.但止痛效果稍差。如疼痛劇烈,而運送工具為救護車,病人可以平臥者,亦可使用度冷丁、嗎啡之類的止痛劑。由於此類藥物有時有眩暈、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因此對於需步行或坐著轉運者不適用,吏不能用冬眠靈等藥物。
抗生素等藥物在現場一般無使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