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弛張熱數日後,腰背四肢出現多發痛,有時這種疼痛不很明顯,常被原發病症狀掩蓋;可有肝脾腫大、咯大量膿痰、甚至膿胸、癲癇、泌尿生殖係統相應感染症狀,都是轉移性膿腫發生的表現。
在弛張熱出現後,體溫突然呈稽留熱,皮膚粘膜出現瘀血點或皮疹,有時伴腹瀉、嘔吐、心功能障礙,要考慮到病情惡化,進人了敗血症時期。
如高熱後,體溫下降,但病人情況越來越差,特別是出現明顯的貧血,心率增快,脈搏細弱,都提示病情嚴重惡化,機體對病原體已無正常反應能力,已經或很快將進入感染中毒性休克階段,預後不良。
【預防】
避免感染是預防的關鍵。要嚴格無菌操作,對早期感染要及,時合理使用廣譜抗生素,已形成膿腫的爭取盡早切開引流,如發生在手術後的膿腫要及時拆線,敞開創口充分引流,如肢體壞死已確定,應盡早截肢。對糖尿病患者手術前後提倡合理使用胰島素。糖尿病患者創傷後,要監測血糖和體溫變化。肢體挫傷出現的大血腫,應在傷後2—3天抽出積血,抽出積血後要加壓包紮,尤其對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更為重要,從防止膿腫形成。
【治療】
總的原則是及早消除原發感染:和提高機體的抗菌能力。
(一)原發感染灶的處理膿腫應盡早切開,引流要充分,去除感染灶內的異物和腐敗組織,截除壞死的肢體,對有感染但膿腫不明顯的部位可做抗生素封閉治療。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倡早期、足量、聯合用藥。足量的含義是根據不同抗生素的藥學特性,發揮其最大抗菌效益,既要掌握其濃度峰值作用,又要考慮到在體內維持時限(即半衰期),在體溫正常後,繼續使用3—7天。聯合用藥,旨在增寬抗菌譜,同時也避免或降低細菌的抗藥性。當細菌培養的藥物敏感試驗明確後,選擇有針對性抗生素,同樣以23種聯合使用為宜。
(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①糾正體內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具體情況應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決定如何補充水、電解質。糾正內環境紊亂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先決條件。②提供高熱量、低脂肪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進食不好者可做胃腸道外營養治療。③重症病人可多次少量輸新鮮血,成人每日100—2000或隔日使用,也可用新鮮血和血漿隔日交替使用。
(四)退熱當體溫超過39;時可用冰袋、酒精擦浴。在使用退熱藥物前,必須保證血容量充足,退熱的同時繼續補充血容量。也可用人工冬眠法,此時要注意血壓的變化,並準備相應補救措施。
(五)腎上膝皮質激素的使用高熱對人體損害嚴重,為保護重要器官免遭損害,同時防止感染中毒性休克的發生,大量短時靜脈注入地塞米鬆是有效的方法。但應強調指出,激素不但能抑製機體的高熱反應,也抑製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必須在大量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才可應用。對抗生素使用不利的病人,不宜用激素治療。
(六)心肌保護藥在治療期間,可輔助給以心肌保護藥物以免在後期出現心肌炎。
第三節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骨組織被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主要感染途徑為血源性,其次由鄰近軟組織感染擴散或繼發於開放性骨折。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本節重點敘述血源性骨髓炎。
【流行病學及細菌學】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見於10歲以下嬰幼兒童,男女之比為2—4:1。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多見於長管狀骨。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尤多見。新生兒常為多灶性,易累及顏麵骨骼。成人以軀幹骨為多。該病在發達國家少見,多數發展中國家多見,仍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
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其他如肺炎雙球菌、大腸杆菌、流感杆菌、綠膿杆菌等均可引起本病,甚至真菌、螺旋體、立克次體致病的亦見報道。
在新生兒,病原菌以溶血性鏈球菌略占多數,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鐮狀細胞貧血患者易發生該病,病原菌多半為沙門氏菌,其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