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損傷進一步向後延伸,可引起頸椎間盤和前縱韌帶撕裂,繼而神經孔周圍組織出血、水腫,出現神經根或椎動脈征象。
若頸部前屈損傷,輕者可引起頸後部韌帶的纖維斷裂,重者可使棘間韌帶或項韌帶斷裂,後期表現為韌帶骨化。它可使頸部不穩定,並在頸後部有疼痛和壓痛。更嚴重的可損傷關節突或椎間盤。
【症狀及體征】
過伸損傷後,病人頸部活動仍自如,12—24小時後出現症狀。頸前後均有疼痛,用雙手托著頭部,稍加活動,即疼痛加重。若傷及氣管和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嘶啞;若傷及交感神經幹,可引起惡心、頭暈、視力模糊、耳鳴,甚至心前區疼癰。
過屈損傷後,疼痛和壓痛可發生於頸後正中區,頸不穩定,用手托著頭部。撞車或急刹車時,可引起突然前屈後伸一一揮鞭式損傷。對疼痛部位的確定非常重要。後伸和前屈,以後者為重。
檢查時可出現相應肌肉痙攣,斜頸畸形,頸部活動時疼痛,但無神經征象。X線片陽性。若傷及椎間盤,則在頸過伸過屈時出現不穩。7—10天後症狀可逐漸消退,但某一旋轉活動將受限或疼痛可持續數月。交感神經幹損傷的症狀可較早消失。
纖維肌炎
多數學者認為纖維肌炎是損傷後組織中持續存在的特殊疾病,是肌肉、韌帶、肌鞘、筋膜組織和腱膜甚至是神經纖維鞘的一種特異性炎症。臨床上纖維肌炎表現為肌肉疼痛、痛性結節、肌肉發僵和痙攣。有人認為這是肌肉骨骼-最常見的病因。疼痛發作嚴童時,認為屬骨科急診。這種疾病曾被稱為纖維織炎、纖維肌炎、肌肉筋膜炎、間質性肌肉筋膜炎、張力性肌炎,精神性的風濕性疾病等。
【臨床表現及治療】
1.受累肌肉可能在背部、頸部和雙肩,有自發性的、模糊不清和部位不局限的疼痛。
2.肌肉有明確的觸壓痛。
3.對天氣變化的反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
4.經休息、理療、製動和!:風濕治療的療效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
病人不發熱,白細胞不增多,血沉不快,血清酶無改變,也沒有任何具有診斷意義的肌電圖改變,因此使纖維肌炎綜合征的特點顯得更加複雜。
神經受到輕度損傷就能使肌纖維過敏。任何一種神經阻斷都能引起組織疼痛。肌纖維結節所特有的肌痛性痛覺過敏,在正常肌肉內是不存在的。局限性肌(肌纖維性結或“觸發區”)可因損傷所出現,但也可以繼發於個別肌肉神經阻斷後。因此在神經肌肉“運動點”上壓痛最劇烈。這個部位恰巧是激發最強點或者說是牽涉痛的引發區。這種現象也解釋了在頸神經根受壓或外傷時,所支配的肌肉能夠發生局限〃性壓痛。這樣運成的過敏性區能長期獨立存在。這種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所謂的滑囊炎實質上是頸神經根病損的牽涉性壓痛區。損傷常常是造成纖維肌炎的原因。纖維肌炎綜合征的特點是有激發區,這些激發區是肌肉或其外圍結締組織內的一些限局的過敏區。這些類似結節的部位所以稱為“激發區”是因為當它們受到刺激時,常在遠隔的“靶區”引起牽涉性痛。靶和激發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統一的,而且是預知的。靶區的疼痛可以重複出現。一旦激發區已形成。即使是原發因素消失,激發區和其祀區可持續存在而不消失。這一疼痛改變為慢性且重複發作,而其原始損傷已被遺忘。
姿勢不良是上胸椎纖維肌炎綜合征的常見誘發因素。肌肉筋膜綜合征的診斷依據為局限性壓痛區,肌肉受到壓迫時,引起局部壓痛或牽涉痛。
“激發區”和靶區有固定的聯係。常常出現種“跳動征”,即在壓迫痛點時病人突然收縮。激發區常有血管舒縮性改變,局部刺激後持續存留。在痛點局部或靶區可見肌肉“痙攣”,表現為"凝鈿而有壓痛的肌肉結節。小量局部麻醉劑行結節內注射具有診斷意義。一旦找出激發區和牽涉區,封閉激發點,便可阻斷其疼痛。在壓痛區進行氯乙烯或血管冷卻劑噴霧可得到類似的效果。噴霧後,牽拉肌肉可增強效。用手指持續壓迫激發點被稱為“栺針法”,具有療效。針刺激發區也是有益處的。
第二節 急性腰腿痛
腰腿痛病人占骨科門診病人的1/3—1/2左右,在骨科的急診中也不少見。產生腰腿痛的原因很複雜,多種內、外、婦、神經等疾病均可產生類似的症狀。這種疼痛可來自非腰椎脊柱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也可來自其他髒器的病變、神經的損害、臞椎本身病變或椎間盤的病變。病變的原因可大致歸納如下。
