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足外科(一)(1 / 3)

第一節 解剖生理特點

人用兩足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創造了現代文明,而是失去了抓、捏、提、推的功能,它在大腦皮層運動和感覺區所占比例也變小,這是適應直立行走的一種進化,四肢功能的分工。現代人的足是由26塊骨、堅強的韌帶、足內外在肌、血管、神經組成一個整體,既可保證直立穩定,又富有彈性,緩衝了走、跑、跳的震蕩,並以關節的多種活動適應千變萬化的地麵情況。

足的骨骼構成

連接於脛腓骨的足骨由26塊主要骨和若幹塊籽骨和副骨組成。主要的骨被韌帶或關節囊互相連接,可分為後方的跗骨、中間的蹠骨及前方的趾骨。

(一)跗骨由距骨、跟骨、舟狀骨、三塊楔骨和骰骨組成。1.距骨分為距骨體、距骨頸、距骨頭三部分。距骨體上麵覆有關節軟骨,成為距骨滑車;上方與脛骨下端的關節麵,內、外側分別與內外踝相接。其前方較後方稍寬。距骨體的下麵凹陷,覆有關節軟骨,與跟骨的後距骨關節麵相連接。距骨頸與距骨體的縱軸形成向內的15、20°角,其前方的距骨頭覆以關節軟骨,和舟狀骨相關節,下方和跟骨的前距骨關節麵相連接。雖然距骨周圍由幾條堅強的韌帶連接固定,但沒有一條肌腱附著。

1.跟骨位於距骨下麵,在跗骨中體積最大,後麵的肥厚部為跟骨體,其後方突出部為跟骨結節。跟骨前方覆有關節軟骨與骰骨關節麵連接。內上方成為載距突,自下支持距骨,這個關節稱為中距骨關節。在前上方為前距骨關節麵,也支持距骨頭。

2.體部的上麵隆起成為後距骨關節麵,上麵鄰接距骨,外側組成張大的跗骨竇,其中填充脂肪組織。跟腱附著於跟骨結節的後方,跟骨底有內外分開的隆突,為蹠肌和蹠腱膜的附著部。

3.舟狀骨位於距骨頭的前方,是前後扁平的骨,後側凹陷與距骨頭相接,前側分為一個麵,各自與第、第二、第三楔骨的關節麵接觸,外側有小關節麵與骰骨相關節,內側為舟骨粗隆。

楔骨三個楔骨都在後方連接於舟骨,前側分別與第一、第二、第三蹠骨相連接。第二楔骨較小,故第二蹠骨基底自內、後、外三方被第一、第二、第三楔骨夾在其中。

骰骨為骰狀骨塊,比楔骨稍大。內側與第三楔骨形成關節,後方與距骨,前方與第四、第五蹠骨相接。

(二)蹠骨為長管狀骨,共五塊,自內向外排列,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蹠骨。每塊分為基底部、體部、頭部,第一至三蹠骨連接在第一至三楔骨前麵,第四、五蹠骨連接在骰骨前麵,第一、第五蹠骨頭處有小腿肌附著。

(三)趾骨位於蹠骨前麵的管狀骨,分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和末節趾骨,僅拇趾缺少中節趾骨。

(四)籽骨與副骨在足的X線診斷上,有幾個與骨折和異常骨化不易辨別的小的籽骨和副骨,其中有的因人而異,它們常被混同,但在發生學上卻不同,應予以區別。

1.籽骨籽骨包含在肌腱裏麵,其功能在於調整壓力、減少摩擦、改變肌肉的牽拉方向,

在腱直接貼近骨麵或腱轉折的部位,籽骨的存在可避免腱中的血管受到壓迫,幫助維持局部的血液循環。隻有第一蹠骨頭的籽骨發生率是100,其他比較少見。有的籽骨可以呈分裂象,要和籽骨骨折鑒別。

2.副骨是發生學上的遺留物,大部對稱性出現,與跗骨、蹠骨以玻璃軟骨相連接。常見的為副舟骨,其他副骨比較少見。

足的韌帶

人在直立行走時,足具有負重功能,除了上述骨結構外,還有賴於堅強的韌帶把足骨連接起來,維持足弓及足的形狀。距、跟骨是足部最大、負重最多的骨,兩骨之間有距跟前、後韌帶把兩骨緊密地接合起,另外,起子跟骨,向前有各方向的軔帶與足跗骨、妬好相連接,對於維持和增強足弓是很重要的,如跟舟蹠側韌帶、彈簧韌帶、接足底內側縱弓的有力維持苕蹠長韌帶是足底最長11很嗒強的韌帶對維持足底外側弓起主要作用。蹠跗蹠側韌帶向兩側延長.連接鄰近韌帶。

足的血管係統

(一)動脈自胭動脈發出的脛前動脈,仵上脛腓關節下方,穿過骨間膜至前麵、從骨膜前農麵沿脛前肌外側下行洱出足背成為足背動脈,沿著姆艮仲肌腱的外側行走屮間分出許多分支營養足背部。

足背和足底動脈的吻合支,足趾底部也存在。

(二)靜脈分為淺層和深層靜脈係統,淺層為隱靜脈,深層與動脈並行,淺深兩層靜脈之間有豐富的交通支。

足的神經支配

足的內、外在肌和足的感覺都受脛神經和腓神經的支配。

(一)運動神經

1.脛神經自坐骨神經分出的脛神經,通過胭窩中線伴脛後動脈行走於小腿後麵支吻合形成足底弓。這條動脈有很多變異,有的足背動脈全然缺如,也有的相反,在外側足底部,幾乎全部靠這條大小此外展肌的動脈來營養。

脛後動脈與脛前動脈分開後,即發出腓動脈,腓動脈下行至外踝後,下降至足的外側。脛後動脈通過比目魚肌前內側下行,繞過內踝後穿出足底,在踝關節高度與腓動脈間有吻合支,穿出足底後,脛後動脈在跟骨結節內側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前者又分為淺支和深支,營養足底內側部;後者沿趾短屈肌深層外緣行走,在第一蹠骨基底近端處向內側走行,在第一、二蹠骨間與足背動脈足底深支吻合形成足底弓。足底弓向第二至五趾發出分支的深層,於小腿後肌間隔內向腓腸肌、蹠肌、比目魚肌、踴肌、趾長屈肌、鎄長屈肌發出分支,然後經內踝後、足內緣進人足底.分為足底內側神經.其發出肌支,支配鋅展肌.趾短屈肌、銩短屈肌和第一、二蚓狀肌,足底外側神經支配小趾展肌,蹠方肌、錡收肌、第三及第四蚓狀肌和骨間肌。

2.腓抻經自坐骨神經分出的腓總神經,從胭窩外斜到腓骨小頭下,出小腿上端的前外方,分成腓深神經與腓淺神經。腓深神經沿小腿前肌間隔伴脛前動脈下降,支配脛骨前肌,趾長伸肌、铖長伸肌、第三腓骨肌,井支配足背的鋅短伸肌及趾短伸肌。腓淺神經沿小腿前外側卞行,支配腓骨長、短肌。

足的筋膜間隙

覆蓋足的深筋膜在足底中部增強.形成強韌的足底腱膜向後抵於跟骨結節,並與跟腱相延續,向兩側變薄,與覆蓋姆展肌和小趾展肌的深筋膜延續。足底腱膜還發出兩個頗為明顯的肌間隔,向上經肌肉之間達蹠骨,將足底分成三個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