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感染(3 / 3)

細菌耐藥性問題很嚴重,除金黃色葡萄球菌外,近來還發現耐青黴素的鏈球菌。

【病因及病理】

致病菌,是從身體遠處的化膿性感染病灶,如癤、癰、扁桃體炎、咽喉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牙齦膿腫等進入血流,在體弱、營養不良、過度疲勞、受寒著涼等情況下,機體全身抵抗力降低,未能立即將侵人的細菌全部消滅的情況下而發病。細菌隨血流到達長骨幹骺端的終末動脈,由於此處血流緩慢,細菌栓子易在此停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其發展後果取決於病人的抵抗力、細菌的毒力和治療措施。若全身抵抗力強,細菌毒力低,治療及時有效,病灶被消滅於萌芽階段而治愈。若抵抗力和治療措施還不足以完全消滅病灶,也可以限製其發展,則形成局限性骨膿腫。

整個骨幹。幹骺端膿腫向周圍發展,突破皮質骨,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膿腫。膿液逐漸增多,壓力增高,或穿破骨膜,流入軟組織,或經哈佛管侵人髓腔。膿腫向長骨的兩端蔓延,由於小兒骨骷板對感染抵抗力強,不易通過,所以膿液常流人髓腔,引起髓腔感染和累及整個骨幹的骨膜和骨髓腔。當骨膜下膿腫形成,骨膜被膿腫掀起。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當骨中病灶剛形成時,患肢即出現嚴重持續的深部疼痛,不願活動患肢,呈半屈曲狀。局部體征不明顯,仔細檢查可找到局限敏感的壓痛點,有助於定位。當髓腔和骨膜下積膿時,全身毒血症狀明顯,高熱、全身不適、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重者可抽搐、譜語,甚至昏迷。出現以患部為中心的漫性圓周狀腫脹,壓痛十分明顯。當膿液穿入軟組織後,肢體疼痛減輕,而急性炎症的局部征象,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全部出現。軟組織膿腫可穿破皮膚,形成竇道。鄰近關節可出現反應性腫脹,關節腔積液。

新生兒臨床表現不同,全身症狀輕微,隻有低熱或不發熱。但有煩躁、拒乳和體重不增。嬰兒有肢體腫脹,活動受限,感染易擴散到關節。成人常表現為腰背痛,應提高警惕,防止延誤診斷和治療。

(一)化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均增高,血沉加快,血培養可陽性(在寒戰時取樣最好),但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二)X線檢查在早期X線照片上無異常發現,特別是應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但高質量的X線片可顯示兩側骨膜不對稱,或一側局限性膨起。通常在2—3周後,才見幹骺端骨質疏鬆和骨膜反應。隨後可見整個骨髓腔模糊,軟組織腫脹,骨膜下新骨形成。後期可見骨壞死、空腔、包殼和死骨。

(三)同位素骨掃描該法可及早地發現骨感染病灶,甚至早在發病21小時內就有陽性表現。其原因是炎症區充血、血管擴張,白細胞攝取這些同位素,使其濃聚於炎性充血區,使病變部位得以顯示,有助於確診,並能給手術引流提供定位依據其還可用於指示病程,濃聚度下降,提示炎症吸收,病情好轉。

(四)對該病進行檢查,有如下優點。可直接測量骨髓腔密度改變,顯示骨形成、骨破壞、軟組織變化;明確炎症定位,病變範圍;對深部的骨感染病灶有突出的優點。如脊柱骨髄炎的疑難病例,可見骨質、椎間盤密度下降及軟組織膿腫改變,不但診斷精確迅速,且可明確病變範圍,並提供了治療後隨訪的良好方法。

(五)磁共振其優點是較能更清晰地顯示骨骼、肌肉、脂肪等各層組織的變化,更精確地顯示病灶部位、範圍。

【診斷】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不難診斷,關鍵是要早期診斷,及早進行有效治療。這樣病灶可望完全吸收,預後較佳。否則,預後不良,多數將轉為慢性骨髓炎。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有:①患者有高熱,某個肢體疼痛或不願活動、白細胞增高,均應想到本病之可能;②如患者發病前有身體他處的感染病灶史(如癤、癰、中耳炎、創傷等),則可能性更大;③早期在局部腫脹和壓痛處分層穿刺,如能抽到少許液體,應立即做細菌塗片和培養,如為陽性。