1.各種較組織的損傷
2.感舉性疾病脊柱結核、脊柱骨髓炎、椎間盤感染等。
3.非化膿性炎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纖維肌炎等。
4.退行性變脊柱骨關節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椎間盤退行性變、椎管狹窄症等。功能性缺陷姿勢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長等。結構性缺陷脊椎峽部不連、脊椎滑脫、脊椎側凸等。
5.脊柱的原發或轉移病、神經腫瘤等。
內髒疾病、泌尿係疾病、盆腔病變等血管病變、內分泌失調及精神因素等,以上這些因素,常常可以急性形式發作而來急診。因此要求臨床醫師在認真檢查的基礎上,排除各種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腰脾痛多見的是腰脊柱周圍韌帶、肌肉、筋膜,脊椎關節突間關節滑膜等病變所致。這一類稱為軟組織性腰痛,與以下因素有密切關係。
與年齡的關係以30—50歲年齡組的發病率最高。由此可見,腰腿痛好發於社會活動頻繁、工作繁重的年齡階段。
這負重情況下,都要依靠腰部周圍軟組織來維持平衡和活動的協調,一旦超過承受能力,引起損傷是可想而知的。如配帶腰圍,可減少30%的壓力。
與體位、姿勢的關係日常靜態及工作中動態體位、過度肥胖、懷孕及姿勢不良,多易引起沉重壓力下的肌肉失調,破壞了動力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動作,難免在非生理姿勢下進行,並不需明顯的外傷史就可以引起軟組織疼痛和組織結構的病變。在臨床上常常會通到病人訴說在坐位站起的過程中,或起床過程中突然腰部劇痛而不能活動。因此,正確的姿勢和工作體位,是防治腰痛的重要措施。
神經損害所致的腰腿痛,不但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而且能嚴重影響勞動,應認真檢查,細致分析,使病人得到正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
腰腿痛可表現為鈍性沉痛感覺,也可表現為絞痛、背部僵硬。在分析疼痛時,應注意疼痛的部位、放射痛、疼痛時間、痛起的狀態、改善疼痛的方式、加重疼痛的因素。
檢查應包括三種體位:①站立位:應注意脊柱曲線,兩下肢是否長短不一而引起骨盆與脊柱的偏斜,脊柱的各個方向活動是否受限,產生疼痛的姿勢等。②坐位:檢查脊柱的自動與被動運動,檢查肢體反射,觀察血循環。③臥位:測肢體長度與周徑、關節的活動度;腹部觸診;查尾、骶、骶髂區,棘突,髂腰韌帶,腰骶關節,橫突等處的壓痛點;做直腿抬髙試驗和踝關節背屈加強試驗。
急性腰部扭傷
由於在工作中外力作用超過腰部軟組織的生理負荷量或由於任何原因使腰肌等軟組織功能失去控製時,造成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如出血、腫脹、纖維及韌帶斷裂及小關節滑膜嵌頓等,而發生急性腰部扭傷。出現非常難忍的腰部急性疼痛,甚至在當時感到腰部閃電式疼痛或組織撕裂感,腰部立即失去活動控製而需臥下,不能活動,呈僵直狀態,呼吸受影響,偶想翻身改變一下體位,劇烈的疼痛又會出現,而且往往向一側或兩側臀部及下肢放射。其腰痛及下肢痛是一種反射性疼痛(也稱感應痛)。
在腰部的軟組織中限製腰部過度前屈的組織較多,如棘上(棘間)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橫突韌帶,而限製腰部過度後伸的組織較少,僅為前縱韌帶,因此腰部軟組織的後伸損傷較為多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腰部以後伸動作為主,如挑擔起肩、扛物、舉重及腰自前屈位伸直起立。當腰部完全前屈向前拾物時,腰部肌肉鬆弛,脊柱後方各個韌帶緊張,容易引起肌肉失控的韌帶損傷;自腰前屈位轉變為伸直過程中,腰背肌收縮力量加強,脊柱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